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毒胶囊”事件:公众期待一个让人信服的说法
资讯
资讯 > 大陆 > 正文

“毒胶囊”事件:公众期待一个让人信服的说法

■几年前就有专家披露,用“蓝矾皮”生产的工业明胶被无良商家用来做药用胶囊。可见,“问题胶囊”的存在不是什么新鲜事。

■近年来,社会反响强烈的食品药品安全事件,不少都是媒体曝光后有关部门才纷纷出面进行查处的。这种现象暴露了地方监管部门难以推卸的失职问题。

新闻观察

媒体曝光不合格产品 药监局称还要看抽检之后的结果

“问题胶囊”铬超标

谁说了算

尽管13个药用胶囊产品已经被停止销售和使用,但其是否铬超标依然存疑。

4月18日,来自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的最新消息是,该局督察组已经到达浙江省新昌县,会同当地食品药品监管部门对“问题胶囊”生产企业进行检查。

15日,一则报道将药用“问题胶囊”推到风口浪尖。根据这则报道,有9家企业生产的13个批次的胶囊产品铬超标。

“对媒体报道的这13个批次的胶囊产品,我们很重视。所以暂停其销售和使用,但现在还是存疑阶段。这些产品是否真的铬超标,还要看抽检之后的结果。”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内部人士这样对记者说。

由此看来,尽管媒体的报道拿出了检测数据,但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认为,这些数据尚不能作为执法依据。换句话说,只有在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进行了抽检之后,才能确定哪些产品铬超标。

药监局就药用“问题胶囊”铬超标一事表态

说法很有意思

据知情人士透露,4月15日晚,中国食品药品检定研究院紧急召开会议,研究如何检验媒体所报道的13个批次的胶囊产品。该院是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下属的检验机构。

16日凌晨,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在其网站就药用“问题胶囊”铬超标一事表态:对媒体报道的13个铬超标产品暂停销售和使用。待监督检查和产品检验结果明确后,合格产品继续销售,不合格产品依法处理。对违反规定生产销售使用药用空心胶囊的企业,将依法严肃查处。

“这样的表述其实很有意思,一般老百姓会觉得药监局反应挺快的——媒体一报道,药监局就马上查处了。”一位知情人士告诉记者,媒体报道明明有检测结果,为什么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还要监督检查相关产品?而且,还要在监督检查之后才能确定如何处理相关企业?

据悉,媒体的记者分别在北京、江西、吉林、青海等地,对药店销售的一些胶囊药品进行买样送检。检测项目主要针对药品所用胶囊的重金属铬含量。经中国检验检疫科学研究院综合检测中心反复多次检测确认,9家药厂生产的13个批次的药品,所用胶囊的重金属铬含量超过国家标准规定2mg/kg的限量值,其中超标最多的达90多倍。

两个检测机构就药用胶囊铬超标检测

谁权威谁资格?

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表示,要对相关企业进行处理,必须依据中国食品药品检定研究院拿出的相关检测结果。

根据公开资料,中国检验检疫科学研究院是一家隶属于国家质检总局的国家级公益型科研机构,2004年经国务院批准成立。该研究院下面有若干个检测中心,综合检测中心就是其中一个。

中国检验检疫科学研究院综合检测中心的检测项目包括食品保健品、快速消费品、电子电器产品、化工产品(材料类)等。

“如果中国检验检疫科学研究院综合检测中心承担相关的检测任务,其检测结果是可以作为执法依据的。”中国行政体制改革研究会秘书长、国家行政学院教授汪玉凯告诉记者,如果这些检测机构被授权,其出具的检测结果具有相应的法律效应。

但汪玉凯也表示,一家隶属于国家质检总局的检测机构出具的检测结果,是否可以成为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的执法依据,还不是很清楚。

而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目前还没有给出抽检结果的时间表。众多业内人士关注的是,如果中国食品药品检定研究院最终给出的检测结果与中国检验检疫研究院综合检测中心出具的检测结果不一样,该以哪个检测结果为准?目前难以说清楚。

