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异乡人”袁庭栋写成《成都街巷志》
资讯
资讯 > 正文

“异乡人”袁庭栋写成《成都街巷志》

分享到:

人物:袁庭栋,著名巴蜀文化学者。

寄语:《成都晚报》这么多年来,一直是成都一份很有文化的报纸,坚持关注本土文化,为成都文化多做事。

这个历史系研究生毕业却自称业余学者、寻遍成都500条街巷却只是“成都女婿”的七旬老人,从第一本系统讲述巴蜀文化的论著《巴蜀文化》,到两年前出版的《成都街巷志》,这位“异乡人”用自己的理智与情感醉心于成都文化研究,见证着五十多年成都的城市变迁。

“临危受命”

走上巴蜀文化研究之路

出生在四川绵竹的袁庭栋,在成都晚报创刊第二年,考入四川大学历史系,毕业后供职于四川人民出版社做历史类图书编辑。从此他便扎根成都,还娶了成都姑娘当了“成都女婿”。

《中国地域文化丛书》的《巴蜀文化》,《中华文化通志》的《巴蜀文化志》在招募作者时,四川无人接招。袁老两次“临危受命”,并成功撰写这两本书。

2010年全国图书博览会在成都举行,作为东道主四川重点推出的图书之一,就有袁庭栋的《成都街巷志》。一个个熟悉的、陌生的街道名字以及与街道相关的文化历史,让不论是地道的成都人,还是工作生活在成都的异乡人,看到了老成都的记忆,也感受到了浓浓的亲切。

成都晚报新闻

成了《成都街巷志》

在袁庭栋写《成都街巷志》之前,全国没有一本详细记录老成都城市发展历史的书。于是,袁庭栋开始了长达5年的采访资料收集。为了搜集成都500条街巷的得名释义、历史事件和居留的名人,他寻访了上百位“老成都”。

袁庭栋感叹,在四处寻访老人的同时,自己也是老人了。“我们能做的就是记录。”袁老说,随着城市发展,新生、消失的历史都将不断发生,书中的记录可以寻找到成都的历史。

“此前几乎没有关于成都街道系统的资料,我去哪儿找那些消失不用的街道名,以及发生在里面的事?报纸就成了我的重要信息来源。”袁老说这其中就包括《成都晚报》。现在,每天晚上看《成都晚报》也是袁老的必修课。

成都晚报记者 滕杨 摄影 王红强

亲爱的凤凰网用户:

您当前使用的浏览器版本过低,导致网站不能正常访问,建议升级浏览器

第三方浏览器推荐:

谷歌(Chrome)浏览器 下载

360安全浏览器 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