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江商报消息湖北省气象部门称,广水一带连续20个月出现持续性干旱,城区普通居民已经无水可用。据记者实地探访了解,当地农作物受灾面积达30.7万亩,37.6万名群众和1万余头牲畜出现饮水困难。
昨日记者奔赴广水前线,了解到目前广水市有近14个乡镇处于干旱状态,其中李店、骆店、杨寨、余店、关庙、城郊、陈巷7个乡镇,情况最为严重,近70个村庄出现人畜用水困难。
据悉,广水市自2010年9月1日起,连续20个月总雨量仅为740毫米,比历史同期平均降水量(1385毫米)少47%,是广水市自有记录以来降水量最少的。
4月20日,广水市针对当地旱情启动抗旱三级应急响应,首先保障城乡居民生活用水,确保种植面积灌溉用水。水源紧缺的地方,组织“水改旱,粮改经”方案。4月24日广水市在李店乡、关庙镇、骆店乡等作业点实施人工增雨,全市普降小雨,虽然缓解了一时旱情,但由于近日来的炎热天气,广水市90%以上的河塘都出现干涸,抗旱救灾行动仍在紧张进行。
水源有限,各村集中育苗
昨日,记者来到广水市旱情较为严重的李店乡,沿途仅能看到极少数水塘里有水,显得特别珍贵。司机杨师傅告诉记者,至去年7月份,全乡几乎所有的水塘都干涸了。
据悉,李店乡共有20个村,面积达83.5平方公里,其中广水河、印山河和李店河流经李店乡。这三条河是生活和灌溉的主要水源,但五月份已开始断流。
李店乡乡镇工作人员卢爱民说,近年来由于降水极少,原来可以灌溉的水库早已不能发挥灌溉功能。“人的饮用水都不能保证了,灌溉就只能靠天。”
卢爱民介绍,为了使农民正常播种,全乡所有村庄采取集中育苗的方式,即每个村将水稻种子集中放在室内进行苗床,然后采取“投靠亲戚”的方式,到临河的村庄进行集中育苗。
“5月25日前后就要开始插秧了,如果这半个月内再不降场大雨灌溉农田,将会严重地影响水稻种植。”卢爱民说,“如果到时候还不下雨,那就实行‘水改旱,粮改经’方案,就是将种植粮食的水田改为耕作花生、芝麻等经济作物,以降低损失。”
全村人“挤到”两户人家挑水吃
在李店乡河西村,工作人员告诉记者,之所以叫河西村,是因为在广水河的西边。尽管靠近河,但河西村8组杨家港已是另一番景象:靠近村头的两口塘几乎干涸,仅有几个小水涡。
河西村村主任杨传章介绍,河西村共有14个组,543户农户,大小水塘共有93个,但现在仅有5口池塘里有水,且存水不多。
“14个组中只有4个组用水不算很紧张,其余十个组都很缺水。”杨传章说,“就以我所在的8组杨家港为例,这组共有24户人家,128口人,每户都有一口井,但现在只有两口井有水,而且是断断续续来水。”据悉,杨家港原来有16头耕地的水牛,现在只有3头,因为村民大多都外出打工,不种地了。“现在杨家港只有20人在家务农,不到原来的十分之一。”
杨传章说,无水的村民只能靠排队到有水的两户村民家打水,等不及排队的只好到一里以外的水塘挑水吃。
杨传章告诉记者,村上原本有个1986年修建的大坝,但由于年久失修,发电机都已老化,加上外面的两个变压器已被盗走,若恢复这个大坝的使用,可以保证7个村庄的农业灌溉,面积能达6000亩。但是要完全修好大坝,则需要7到8万元经费。然而资金筹备又是一个很大的难题。
据悉,今年开年以来,仅三个月的时间,广水市投入抗旱的费用就已达到3000万元,主要用于修建大坝、疏通渠道、塘堰清淤等项目。
空巢老人
每日到邻村提水
75岁的吴世林婆婆家住李店乡河西村,家中原本有九口人:两个儿子、两个媳妇、四个孙子和她。如今一家老小,只剩下吴婆婆一个空巢老人。记者来到吴婆婆家时,她一个人在家晒被子。吴婆婆说,从去年7月份开始干旱,两个儿子就带着媳妇孩子到外地打工去了,只是逢年过节回来几次。
“我印象最深的是去年七八月份,干旱最为严重,连家里养的鸡都没水喝了。”吴婆婆说,家里原先还有几亩地,现在把牛都卖了,就只种了一亩地的花生,儿女们打工是主要的经济来源。
吴婆婆因为自己腿脚不便利,每天只有到最近的隔壁村长家提水用。自家的井很久都没有出水了,这口14米深的井,井壁和井盖上都已结满了蜘蛛网。“我一个人生活,每天要用两到三桶水,尽量省着用。”
一天3担水,循环使用3次
记者来到李长林家时,一家人正在吃午饭。长久的干旱让李长林只能背井离乡去天津打工,五一时刚回来。李长林说,家里现在的用水都是从一里外的水塘挑来的。“还不能直接用,要先沉淀过滤。”
李长林的妻子告诉记者,每天需要用3担水左右:早晨刷牙洗脸后,送两个小孩上学,回来第一件事就是去水塘挑一担水,用来做早饭。通常都会把洗脸、洗菜的水留下来洗衣服,洗完衣服的水也不倒掉,留着浇菜或是别的用途。
洗完衣服后,就将衣服再拿到挑水的水塘进行清洗再拿回来,顺便带一桶水回来用于中午做饭。晚上做饭前,她就再去水塘里挑一担水用于做饭和洗澡。有时用水多一点,一天要挑4担水。家到水塘距离1里路,每天来回4趟,要走4公里。
现在杨家港只有20人在家务农,不到原来的十分之一。
——河西村村主任杨传章
名为广水
为何缺水
这是第一次来广水,采访之前一直很好奇,为何一个名字中带水的县城会如此干旱,它名字的由来与水有关系吗?
采访之余,村里的老人讲解了广水名称的由来:很早以前,广水有座山,山上有个仙人洞,里面住着一个水怪,经常祸害人间,闹得洪水泛滥。后来花木兰带兵来围剿它,水怪被打得钻到了地底下,洪水就退了。花木兰就此叫这儿为广水。而当时妖怪钻进去的洞口就是现在广水市的仙人井,至今还可以使用。
广水市属于丘陵地形,且整个市区内没有大的江河,最宽的河也只有二十余米,市内的小河流都是境内发源。此外,当地人反映广水市的水利设施较少且大多严重老化、排洪抗旱的能力都很差,形成“下大雨就是洪灾,不下雨就是旱灾”的景象。从上世纪80年代开始,这里就有“十年九旱”的现象,而今年尤其严重。
当地人调侃,这座县城的名字有点“名不符实”。
本版采写
本报特派广水记者 蔡方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