两年后开通
资讯
资讯 > 正文

记者跑腿三条线路收集民意

荔湾新交通线网示意图

荔湾新交通线网示意图

  旧铁路承载了多少街坊青葱岁月的美好回忆 羊城晚报记者 郑迅 摄

  旧铁路承载了多少街坊青葱岁月的美好回忆 羊城晚报记者 郑迅 摄

羊城晚报记者 李春暐 何伟杰

实习生 刘淑贞 樊艳琪 叶婷婷 廖亦奇

事态进展

老城荔湾居然要饮市区“地上铁”轨道的头啖汤!昨日,本报相关报道引起整个西关片区街坊热议。由于线路尚处于规划完善阶段,工作人员当时只简单透露线路的走向。消息见报当天,羊城晚报记者从相关部门获得一份相对完善的设计规划图。

据介绍,荔湾新交通1号线有望2014年率先投入使用。

A初衷:

要打破南北资源不均

相关负责人介绍,新交通线的建设初衷是想拉近荔湾区域内的南北差距。在广州市轨道交通规划线网中,荔湾区内的地铁线路有9条,包括:一号线、五号线、六号线、八号线、十号线、十一号线、十三号线、十九号线及广佛线,已开通的线路包括一号线、五号线及广佛线。

目前,北边老荔湾片区地铁覆盖密度基本满足需求,但南边芳村片区覆盖密度不足,难以满足市民出行和工作需要。因此,“新交通线”的构想应运而生。

规划:

三条线串连起经济带

在羊城晚报记者取得的规划资料中,荔湾未来重点建设的南北经济圈都被“新交通线”连接起来。

其中,荔湾新交通一号线将充分利用广钢废旧专用线路。该线路全长约12公里,可利用广钢专用线3.8公里。起点位于东沙现代产业集聚区,终点位于滘口交通枢纽站,总体呈南北走向,与规划地铁一号线、五号线、十号线、十一号线、十九号线、新交通系统二号线换乘。该线路有效衔接多条地铁线路,南北串联白鹅潭地区多个发展组团。

新交通二号线线路全长约7.3公里,起点位于东沙现代产业集聚区,沿芳村大道,终点位于滘口交通枢纽站,总体呈南北走向,与规划地铁一号线、五号线、十号线、十一号线、十九号线、广佛线换乘,可加强东沙现代产业集聚区与中心城区的联系。

新交通三号线,线路全长约7.7公里,起点位于芳村花博园,沿旧龙溪路、东漖北路、浣花路,终点位于广佛线沙涌地铁站,总体呈东西走向,可填补海龙围片区地铁线网的空白。

步骤:

全力先推一号线建设

荔湾区相关部门介绍,一号线的建设将是目前工作重点。根据全市“退二进三”的部署,广钢集团将重组搬迁。区内可以利用广钢集团专用铁路线走廊,先行启动荔湾新交通一号线试验段的建设。

参与规划的专家表示,一号线试验段长约7.2公里,可充分利用广钢专用线和既有城市道路走廊,“巴黎T2线大部分利用原有铁路线,是一个成功的典范”。同时,该线路还可避免大量的征地拆迁,投资成本低。据介绍,一旦动工,工程建设和车辆购置费用估算为23亿元。

据介绍,荔湾区已经委托市交通规划研究所完成了新交通3条线路的客流预测,其中:一号线客流达16.5万人次/日,二号线客流达9.2万人次/日,三号线客流达5.5万人次/日。目前,正在编制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结合交通客流、拆迁量、施工难度等因素,对规划线路进行比选和经济分析,以确定最优线路方案。下一步,荔湾新交通一号线(滘口~西塱段)试验线的建设将先行启动,计划2013年完成征地拆迁,2014年初步建成并试运行。

B商家举手赞同

街坊略有担忧

昨日,羊城晚报记者兵分多路,对这3条“地上铁”线路进行探营,收集街坊对于“新交通线”的意见。

一号线

沿线居民的福音

家住茶滘的车主潘先生是一号线上的老住户了,他非常赞成“新交通线”的概念。他介绍,由于附近并没有地铁站,街坊只能依靠公交出行,“这里的公交非常不畅顺,有时挤车挤久了,感觉就成了半个残废”。“地上铁”的加入无疑成为了当地沿线居民的一个福音,“有了列车,以后接驳地铁等交通工具就更加方便了”。

有街坊告诉记者,广钢集团的专用铁路经过花地大道南路段时,在荔塱市场一侧一分为二,分成两条线路横穿花地大道南。现在经常会有运煤车从铁路上经过,每次经过都会造成交通短暂堵塞。他提出,若“地上铁”真的通行,当运行至马路交界处时,如何避免交通拥堵是设计者要考虑的问题。

