舟山浪岗山列岛位于烟波浩渺的东海深处,由中奎、东奎、西奎等岛礁组成,岛礁陆域总面积0.4平方公里,其中中奎岛最大,海拔94.4米,是浪岗列岛中心。浪岗山一年四季浪花不断,涛声不绝,所以又称浪岗山为浪花岛。以浪花岛军嫂探亲故事为题材的小品,曾搬上过央视春晚舞台。
三座黛色小岛是舟山群岛南北渔场的中心,也是西太平洋国际航道的重要标界,小岛山势险峻,悬崖壁立,难以攀登,只有一条当年守岛军人开辟的260多级石阶路,从旧码头蜿蜒盘旋至岛峰。从太平洋奔腾而来的海浪,最先在这里撞得粉身碎骨,最大浪头高达35米,浪花曾飞上中奎岛80多米的泥河岗,可谓惊心动魄。有民谣云:浪岗三块山,上下实万难,家有薄粥吃,永不上此山。偶有胆大的渔民来一趟,也事先在岛上小庙里放一袋粮,一匣火柴,留条活路,然后才敢下海捕鱼。
这里盛产淡菜、牡蛎、海蜒、墨鱼、黑鲷等,素有“浪下金库”之称。
从前,这儿曾驻守过部队,现在撤了,原本荒凉的孤岛更加沉寂。随处可见空荡荡的废弃营房,墙壁上,留有战士写的诗。当年他们开垦的蔬菜地已是杂草丛生,而在春暖花开季节,油菜花仍年复一年地静静绽放,尽情地挥霍其短暂的青春和美丽。
时移世易,如今,岛上花依旧绽放,人已不见了踪影。只到每年夏天,中奎岛上会出现一位老大伯暂住,是位年岁60开外的老人。老人既为过往船只提供油盐酱醋之类的生活用品,赚点生活费,又兼顾种菜、钓鱼、休闲,乐在其中。遇驴友上岛,老伯就像家里来了客人,他将淡菜、鱼虾盛满脸盆,招待远方客人。
令人奇怪的是,老伯钓鱼没有饵料,难道是“姜太公钓鱼,愿者上钩”?非也。原来,老伯一根鱼竿挂着一串6只彩塑装饰的金钩。据说,此钩一入海,彩塑发光犹若饵料,鱼儿饥不择食,争先恐后,纷纷上钩,一次抛钩,即刻就能钓上几条,可谓是无本海钓。
不到半个小时,老伯就乐颠颠地提着半塑料桶的虎头鱼归来,作了简单处理,用清水一冲下了锅,再放些酒、醋和自种的姜、葱之类的配料,一会儿工夫,一盆诱人的虎头鱼就上了桌。原来,浪岗山周边礁石林立,大船不易作业,小船怯于风浪不易抵岸,使鱼类资源疯长。
然而,能在浪岗山列岛生存下来实属不易。因为岛上实在太寂寞了。而老伯却天天与海浪为伍,不言其苦,自食其力,自得其乐。老伯告诉我们,他已习惯了这儿的生活,耳听波涛之声居然睡得最安稳,每年冬季回岛城老家,听不到浪花拍岸的声音,反倒睡不香了。
我们乘船渐渐走远了,大伯依然在岸边挥着手。是啊,下次再遇来客,要等多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