魅力杜鹃花都 水西文化胜景 黔西县文化旅游产业互动发展新观察
资讯
资讯 > 正文

魅力杜鹃花都 水西文化胜景 黔西县文化旅游产业互动发展新观察

特邀嘉宾:

毕节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黔西县委书记 范元平

黔西县人民政府县长 杨汉华

主持人:

本报记者 王小梅 刘莹

专家点评

龚晓宽(经济学家、全省第七届旅发大会专家组组长):旅游的真正魅力在于文化,文化是旅游发展的原动力,旅游是文化的载体和传播途径,文化则是旅游的灵魂和根本。从世界旅游业发展的趋势来看,真正的竞争力、影响力、可持续发展力决定于文化,加强旅游文化建设是提升旅游产业竞争力的重要手段。此次全省旅游发展大会在毕节市黔西县召开,黔西抓住这个难得的历史性机遇,展示以“水西文化”为核心价值的历史文化,并将民族文化、生态文化、本土文化、现代文化等诸多文化融为一体,打造的气垫磅礴的乌蒙文化集群品牌,这是具有战略眼光的大手笔、大动作。当我们漫步毕节、体验黔西时,乌江走廊、杜鹃花都、奢香古道、苗寨风情、水西胜景,会使我们清晰地触摸到融入黔西人血脉的那种深厚的文化传统和独特的人文精神。在黔西召开的这次旅游发展大会是旅游文化盛会、是精神享受的殿堂!黔西旅游资源具有深厚的文化底蕴和内涵,拥有巨大的市场感召力和强大的生命力。黔西通过激活这些蕴藏于民间、蕴藏于山水的“文化基因”,使之迸发出巨大的诱惑力、吸引力,这将带动黔西、带动毕节、带动全省旅游经济的大飞跃、大发展、大跨越!

圆桌对话

巧借“文化力”发展“生产力”

主持人:黔西县历史悠久,文化资源丰富,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观音洞、灵博山等文化遗产闻名全国。县委、县政府对于文化的重视程度显而易见,“水西文化”似乎已经成为当地文化传播和发展叙事的核心价值,且城镇建设、旅游发展、文化产业,都体现了“水西文化”的元素。

范元平:黔西县历史文化资源丰富,是水西文化的传承高地。例如清朝乾隆时期的兵部尚书李世杰不仅尽忠尽责,热爱故土,以清正廉洁而闻名遐迩,在处理政事、体恤民情、维护祖国统一等方面做出了许多可圈可点的贡献。宋代的奢节、明代的安贵荣等都是彝族文化的代表,也是民族团结的典范。目前,我们在着手打造以李世杰为主题的电视连续剧,以大力宣传他勤政廉洁的事迹,彰显黔西历史文化内涵。

化屋基苗族蜡染刺绣服饰

化屋基苗族蜡染刺绣服饰

黔西民族民间文化多姿多彩,彝族、苗族、布依文化等民族文化风情浓郁、民族节日异彩纷呈。黔西也是贵州黔剧的发源地,黔剧的前身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文琴戏。县委、县政府正在大力挖掘水西文化,积极打造一台独具特色的歌舞剧《水西魂》,展示水西文化的自信和自觉。

当前,结合县城的提速建设,我们定出水西文化的特色,体现时代气息和地域特征,强化县城景观景点的打造,塑造黔西新形象。县城的整个立面改造、贯城河打造和水西公园建设等充分融入了元明清三朝历史文化元素。围绕水西文化,投资10个亿元建设的水西干道就要投入使用,投入8个多亿元打造水西古城,投资6个多亿元建设的贯城河已命名为水西河……利用文化大力培植第三产业的发展,把文化产业注入黔西县经济社会发展的方方面面。一条水西文化长廊正逐步形成。

确立以“水西文化”为核心的发展构想,结合实现撤县建市的目标,我们将力争把黔西县建成“水西市”,实现全县广大人民群众的迫切愿望。

主持人:今年4月,全省第七届旅发大会将在毕节地区召开,黔西是主要点承办地。目前,黔西县做了哪些方面的准备工作?