新华时评

媒体日前爆出浙江、江西、河北等地部分企业用工业明胶制成药用胶囊,修正、金马、海外等知名药企纷纷跌进舆论漩涡。令人遗憾的是,事发之后,相关地方主管部门却没有任何担责的声音。

据业内人士透露,将工业明胶用于药用胶囊或食品,是长期以来就存在的普遍现象,工业明胶与药用胶囊生产厂商之间的交易明目张胆。几年前就有专家披露,用“蓝矾皮”生产的工业明胶被无良商家用来做药用胶囊。可见,“问题胶囊”的存在不是什么新鲜事。

此次事件中,有关地方部门行动迅速,毕竟只能算亡羊补牢之举。在鼎沸的民声中,如何举一反三,彻底杜绝类似事件,公众期待相关部门有个让人信服的说法。

近年来,社会反响强烈的食品药品安全事件,不少都是媒体曝光后有关部门才纷纷出面进行查处的。这种现象暴露了地方监管部门难以推卸的失职问题。

2009年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实行党政领导干部问责的暂行规定》,对问责情形、方式和适用都作出了明确规定。但是,由于我国一些地方和领域长期存在“多龙治水”和信息不透明、不公开等问题,轻问责、难问责、不问责现象时有发生,问责机制的实施被打了折扣,使部分地方和相关部门负责人得过且过。这是“三聚氰胺”事件、“瘦肉精”事件、“地沟油”事件等难以根治的一个重要原因。

事件发生后的查处和问责力度都不应偏废,只有这样才能使问责制度严格落实,做到有责必查、有责必问、问责必严,后来者对职责心存敬畏,才能真正减少和杜绝此类事件。

回应关注

卫生部部长就胶囊铬超标表态:

对我们的药品要有信心

据中国之声《全国新闻联播》18日报道,铬含量超标胶囊事件经媒体曝光,引发社会关注。卫生部部长陈竺18日下午表示:胶囊重金属超标要依法管理,有责任的企业家应承担起社会责任。

日前媒体曝光,9家药厂的13个批次药品所用胶囊,重金属铬含量超标。并且发现,一些企业用生石灰处理皮革下脚料熬制成工业明胶,卖给药用胶囊生产企业,最终流向消费者。

卫生部部长陈竺18日下午表示,药物胶囊重金属限量早有标准。

陈竺说,药物胶囊的重金属限量早就有标准。2010年的药典就有规定,药典既是标准又是法律,所以我们现在要依法严加管理。

“问题胶囊”曝光后,有患者自行打开胶囊,只服用药粉。对此陈竺表示,服用胶囊药品一定要遵医嘱。

陈竺说,从健康的角度要听专家的解读。胶囊药不按照医嘱服用,胶囊里的东西用一个馒头来服那可不行的。胶囊对有些药物来说有增强药效避免副作用的作用,还是要执行医嘱。

陈竺最后表示,企业家、科学家应担负起自己的社会责任。

陈竺说,对我们的药品,对企业家的诚信,对医药卫生事业还是要有信心,有责任的企业家科学家一定是我们国家医药行业的主流。

执法行动

吉林省全力清查“问题胶囊”

长春海外制药表歉意

吉林省对“问题胶囊”正在全力深入排查处理。吉林省有关部门表示,对此次事件要引以为戒,完善监管措施,切实加强药品安全监管,保证人民群众用药安全。

据了解,媒体披露的吉林省6家生产企业生产的8个批次的产品及原料目前已全部封存,企业已全部下发召回通知。药品经营企业和使用单位已停止销售和使用疑似问题药品,同时对省外企业生产的问题药品已通知经营和使用单位停止销售和使用。

长春海外制药集团负责人表示,企业积极配合工作组进行调查,已经停止媒体披露的3个批次产品销售,对已销售产品下令召回,药监部门抽样检验。对于本次事件给客户和消费者带来的麻烦和不良影响深表歉意。

