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密刺绣的秘密:“天山第一绣”是怎样炼成的
资讯
资讯 > 正文

哈密刺绣的秘密:“天山第一绣”是怎样炼成的

原标题:哈密刺绣的秘密:“天山第一绣”是怎样炼成的

“密作”作品

“密作”作品

在哈密传统工艺工作站,初学刺绣一个月的绣娘阿依诺,手里紧紧攥着刚拿到的315元钱,喜笑颜开。这是她绣了21朵花所得的酬劳,为了领工资,她一家四口了坐了2个多小时的车,从120公里外的巴里坤县赶来。临走前,她盯着桌子上的蜻蜓绣样说:“这个我也能绣,我可以现在就学,多给我一些刺绣材料吧!”

如果说刺绣带给阿依诺的是经济收益,那么,对于热娜古丽·素批而言,刺绣带给她更多的学习机会。同样是在哈密传统工艺工作站,她与巴黎时装结缘。

今年7月,由热娜古丽和当代原创高级定制设计师秦旭合作的刺绣礼服《花开了》惊艳亮相巴黎高级定制时装周,备受瞩目。秦旭决定,今后要将热娜古丽的手工坊作为MOODBOX 在新疆的一个刺绣工坊,并将绣娘一针一线的作品带到海外,让更多的人了解哈密刺绣,引导更多的年轻人传承这门技艺。

密作绣品和时尚礼服的完美结合

密作绣品和时尚礼服的完美结合

2016年3月,国家文化部在哈密设立首个传统工艺工作站。在哈密,刺绣改变着绣娘们的生活。短短半年内,对于像阿依诺一样的哈密妇女,通过刺绣赚钱已经成为一股风潮。这一切,都得益于哈密近年来对民族传统刺绣工艺的保护传承和市场化开发。 “天山第一绣”走出天山,绣出劳动的喜悦和美好生活。

几个月前,为全力支持传统工艺工作站发展,哈密政府成立哈密市手绣协会,还在每个乡镇成立刺绣合作社,在有基础的村设立刺绣合作组,形成传统工艺工作站+协会+合作社+合作组+绣娘的链条模式。此外,哈密还和雅昌文化集团、清华大学美术学院签订合作协议,引入“密扇”、“灌木”和上海秦旭3个国家级著名设计团队,调研、整理哈密刺绣文化资源,坚持尊重和保护当地手工艺人的知识产权,建立长期合作机制。

因为合作,哈密绣娘带着刺绣作品走出天山;因为合作,哈密刺绣焕发别样的活力。在“中国非遗传承人群研修研习培训计划”框架下,国家文化部、教育部安排专门经费,帮助哈密刺绣骨干成员进行培训。每年,相关部门为哈密安排100人以上的培训名额,并通过刺绣协会、合作社、职业教育扩大培训成果。

古丽达斯·托乎逊就曾是少数民族刺绣培训班中的一员,在外省的培训经历让她受益匪浅。“我小时候学的是维吾尔族传统刺绣,多用粗线,培训班上的老师所教的苏绣多用中等线和细线,针法细腻。”古丽达斯说,“参加培训后,我将苏绣的细腻和维吾尔传统刺绣的大方结合起来,作品得到了市场的认可。”

明确了市场需求,古丽达斯购置了电脑绣花机,大批量生产让她的经济收入大幅度提高。现在,古丽达斯也带起了徒弟,免费教大家绣花。姐妹们农闲时到她那里刺绣,一个月下来也能挣个一两千块钱,技术熟练的绣娘能拿到五千块钱。这笔收入,对平常在家只是做饭、看娃娃的家庭主妇来说,有着不一般的意义。

绣娘绣制的民族风格的图案

绣娘绣制的民族风格的图案

十三五时期,面对着新机遇、新发展,哈密发展蹄疾步稳,“天山第一绣”精益求精。作为丝绸之路经济带上最年轻的地级市,哈密把发展民族手工刺绣业作为农村妇女增收致富的一项产业来抓,通过培训积极引导农村妇女发展手工刺绣业,使手工刺绣业从零散的刺绣小作坊逐步走向组织化和规模化的轨道,使民族刺绣发展成为投资小、带动能力强、参与群众多的增收致富平台。

在不断探索中,哈密刺绣已经形成了以政府+企业+高校为支撑平台,以协会+合作社+绣娘为组织结构,以传统元素+现代设计+品牌营销为产业特色,以研发体系+生产标准+销售渠道为竞争能力的产业品牌孵化、成长的路径与模式。哈密刺绣产业进入“密作”品牌经营时代。此外,哈密还摸索“旅游+农业”发展模式,将刺绣、哈密瓜和大枣这“密作三宝”推向市场,推到消费者心中。

“密作”有着严格的生产技术规范和操作规程。据悉,未来哈密将选拨命名10名“密作”刺绣师,设立“密作”刺绣师工作室,专注刺绣产品的本土研发,抢占竞争制高点,推动刺绣产业向中高端迈进。同时,哈密规划建设文化产业园区,设立刺绣等手工艺“产、展、销”一体化平台,着力提升集约经营水平和综合盈利能力,为绣娘们搭建更好的平台,让“密作”品牌深入人心。

好的政策为百姓增收搭建了好的平台,哈密少数民族特色产业发展得益于国家和政府一系列政策。通过贴息贷款、品牌创建、奖励机制等,刺绣等少数民族特色产业得到了快速发展,同时也带动了相关产业人员的就业增收,有力地推动了哈密少数民族特色产业发展。以后说起哈密,或许不仅仅是“铁梗千年柳,金盘五色瓜”了,还有“天山第一绣”“金针刺绣群芳样”。

亲爱的凤凰网用户:

您当前使用的浏览器版本过低,导致网站不能正常访问,建议升级浏览器

第三方浏览器推荐:

谷歌(Chrome)浏览器 下载

360安全浏览器 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