杨汉华:根据省委、省政府确定“加快旅游科学发展、推动旅游强省建设”的发展战略,“一花引领、百地争艳、洞天湖地、花海鹤乡”是今年全省第七届旅发大会的主题。黔西县作为此次活动主要承办地,任务相当繁重。我们投入大量人力物力进行旅游服务设施的建设,承接几大主要任务。黔西县涉及整个旅发大会保障性项目22个,总投资达32个亿。借助旅发大会带动项目30多个,总投资160亿。整个项目力争在3月底前全部建设完。在旅发大会召开之前,抓紧新建6个四星级以上宾馆,预计可达到3000多人的接待能力。

支嘎阿鲁湖

支嘎阿鲁湖

为迎接全省旅发大会的召开,黔西县准备打造一台文艺演出、一台晚会,举办中国喀斯特旅游论坛、摄影展、国际书法展等外,还要打造“八个一工程”,即出一张光碟、一本画册、一本宣传黔西历史文化的书籍《人文水西》、一首歌、一台歌舞剧《水西传奇》、一台大型歌舞剧、一本市民手册、一台主题活动《中国国际乡村旅游文化节》。同时,筹办两个主题活动。第一个主题活动是把国内绝技表演全部集中到黔西来表演,这不仅仅是单纯的一场演出,更是振兴民族文化。第二个主题活动是把全国进入民族民间文艺奖的节目拿到黔西来展演。

通过旅发大会的举办,我们在创造黔西速度和黔西精神,重塑黔西胜景,再现黔西文化,绽放黔西文化,只要给黔西一个机会,我们就能创造奇迹。通过承办旅发大会,实现让黔西发展提速5至10年的目标要求,我们全力以赴承办好全省第七届旅发大会,强力推进旅游重大工程项目顺利实施,着力开发特色旅游资源,打造旅游精品,实现全县旅游基础设施建设、旅游环境建设和旅游产业发展大提速的目标。

长4.214公里、宽48米的兴黔大道去年10月份才进场,旅发大会前要开通使用。加快贯城河治理、水西怡景大酒店、国龙水岸大酒店、阳光大酒店、杜鹃花都大酒店等基础设施建设进度,提升服务水平,提高服务质量,加快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创建进程,带动服务业和旅游业加速发展。建设中的每一个酒店,我们都指定一名县委副书记或副县级干部助阵,实行三班倒,与工人同吃同住在工地上。

通过承办省第七届旅发大会,我们把整个黔西城市建设成为山水园林城市,具有“水西文化”特色的宜居宜业的现代化城市,并迅速扩大县城的规模,县城面积将达50多个平方公里,人口达40万到50万。目前,县城实施“南拓北展”,南部新区建设投资20多亿,面积23平方公里。南部新区的征地拆迁已经启动,有几家大的企业已经进驻,整个商贸城占地2000多平方米,可能是贵州最大的商贸城。北部新城的拓展建设以农业产业化为核心,以黔西县承接产业转移基地科技示范园为依托,建立17个平方公里的现代农业示范园区。不断完善城市功能,满足人民群众对城市功能的需求,让黔西县城崛起于黔中大地。

柯家海子图

柯家海子图

在全力承办好省第七届旅发大会的同时,我们稳步推进园区建设。把园区的建设和城市发展融为一体。城市的发展通过工业化来推动,城镇化又拉动工业化的发展,以产业互为依托,成为城市扩展和区域发展的引擎。17平方公里的现代农业示范园和北部城市连接起来,使城郊农村以休闲、观光、示范、服务的方式融入城市,实现城乡互动、以城带乡的统筹发展。南部新区有8公里的大道,宽50米,以柯家海子为依托,建立18个平方公里的休闲度假、养生基地,打造全国5A级的休闲区,利用30多个淡水湖连接优势,打造精品的文化旅游基地。目前,已修建8.5米宽的环湖公路。同时,黔西到清镇、黔西到织金两条高速公路交会,从黔西到贵阳金阳新区只需45分钟,从黔西到织金洞旅游,只需要10多分钟。加上即将开工的成贵铁路在黔西县城有一个火车站,黔西的交通优势进一步得以凸显。

主持人:您所阐述的发展思路里,有一个很有意思的观点,实现从“231”到“321”的转变?如何解释?

