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武张银成:煤老板转身“泼水净身”传承人
资讯
资讯 > 正文

宁武张银成:煤老板转身“泼水净身”传承人

宁武县余庄乡天池岸边的马营村,有一个流传了近1400年的节日——泼水净身节。每年正月初十,村民们将纸扎的“瘟神”送出村外后,便在鞭炮声中开始向院落、街道、牲畜、他人泼清水,以驱邪逐瘟,求得平安。这个风俗,在1966年被当作“四旧”而中止,直到2006年才重新恢复。2011年,山西省人民政府将之列为山西省非物质文化遗产而加以保护。

这个专属于马营村的独特的民俗节日得以重新回到民间并成为非遗项目,张银成是个“关键人物”。唱过戏,跑过运输,开过荒地,也做过“煤老板”,而今他在民俗节中又寻找到了发展旅游经济的价值。

从演“黑戏”到采“黑金”

1954年,张银成出生在马营村一个贫苦农民家庭。因为天生一副好嗓子,音域宽厚,而且机敏好学,9岁那年被父亲张八小送到一个戏班跟师傅学艺,专攻黑戏。1975年,21岁的张银成被招进宁武县晋剧团,做了一名黑戏演员。

1984年,宁武县晋剧团濒临倒闭,演职人员纷纷改行易帜。张银成从他人手中买了一辆旧解放牌大卡车,跑起了运输生意。此后的3年中,他又陆续购进4台带挂斗大卡车,成了闻名宁武的“运输大户”。1988年,发达了的张银成在县城开了家大酒店。从此,餐饮、运输成了他倚重十几年的两棵“摇钱树”。

2002年初,产煤大县宁武的煤价开始走高,善于捕捉商机的张银成,不失时机地承包了圪(土)翏乡政府的一座煤矿,开始做起了煤老板。

2004年秋,就在煤价节节攀升,张银成准备进一步扩大煤炭产量时,被甲方告知“你的煤矿有问题,必须关停”。就这样,张银成离开了煤炭行业。

今年5月25日,在太原一家宾馆,张银成不愿向记者透露他当煤老板时挣了多少钱,但他告诉记者:“为这座煤矿我付出了很多心血。”“当初接手那座煤矿时,安全生产设施落后,产量也不大。我亲自开车出去买设备,同技术人员一道下井安装。宁武有不少煤老板,没有几个老板像我这样经常下井的。”虽然已经是多年前的事情,张银成回忆起来仍旧感慨良多,“1985年我刚刚跑汽车运输时,经常是起五更,睡半夜。汽车坏在半路上,自己爬到车底去修。寒冬腊月,手指头冻得都伸不直……苦,真的吃了不少!”

2005年5月的一天,张银成带着妻子回了趟马营村,正是这趟故乡之行,张银成有了扎根家乡、再次创业、服务乡亲的念头。“当时的马营村也就有留守的一二百个老人和小孩,青壮年都到外面打工或上学了。山是光秃秃的山,海(当地方言:湖,下同)是干涸的海。我就想,我干脆把这山和海都承包了种树吧。村里留守的人跟我种树,还能打闹点钱花。带着这样的念头,我开始了又一次创业。”

从“垦荒者”到“猪司令”

张银成种树的想法,得到了年近古稀的老支书阎四长的大力支持,“你要承包村里的荒山荒坡,那就连那4个干涸了的海子全部包了吧,村委会、村党支部帮你办手续。”

于是,张银成一下承包了马营村800余亩荒山、荒坡地。此后几年中,他投资数十万元,为其中的430多亩荒山、荒坡栽种了油杉等树种约5万多株。

2007年夏,猪肉市场价格出现了比较大的波动,正带领乡亲们在自己承包的荒山上种树的张银成有了新的想法:自己守着这么大的一片空地,为何不建个养猪场呢?后经反复调研后,张银成下了兴办一个现代化、规模化养猪场的决心。

说干就干,同年10月,张银成注册了宁武永锦生态农业发展有限公司(以下简称 “永锦”),并请专家为之设计猪场,规划蓝图。

2008年6月,一座占地74亩、猪舍面积达6660平方米的养猪场破土动工。2009年10月,随着头批150头长白、大白、杜勒克等品种的母猪和400多头小猪开始入圈,这座投资2200多万元的现代化养猪场正式运营,张银成实现了从煤老板到“猪司令”的转身。

张银成在家乡兴建养猪场,得到了省、市、县特别是乡领导及各相关部门的大力支持,这些支持实际而“给力”。2008年4月,张银成找到国家电网宁武县分公司,请求为其猪场接一条专用线路,立刻得到回复“你现在回余庄乡电管站找站长,以个人名义接电就可以了”。没几天,手续就办好了,一条通往永锦的低压线便开通了。“我兴建养猪场的时候,正赶上山西省调整产业结构的政策开始实施,各级领导都对养猪场给予了支持,多次亲临现场出谋划策、解决困难,保证了我设想的规模化养殖一步到位——养猪场的设计规模是1万头,目前在省内也是排名靠前的。2010年,引进了本地野猪和长白、杜勒克猪的杂交品种,存栏量上升到了近3000头。”言语间可以体会到,虽然再次创业很艰辛,但各方面的支持增添了张银成的信心。

