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陷”危机频频出现 是天灾还是人祸?
资讯
资讯 > 正文

“地陷”危机频频出现 是天灾还是人祸?

频频“地陷”为哪般?

300多名学生转移或停课在广西南宁市西乡塘区坛洛镇坛洛村新出现的约300平方米的塌陷坑(6月8日摄)。记者从南宁市西乡塘区相关部门获悉,6月1日多处发生地陷的南宁市坛洛镇坛洛村7日晚再次出现新的地陷险情,目前发现5处新塌陷点,其中包括一个约300平方米的塌陷坑。事故导致附近坛洛二中300多名学生转移到其他学校或者停课回家。新华社记者 周华 摄

新华网南宁6月19日电(记者向志强、覃星星)6月初,南宁一乡镇在一周内连续出现两次地陷,最大的陷坑有300平方米,导致数栋房屋塌陷、倾斜或开裂,几百名学生转移。随后不久,南宁和桂林城区街道路面又相继发生地面塌陷。

近一两年来,多地频频发生令人触目惊心的地陷现象,给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带来较大损失和威胁。那么,“地陷”危机为何频频出现?是天灾还是人祸?如何在地质灾害面前筑起保护群众生命财产安全的“长城”?新华社记者对此进行了调查。

“地陷”灾害频现引关注

6月1日晚7时许,广西南宁市坛洛镇坛洛二中校门口右侧出现地面坍陷下沉,形成约1.5米深、直径2.5米的陷坑,附近一条县级公路出现约6米宽、8米长、70厘米深的塌陷坑。附近500米范围内出现若干处沉陷,导致1栋房屋坍塌,7栋房屋倾斜或开裂,1头牛失踪,844人被转移到临时安置区。

7日晚,坛洛村再次出现新的地陷险情,新发现5处塌陷点,其中包括一个约300平方米的塌陷坑。记者在地陷现场看到,水稻田中出现一个约300平方米的塌陷坑,距离其不远的地方另有一个约20平方米的塌陷坑;而在坛洛二中的新建体育馆前,塌陷地面又有新的裂缝。而在原来划定的危险区域外,一栋老民宅的地基石块和墙体均出现裂缝。

近一两年来,广西桂林、来宾、柳州、北海等地已相继发生地陷事故,而全国很多地方也都频现地陷。如2011年7月23日,广东省广州市海珠区一建筑工地突发“地陷”,近20米长的工地围墙和基坑下陷,旁边两栋居民楼里百余户居民紧急疏散;今年1月至2月24日,位于洞庭湖区的湖南省益阳市岳家桥镇岳家桥、黄板桥等村发生大面积岩溶塌陷地质灾害,共计693处。

在网络上,近年来频繁见诸报端的地陷引起众多网友关注和议论。一些网友甚至担心频繁的地陷预示着世界末日的来临。网友“忠国爱家”在红豆社区留言:“2012的前兆?”一些网友对地质灾害增多的原因提出了自己的见解,并呼吁相关部门加大力度保护生态。

 

6月2日,在广西南宁市西乡塘区坛洛镇坛洛村,地陷致使一幢房屋一角下陷,房屋内的一头牛被埋。当日,记者从广西南宁市西乡塘区相关部门获悉,西乡塘区坛洛镇所辖马重、马六、兰杨、二甲4个自然村出现若干处不同程度的地陷,已转移844名群众,目前地陷程度未进一步扩大。据介绍,地陷地点位于西乡塘区坛洛镇坛洛二中附近,这一学校因用水紧张,请打井队在校内打井,6月1日晚7时许,坛洛二中校门口右侧出现地面坍陷下沉约1.5米深、直径2.5米的陷坑,石埠-坛洛县级公路路面(36km+700至37km+200段)附近500米范围内坛洛村所辖马重、马六、兰杨、二甲4个自然村出现若干处不同程度的沉陷。新华社记者 周华 摄

自然因素多主因,人为因素日趋凸显

专家介绍,地面塌陷是指地表岩、土体在自然或人为因素作用下,向下陷落,并在地面形成塌陷坑(洞)的一种地质现象。当这种现象发生在有人类活动的地区时,便可能造成一种地质灾害。