范元平:这是一个产业结构排序问题,“231”指的是第二产业、第一产业、第三产业。黔西经济社会经过这些年的发展,已经站在工业化和城镇化加速发展,“工业化、城镇化、农业产业化”三化同步推进的新的历史起点上,其中,煤电工业占主导地位,经济结构是“231”排序。如何实现从“231”到“321”的排序转变,这要靠文化来作为强大引擎,用文化牵引和推动“三化同步”,实现工业化、城镇化、农业产业化和旅游业、现代服务业的全面、协调发展。旅游等第三产,要从文化的高度上谋划。以文化旅游资源的充分挖掘来提升城市建设水平,以加快城市建设步伐来拉动旅游业的发展,为旅游产业的发展提供空间和载体。同时,大力推进以园区为载体的新型工业化和以“54321”为主要内容的现代农业产业,为城镇化提供产业支撑和集聚能力。我们依托“水西文化”,紧紧围绕承办好全省第七届旅发大会的目标,在全面推进城市基础设施建设的同时,抓好素朴、钟山等特色古镇的建设,着力把黔西打造为宜居、宜业、宜游、宜商的“山水同林城、水西文化城、生态文明城”和贵阳、遵义、毕节“金三角”重要节点城市,建成黔中经济区的新兴明星城市和新兴文化旅游城市。

总之,“三化”同步发展,为文化旅游业发展奠定了坚实的物质基础。而文化旅游业的大发展,又将丰富的文化旅游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既助推城乡统筹协调发展,又提升黔西知名度和扩大影响力,这也是我们把文化旅游作为实现从“231”到“321”转变的重要内生动力的一个基本思路。

主持人:创意也是文化,我们如何把“文化力”变为“生产力”?

范元平:举一个例子,我们在解放村以农业观光游为核心,挖掘了农耕文明的价值,激活了本地丰厚文化土壤的根性特点,联动了大批农户参与到农家乐的文化旅游活动中,实现了增收致富,取得了很大的成效。从这个意义上说,即使是发展农业产业,也要以文化为核心,才有可持续发展的生命力。

解放村的成功实践,从外国的典型来看,比利时能发展为水晶王国,也是文化创意的结果。创意就是文化。

在全面推进“一基五化”的全面建设进程中,我们将坚持把文化的开发挖掘作为重中之重,从开发资源到开发文化,用开发资源的干劲去开发文化,把“文化力”变为“生产力”。

【田野札记】

“水西文化”:时光深处的文化漫步

大约五六十万年前,黔西县境内已有古人类居住,沙井乡“观音洞”那个水草丰美的世界,远古时已是一片古人类的乐园。从洪荒蛮夷,鬼国、巫地的荒野,明洪武十五年筑水西城,到后来“奢香文化”的多个边界,黔西县的地理沿革和文化身份多次转变,实际上多元文化的交融和碰撞在这个区域早就初见端倪了。

水西公园

水西公园

这里是美丽的杜鹃花都,也是“水西文化”的腹地。地处贵阳进入乌蒙山区的交通要道上,处于多种文化交融碰撞的边界,黔西不仅连接多种文化板块,也是乌蒙文化的前沿。

初春,从贵阳往毕节方向行走,重重雾霭,灰色的天际,我们仍然能捕捉到黔西县古老时光深处的文化漫步。乌江画廊、杜鹃花都、柯家海子淡水湖群、西溪大桥上的湖光山色等……由贵毕路串起的文化珍珠,在黔西境内集中呈现出现代视野下的水西文化胜景。

观音洞犹如一位睿智的老人,还在黔西县沙井乡静静地伫立,默默看着这片土地上的来来往往的人们,去聆听沉寂数千年的声响;当我们在雾霭弥漫的午后,去探访黔西县素朴镇的灵博山,这个隐藏在深山的去处,让人遥想当年车水马龙、人烟稠密的盛景;行走在至今尚犹存于黔西县深山之间的奢香古驿、谷里驿道,马蹄印已经随着尘土沉入原野,但在今天由政府大力倡导的文化发现中,那些历史再次被当代人一一述说。而化屋基苗寨的“文化空间”曾经是让我们着迷的一个词汇——刺绣、蜡染、织锦、多声部民歌、水样美丽灵秀的苗家姑娘,歪梳苗支系的生活习俗都在这个水边的寨落里被真实地传习,并作为文化的瑰宝加以保护。