公安机关抓获学洋明胶蛋白厂8名犯罪嫌疑人

查封产品200余吨

记者18日从河北省政府食品安全办了解到,截至17日,阜城县公安机关已抓获涉嫌生产销售假劣产品的学洋明胶蛋白厂犯罪嫌疑人8名,其中刑事拘留7名,1人因哺乳期取保候审;公安、质监等部门共查封这家企业的产品200余吨。

4月15日,媒体报道了工业明胶生产药用胶囊的相关情况,其中原料企业涉及河北省阜城县学洋明胶蛋白厂。对此,河北省委、省政府要求各级各有关部门迅速行动,依法严厉打击工业明胶流向食品药品生产经营企业及餐饮服务单位的违法行为。

目前,已初步查明学洋明胶蛋白厂为制造“问题胶囊”的企业提供原料,经理宋训杰为隐匿销毁证据实施放火等犯罪事实。阜城县政府正在加大侦办力度,依法控制人员,查扣设备,锁定证据,对学洋明胶案件进行深入调查核实。

政策措施

国办出台2012年医改工作安排

强调药物质量

监管

中国政府网18日发布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印发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2012年主要工作安排的通知。根据工作安排,2012年我国医改将着力在加快健全全民医保体系、巩固完善基本药物制度和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运行新机制、积极推进公立医院改革三个方面取得重点突破。

工作安排提出,在加快健全全民医保体系方面,将巩固扩大基本医保覆盖面,使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和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三项基本医疗保险参保率稳定在95%;继续提高基本医疗保障水平,政府对新农合和城镇居民医保补助标准提高到每人每年240元,个人缴费水平相应提高,人均筹资达到300元左右;改革医保支付制度,积极推行按人头付费、按病种付费、按床日付费、总额预付等支付方式改革。

为巩固完善基本药物制度和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运行新机制,工作安排明确,要扩大基本药物制度实施范围;规范基本药物采购机制,坚持招采合一、量价挂钩、双信封制、集中支付、全程监控等政策,完善基本药物质量综合评价指标体系;完善国家基本药物目录;加强基本药物质量监管。

工作安排提出,要积极推进公立医院改革,选择在300个左右县(市)开展县级医院综合改革试点,鼓励地方因地制宜探索具体模式。拓展深化城市公立医院改革试点工作。

专家提醒

切勿只吃胶囊内

颗粒或者粉末

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日前发出紧急通知,要求对13个药用空心胶囊产品暂停销售和使用后。连日来,一些患者和网友纷纷晒出只吃胶囊里的颗粒或者粉末的现象。专家提醒,切勿只吃胶囊内的颗粒或者粉末,这些做法可能影响药的疗效,甚至影响人体器官正常运转。

这些天茶余饭后,大家都在讨论毒胶囊事件。一些网友和市民为抵抗“毒胶囊”发明胶囊药吃法,在网络上得到了很多人的转载。网民“色色猴”在微博上晒出了“馒头式胶囊药吃法”:1、买一馒头(包子发糕也可以,要热软);2、捏成凹片;3、拧开胶囊倒药进去捏口成团(为保证能吞进去,最好分为两颗)。

吉林大学药学院副院长周余来教授认为,把胶囊拆开直接吃或者用馒头夹着吃的方法不科学,因为胶囊外壳对于发挥整个胶囊的药效是很重要的。具体来说,胶囊的外壳可以保护胶囊内部的颗粒或者粉末不被胃液破坏,缩短药物在胃液中停留时间,进而保证胶囊药效。

周余来还表示,一些药物对人体口腔和胃部有刺激作用,必须在胶囊外壳的保护下服用才安全,以免对人体器官造成不必要的影响。与此同时,国家有关部门应及时公开处理结果,尽快消除公众服用胶囊的顾虑。

本组稿件综合新华社、中国广播网、中国青年报

亲爱的凤凰网用户:

您当前使用的浏览器版本过低,导致网站不能正常访问,建议升级浏览器

第三方浏览器推荐:

谷歌(Chrome)浏览器 下载

360安全浏览器 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