若羌县铁干里克镇党委:当好奔小康路上的“火车头”
资讯
资讯 > 正文

若羌县铁干里克镇党委:当好奔小康路上的“火车头”

原标题:若羌县铁干里克镇党委:当好奔小康路上的“火车头”

亚心网讯(记者 于兮)在大漠深处的若羌县北面,有个铁干里克镇。过去,当地人称其为“铁乡”,去年10月“撤乡建镇”后,渐渐地改叫“铁镇”了。

“铁干里克”是维吾尔语,汉语意为“刺草”,释义上与“铁”没什么关系。然而,这里的干部群众提起家乡就一脸自豪:干部和群众之间、不同民族之间的关系铁得很,农民增收致富的速度就像铁路上奔跑的火车,带动火车飞驰的则是镇党委班子这个“火车头”!去年春天,铁干里克乡开通微信公众平台,名字就叫“铁乡一家亲”。

“近年来,我们一直致力于抓班子,强核心,聚合力,始终把班子建设作为保证各项工作顺利开展的关键;抓教育,重培养,提能力,把干部队伍建设作为管根本、管长远的重点;抓管理,健机制,重实效,把提高执行力和落实力作为工作的‘新常态’;抓思想,保稳定,促和谐,始终把开展村民经常性思想教育作为抵制宗教极端思想渗透的重要手段;抓服务,搭载体,树形象,把服务群众作为全部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6月27日,铁干里克镇党委书记王毅对记者说。

铁干里克镇党委班子有11名成员,大家平时不仅一起参加中心组学习、党员干部集中学习、专题讨论会等活动,明确工作要求、责任人和完成时限,在生活中也像兄弟姐妹一样相处。该镇党委副书记苏强介绍,班子成员之间的团结已经是老传统了,汉族和少数民族干部过节时互相走动,在值班等工作中互相帮助。同时,班子成员和困难群众结对子,汉族干部结的对子是少数民族群众,少数民族干部结的对子是汉族群众。

因为党委班子在民族团结中做出了表率,铁干里克镇各村的民族团结氛围越来越浓厚。全镇农民年人均收入从2001年的2700元,跃升至去年的28590元,就是各族群众亲如一家人的成果。

领导班子在群众心目中的威信如何,还要看服务意识和服务能力。苏强介绍,铁干里克镇农民是通过种植红枣走上致富路的,十几年前,班子成员在基层乡镇还是一般干部时,在全县红枣富民的战略部署下,他们从自己工资里拿出一部分钱买来枣树苗,给农民种上。现在,这里的农民人均收入走在了全疆前列,干部不用捐钱帮农民种地了,但心没有少操,力没有少出。

这两年,受市场因素影响,红枣价格下跌,铁干里克镇党委班子比农民心里都着急。他们引导农民在保品质上下功夫,主管农业的班子成员带上枣树管理能手,组成专业的打药和剪枝队伍,走进田间地头为广大农户服务,技术服务队很快发展到了30多人。因为科学管理,果实品质高,这里的红枣受市场冲击不大,去年仍保持着每公斤20元左右的价格。

为了丰富群众的文化生活,镇党委在每周一升国旗仪式、周末文化活动中展开各种宣讲,广泛倾听群众意见,并组建婚礼文艺演出队,为结婚的新人免费服务。

和农民接触的时间长了、感情深了,常有富起来的村民要请镇党委班子成员吃饭,但班子成员都拒绝了。镇党委和政府的办公场所里贴有“十不准”制度,制度中明确规定:凡是遇到来办事的群众,无论要办的事是否在自己的职责范围内,都要热情接待,给群众一个满意的答复。

亲爱的凤凰网用户:

您当前使用的浏览器版本过低,导致网站不能正常访问,建议升级浏览器

第三方浏览器推荐:

谷歌(Chrome)浏览器 下载

360安全浏览器 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