距离县城7公里的解放村“柳岸水乡”,每到季节,由油菜花为主角所营造的以农耕文化为核心的农家乐,已经不简单看重卖出一顿可口的农家饭,而是一种由农业文化景观和传统农家生活混搭的“城市回归乡村”的回归之旅。

柳岸水乡旅游区

柳岸水乡旅游区

如果说,在解放村,我们窥探到了“把文化力变为生产力”的村级实践,我们在黔西县城见证的这场以“水西文化”为核心价值的现代城镇建设欢歌,可谓黔西县委、县政府在现代视野下的宏大叙事。无论是正在加速推进的城市建设和规划,还是已经成型的建筑和城市空间,文化中都大量融入了“水西文化”的元素。“水西文化”已经成为黔西县委、县政府现代发展叙事中的核心价值。

对于黔西文化的多元表达,发掘毕节文化的深层内部肌理和深度故事,倡导“文化回归生活世界”的生活文化的建构,实现黔西文化的世界性传播、传扬,当是黔西文化价值所在,也是其应有的愿景。黔西文化只有实现生活化和诗性的表达,只有在国际的视野下去发现她传统和现代的衔接,才能实现有效传播,与现代发展之境契合。

黔西县以本土文化资源为代表的文化核心价值寻找,在于实现从本土走向世界,由边缘走向中央的传播、传扬。在多民族文化大繁荣大发展和贵州文化强省的时代背景下,黔西县对以“水西文化”为核心价值的现代本土文化等多样文化的价值发现,将建构文化自觉、文化自信,而以文化产业园区为载体集中打造的磅礴乌蒙文化集群品牌系列之一的“水西文化”地域品牌,必将带动黔西县走向多民族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胜景。

 深度调研

“水西文化”的牵引力

去冬今春,记者三访黔西县,与当地的党政领导、宣传文化系统工作人员及本土文化人进行座谈。并在当地重要文化遗产、文化空间、文化产业发展区、旅游发展地带进行田野调查。黔西县政府和民间文化产业发展的热潮方兴未艾,以深厚的文化底蕴积淀的文化认同,在国家和省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背景下得到激活。

水西古驿——谷里驿

水西古驿——谷里驿

在政府的政策引导下,企业投入到文化产业的资本化运作,群众高度的文化自觉和对于文化生活的诉求,促使全市处于文化的再发现时期,一朵朵黔西地域文化的新花朵正在被一一拾掇,而文化的新发现之旅使得文化品牌的建构变得有了深度,随之在更大世界范围内的文化重述和传播变得更有效应,从而使以进入市场为手段实现文化传播及经济效益变成可能。

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强调,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培养高度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提高全面素质,增强国家文化软实力,弘扬中华文化,努力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贵州省委积极响应,省十届十二次全会通过了《中共贵州省委关于贯彻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精神推动多民族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意见(草案)》。其中指出,到“十二五”期末,贵州省文化产业增加值达到全省生产总值的5%以上,文化产业成为国民经济支柱性产业。毕节市提出了大力实施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工程、努力把文化产业培育成国民经济的重要支柱产业的要求。在中央各部办委和各民主党派的大力帮扶下,毕节试验区已经成为中国多党合作的成功典范,形成独具特色的文化内涵和别具一格的发展模式。黔西县对于“水西文化”核心价值的认同、发掘和产业开发,已经和磅礴乌蒙下的毕节试验区文化实现高度融合,成为当地干部和群众发现黔西、发展黔西、实现跨越的内在价值之一。

中国南方古人类文化遗址——沙井观音洞

中国南方古人类文化遗址——沙井观音洞

发展文化产业作为经济支柱性产业,从而实现中华文化的世界性传播和传扬,建立文化强国,文化自觉无疑是首要的。没有从政府到民间的文化自觉,政府工作创新难度大,在群众中难以推动实施,无法形成发展的合力。只有在政府和民间实现一种高度的文化自信和文化自觉的基础之上,文化强省的建构也才具有可能性。文化自觉作为发展的精神动力,成为全省跨越式发展的助推力,黔西县政府和民间的互动,营造的“文化自觉”带动“两加一推”是一个值得探讨的案例。