从“净身节”到“继承人”

每年正月初十,马营村要过一个独特的民俗节日——泼水净身节。相传唐朝初期,马营村来了一个专管牧马的马监,欺男霸女,无恶不作,被村民在背后称作“瘟神”。有一年正月初十,这个马监喝得酩酊大醉,跑进一户人家,把头探进水缸里去喝水,不想一头扎进了水缸。马监手下军士赶忙把他从水缸里拉出来,放到一副马鞍子上帮他吐水,但马监还是一命呜呼。军士们给他找了副棺材,抬着他准备到村外的山坡上掩埋,哪知在村外过冰河时踩塌了冰层,军士们爬上河沿保住了性命,但马监的棺材却被河水冲得不见了踪影。

消息传回村中,全村人立刻敲锣打鼓,燃放鞭炮,有人打上清水,将“瘟神”住过的家和走过的街道冲了又冲,扫了又扫;而被他侮辱过的姑娘媳妇们,则相互往身上泼水,以洗刷耻辱,驱污净身。此后,该村每到正月初十,都要洒水扫街,泼水净身。这个风俗一直延续下来,直到1966年被红卫兵中止。

2006年春节,张银成在给老支书阎四长拜年时,俩人谈起了这个中断了40年的村俗。“当年你父亲就是这个节的组织者,你小的时候也见过这个节。今年你就把这个节再恢复了吧!让咱村的人一年都过得平平安安。”老支书的叮嘱与张银成的想法不谋而合。这年,在张银成的张罗下,泼水净身节又回到了马营村。

当年的泼水净身节过后,张银成对这个节的来历、程序和内容进行了整理,越整理越有所发现,越整理越觉得有价值。“泼水净身这个风俗,只有咱村有,就连马营村周围的头马营、二马营、三马营等村都没有。我查资料得知,国内除云南西双版纳和福建石狮的泼水节有故事传说和悠久历史外,其他如深圳锦绣中华、浙江千岛湖的泼水节都是为招揽游客而新开发的项目。因此我觉得有必要向政府申报非物质文化遗产,进而推动马营村的旅游事业发展。”

2008年,张银成投资180多万元,重修了村里佛圣殿、大戏台,购置了泼水净身节所需的一切设施、设备。这年,宁武县人民政府批准该节为宁武县非物质文化遗产;2010年,该节又被忻州市人民政府公布为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2011年,被山西省人民政府公布为山西省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同时,张银成等3位村民被列为该项目的保护和继承人。由于马营村紧邻宁武旅游胜地天池,该节被正式命名为“天池泼水净身节”。

从经受坎坷到坚持不懈

今年2月1日,农历正月初十,尽管这天宁武气温骤降,达到零下20多摄氏度,但马营村天池泼水净身节还是如期举办。与住年不同的是,今年的参与者更多,规模更宏大,庆典更隆重。

上午9时许,传承人张银成在凛冽的寒风中,手持话筒站在村广场的庆典台上,热情地向来宾和村民们介绍了节日的由来和本届庆典的程序及内容。虽然此时呵气成霜,滴水成冰,但庆典气氛浓烈,洋溢着节日的热闹。

然而到文艺表演临近结束时,却出现了意外的状况。一些人未等庆典仪式中送“瘟神”的队伍离开村庄,便迫不及待地用瓢舀上冰水互相狂泼。顿时,文艺表演队伍混乱了,人群骚动了……一场庄严、喜庆的盛典,演变成部分村民的打斗和骚乱,致使此次庆典不欢而散。

有些村民把这次庆典发生意外的怨气撒在了张银成身上。2月5日,村民赵建兵等人爬上村东电线杆,剪断了通往永锦的电线,使永锦全面停电达32小时之久。长时间的断电,使永锦的取暖锅炉停用,造成怀孕和临产母猪及猪崽共计230余头流产、死亡,直接经济损失100多万元。

毕业于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动物学专业的永锦技术员刘惠平告诉记者,2月6日后,永锦的猪崽、孕猪开始出现大批量死亡,直至2月29日,才控制住猪感冒、肺炎等疫情。这当中有不少是每头价值三四万元的种猪和母猪,虽然保住了生命,但育猪能力已经失去,必须被淘汰,所以间接经济损失不低于200万元。这次断电,使猪场元气大伤,“恐怕两三年才能恢复过来”。

断电事件发生后,张银成在及时报案的同时,向余庄乡主要领导汇报了断电经过和预估的损失。“虽然这件事到现在还未得到处理,但我仍然要把永锦办下去,更要把马营村一年一度的(天池)泼水净身节坚持举办下去,传承后人,泽庇子孙。”张银成没有更多地纠结于这些意外的损失,创业过程中,他经历了很多坎坷,也练就了不同于常人的承受力,“对未来我充满信心!”

本报记者 王正炜 文/图

亲爱的凤凰网用户:

您当前使用的浏览器版本过低,导致网站不能正常访问,建议升级浏览器

第三方浏览器推荐:

谷歌(Chrome)浏览器 下载

360安全浏览器 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