广西地质环境监测总站副总工程师赵允辉表示,“地陷”按形成的类型分成自然塌陷和人为塌陷两大类,前者是地表岩、土体受地下岩溶发育的影响向下陷落而成;后者是由于地下水超采、不合理开矿及工程建设等人为作用导致的。

记者了解到,广西很多地区都属喀斯特岩溶地貌,如因自然或人为因素引起地下水位发生较大变化就有可能发生地陷。“这几年密集的地陷灾害多与岩溶发育、地下水位发生变化有关。”赵允辉认为,近一两年来,南方尤其是广西遭遇较严重的干旱,地下水位下降明显,而今年的降雨来得比往年早且迅猛。“大量雨水下渗地下岩溶管道或洞穴后,地下岩溶空间的气体受到挤压后往往很容易击穿地面。”

多位专家指出,近几年频现的地质灾害,岩溶发育等自然因素是重要原因;与此同时,地下水超采、不合理开矿及工程建设等人为因素日趋凸显,值得政府相关部门警惕和重视。

记者在广西南宁市坛洛地陷现场也了解到,近年来当地打井非常普遍,香蕉种植户纷纷打井灌溉,仅地陷村庄附近就有5口水井。知情人士介绍,坛洛地区没有大的河流,农业生产及生活用水几乎全部依靠抽取地下水,这加剧了这一地区岩溶发育的程度。据介绍,地陷发生前几天,因学校用水紧张,坛洛二中曾请打井队在校内打井取水,新井试验抽水时就抽出许多泥。

 

5月10日,广西柳州市柳南区帽合村一房屋底部塌陷出深坑,部分墙体垮塌。当日,广西柳州市柳南区南环街道办事处帽合村发生严重地质灾害,地面塌陷受灾面积约4万平方米,已有多栋房屋倒塌,未造成人员伤亡。当地已将1700多人转移到安全地带。专家初判为岩溶地面塌陷自然地质灾害,当地有关部门正全力救灾。新华社记者 李斌 摄

重规划强宣传,“未雨绸缪”方能减少“天灾”

相关人士表示,地陷频发给人民群众的生产生活带来了极大影响,也对生命安全带来较大威胁,政府相关部门在开展项目建设时应增强规划和防灾意识,重视环境承受能力评估,未雨绸缪减少地陷险情的出现。

记者在南宁坛洛地陷现场看到,被地陷“折腾”的村民们略显疲惫。在地陷区域,南宁市相关部门拉起了警戒线,并将危险区域内的22户居民转移到临时安置地点。为避免新的险情,地陷村庄附近5口水井也已被关闭,国土等部门还将对这一地区进行持续监测。

村民马贤的房屋在此次地质灾害中多处开裂。记者见到她时,她正准备把一些贵重物品清理到政府部门搭建的活动板房里去。马贤说,地陷灾害打乱了他们的正常生活。“期盼政府‘未雨绸缪’,加强地陷等地质灾害的监测和预防应对能力,加强地下水的规划使用,避免类似地质灾害的再次发生。”

赵允辉表示,地底下的东西很复杂,相关部门应加强地陷等地质灾害的宣传力度,让老百姓在发现地面出现裂缝、房屋墙体开裂等地质灾害症状时及时采取避险措施,从而努力减少群众的生命财产损失。

“在容易发生岩溶塌陷的地区进行工程建设时,国土、地质等部门应要努力摸清地下岩溶发育情况,并对人为的大规模抽取地下水等眼前行为加强管控。” 赵允辉同时建议,在修建高层建筑时要打钻摸清项目地下及周边的地质状况;在施工过程中也应经常了解和分析地质状况并及时预报情况,并根据情况调整施工计划,努力减少或者避免“地陷”事故再次发生。

 

4月6日,吊车将陷入坑中的小轿车吊出。当日上午,江西省南昌市南京西路实验中学附近的马路上出现一个约3米深的大坑,一辆轿车陷入坑中。事故发生后,司机自行从车内爬出,并无大碍。据现场市政部门的工作人员介绍,路面塌陷是由于水管漏水冲刷导致。新华社发

亲爱的凤凰网用户:

您当前使用的浏览器版本过低,导致网站不能正常访问,建议升级浏览器

第三方浏览器推荐:

谷歌(Chrome)浏览器 下载

360安全浏览器 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