二号线

茶叶商家最开心

受访的不少芳村街坊表示,这条线路是锦上添花之举,他们大都对目前的交通出行状况表示满意。记者沿路走访发现,芳村大道自拓宽后,双向六车道的马路所承载的车流量并不大。沿途还有滘口、芳村两个地铁站以及10余条公交线路。“其实这里平时不会经常塞车”,街坊马姨告诉记者。

由于线路通过荔湾最为著名的芳村茶叶市场,商家们是最为开心。做茶叶批发的向老板就笑称:“不但我赞同,做生意的十之八九都会赞同的。交通当然是越方便越好了,修了地上铁,人们就更愿意来这边买茶叶。”但也有街坊提出疑问:“地上铁能建成当然是好事,但二号线沿线住宅相对密集,会不会又要大拆迁呢?”

三号线

街坊“不太感冒”

记者在拟规划的“三号线”部分途经路段走访发现,从东漖北路到浣花路,沿路共有大约10个公交站点,较近还有坑口站和花地湾地铁站。附近执勤的交警告知,规划沿线交通还算顺畅。

记者了解到,该路段沿途人口稠密,分布着多个住宅小区,如:景芳苑、怡芳苑、东宝花苑等。不少街坊对地上铁相当“不感冒”,街坊程姨告诉记者,由于浣花路、东漖北路等路段十字路口较多,倘若地上铁与部分机动车路段处于交叉状态时,路面交通是否会因为与铁路“打架”而变得更加阻塞?“这是政府在设计线路时必须考虑的一个问题。”

街坊回忆

那些年我们一起修的铁路

从最初见证国家的发展到后来被废弃,到如今有望绝处逢生成为交通出行要道,这些废弃铁路寄托着无数人的回忆。昨日下午,记者再次来到那段早已被人遗忘的铁路,倾听着那些与铁路相伴的街坊们的故事。

作为当时参加修筑广钢铁路的首批学生之一,辉琳在博客里回忆:每次走在广钢老铁道旁,都会想起40多年前参加修筑这条铁路的情景———1958年9月,为了支援广钢,让“钢铁元帅升帐”,广州各大专院校师生停课修筑广钢铁路。9月25日晚,他跟随老师同学们由中山大学北门码头坐船到白鹤洞,开始了修筑铁路之旅。“我们的任务是修筑铁路路基。为了方便运送泥土,首先在田间修几条通向路基的小路。等到修筑路基的时候,因为工具太少了,只能排起队来用手传递泥土。虽然传得很快,但最终到达路基上的泥土并不多。为了解决工具少的问题,提高劳动效率,我们年级实行分批劳动,每批干8个小时,然后轮换,日夜不停。后来系里考虑到一连干8个小时,劳动强度太大,于是改为4个小时轮换一次,每人休息8小时后干4个小时。”他说,“这些今天看来匪夷所思的往事,在我脑海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广钢集团退休老职工关叔常常想起那段日子,他感叹:那是我一生中最好的日子。1958年,他还在念初中,“一次学校组织义务劳动来广钢修筑铁路,从此,我和广钢也结下了不解之缘。我的人生启程于广钢铁路”。初中毕业后,他来到了广钢从事运输工作,虽然没有直接参与到铁路的运营工作,但是每天下班后他必和家人漫步于铁路旁,他笑道,像歌里唱的一样,这是最浪漫的事,也是他不老的回忆。

专家声音

关键是三条铁路如何衔接?

中山大学智能交通研究中心博士沙志仁认为,“地上铁”的规划虽然符合“公交优先”的理念,但实施起来还是要进一步精细化。他介绍,为迎接2001年的九运会开幕式,铁路部门也专门开通了连接奥林匹克体育中心和广州东站的市郊列车,也就是类似如今荔湾区所提倡的‘地上铁’。”然而,当时市郊列车所承载的客流量只占了总人流量的3%,开幕式过后不久,市郊列车就黯然退出了公交系统这个大舞台。

专家呼吁,“地上铁”之间必须加强联系,要从整体来做规划。广州市社科院研究员彭澎举例,目前荔湾要打造“地上铁”,海珠区也正在做环岛轻轨的方案,“在执行的过程中,轨道与轨道之间到底如何衔接成为了规划的重中之重”。

彭澎表示,首先是铁路与铁路之间的衔接问题,三条铁路如何进行衔接成为一个交通网络显得尤为重要。其次,是城轨和铁路的衔接问题,海珠的城轨,与荔湾的地上铁,两者如何进行衔接构成一个城市轨道网是建设之前必须要有一个具有前瞻性的规划。

李春暐、何伟杰、刘淑贞、樊艳琪、叶婷婷、廖亦奇

亲爱的凤凰网用户:

您当前使用的浏览器版本过低,导致网站不能正常访问,建议升级浏览器

第三方浏览器推荐:

谷歌(Chrome)浏览器 下载

360安全浏览器 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