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时候玩过的玩具系列之二十七
还记得小时候怀抱着土做的小火炉满校园跑的情形吗?那时候,因为我们的学校没有取暖设备而使得学生们备受冷冻。为了取暖,为了好玩,我们把土块挖成火炉,用干驴粪做燃料,上课后抱在怀中取暖,下课后比拼谁的火大,谁的火炉更热……
土火炉流行的时代大概是在1996年左右,在那个年代山村的小学内,因为贫穷等种种原因,不仅没有取暖用的火炉和暖气设备,就连完整的门窗都几乎没有。每每寒冬到来之际,就是学生们最痛苦的时期。那时候,许多小孩子的手就会被冻得如同馒头,上面裂开缝,血丝连连……
为了取暖,老师和学生们就会想尽一切办法,挂门帘、用塑料纸糊窗户等等,而家长则会给孩子们做棉手套、棉帽子等等。但是,这些措施根本起不到根本性的御寒作用。于是,有些家长就会给孩子用铁皮罐做一个小火炉,每天装着炭火提着去学校取暖。然而,炭火的代价很高,在那些贫穷的山村,大多数村民家中都用不上炭火取暖,更不用说为孩子提供炭火。无奈之余,贪玩的孩子们自己想出了取暖的办法:土火炉。
土火炉是用质地较软的土块做成,大多数只有一个馒头那么大,燃料就是干驴粪或者干牛粪。
制作土火炉的方法其实很简单,找一块质地比较软的土块,用小刀片先将土块削成一个圆柱,然后再从顶端慢慢地挖,将土块挖空,但是底部不能挖透。挖好之后,再在侧面靠近底部的地方挖一个小洞,这个小洞是用来出灰以及进空气的。这些工序完成之后,找几个小石头放在火炉内,再点燃几根小树枝放进去,最后放一些干驴粪或者干牛粪,火炉就制作成功了。
带上制作好的火炉,再找一些干驴粪或者干牛粪,学生们就开开心心地上学去了。课间时候,学生们点燃火炉,尽自己最大的能力用嘴在火炉底下的小洞口吹,让火着的足够大,把火炉烧的热热的,上课铃声一响,学生们纷纷灭掉火,怀抱着热乎乎的火炉上课,成功地起到了取暖作用。
但是,一节课45分钟,火炉的热量根本维持不了那么长的时间。后来,就有更聪明的学生发明了火炉盖。火炉盖也是用土块削成,但是想要做到跟火炉完全吻合需要高超的技术以及仔细再仔细的耐心。目的就是减少进入火炉的空气量,为的就是在上课期间不灭火。这样一来,只要在火炉中放少量的燃料火就不会灭,也不会冒出很多烟以至于影响老师上课。
除了取暖,火炉还会带给学生们一种玩具的乐趣。其玩乐的意义在于比拼火炉的制作工艺和火势的大小。谁的火炉做的精美,别具一格的话,那一定是最为得意的事情,要比谁考了100分,得了一张奖状得意多了。而火势的大小取决于学生生火的能力,也是一种技术的比拼。
就是这样,我们在那个玩具贫乏、生活艰辛的年代,用自己的创意和玩乐的心思,幸福着、开心着。
记者程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