体制创新与文化发现齐头并进

前不久,黔西县素朴镇党委书记高榤带着一群当地的文化人,到贵阳来拜访社科院的专家,寻求“乌蒙第一镇素朴”现代发展和文化传播的金点子。

随着区域经济发展诉求的转变,“文化发现”变成当地的基础性工作。寒冷的冬天,我们在乡政府办公室观看素朴镇的风光片后,决定从当地热闹的建筑工地逃离片刻,黔西县文化遗产局的负责人陈文荣带着我们,来到几公里以外灵博山的安静世界。

时光流淌了几百年,当我们走在冷冷清清的山野,枯叶遍地,树木葱茏,安静得能听见落叶的声响。回望历史的尘烟,清吴三桂剿水西,火烧灵博山,遍山房屋火烧半月,可想象当年辉煌。在大力倡导文化发现的背景下,灵博山上的每一个文化细节,都变得重要起来。

如阳明文化和黔西发生的联系,正成为当地政府再发现本土文化价值的线索,也成为在更大的范围里,思索阳明旅游产业发展的诉求。

古象祠遗址

古象祠遗址

明正德五年(1510)水西彝族宣慰使安贵荣主持翻新象祠,请谪贬到此的哲学大师王阳明先生作《象祠记》收入《古文观止》。新发现象祠位于贵州黔西县素朴镇灵博村九龙山主峰。象祠是祭祀象的祠堂。据当地彝族崇拜祖先的习俗,距今1790多年。尽管史学界对象祠的地点尚存争论,黔西县已快速请省里专家着手打造象祠品牌。

灵博山上还有一户人家独居,老屋窗户上的雕花,让人遐想这里曾几何时产生过绚烂的文化。村民杨志学祖上从毕节搬迁到这里,已经有四代人了,妻子赵应仙还是当地难得找到的彝族服饰非物质文化传承人。她拿绣花衣和鞋子到屋子前展示给我们看,上有龙凤图案。

陈文荣在一旁直在给她说:“龙凤不是彝族的符号,虎和鹰才是。”她新做的衣服上,果然有老虎和鹰。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调查和抢救的负责人,陈文荣的话对她产生影响,被恢复的文化就被绣在了衣服上,定格成一种文化符号。

贵毕路真是一个文化元素密集的地带,黔西的文化线像颗颗美丽的珍珠,被一一串起——

1964年,著名考古学家裴文中试掘了黔西观音洞遗址,揭开了贵州“史前文化”的帷幕。裴文中先生站在贵州黔西观音洞遗址前,对其展示的科学、文化内涵惊叹不已:“这是一种新的系统,与欧洲大陆绝不相同。是我国最重要的旧石器时代早期文化遗址之一,对于研究我国旧石器的起源和发展,研究华南地区旧石器时代早期的人类活动,具有重要的科学价值。”难怪学界素有“北有周口店,南有观音洞”一说。乌蒙高原很早就孕育了云贵高原的古人类。观音洞成为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这无疑是黔西最具文化价值的一个国家级文化品牌。

素有“北有周口店,南有观音洞”之称的黔西观音洞史前文化遗址,是贵州旧石器考古的代表,与之不远的凤凰穿洞是新石器时代的代表,两者互为作证,相互衬托……

“每年的初夏除草、薅包谷时,在素朴镇的田间地头,劳动者们集结在一起,一字形沿山坡地排开,抡锄头薅草,劳动者背后有一独特的人,站在人群背后,有节奏地边敲鼓边高声歌唱……”陈文荣说最近撰写了一篇介绍素朴新发现的文化遗产的文章《薅草歌》,她说这种文化现象在全国都是罕见的,准备向上级部门申报为非物质文化遗产。

在党的十八大召开之际,全省“多民族文化大繁荣大发展”的文化强省时代语境下,激活了毕节试验区各地“文化再发现”之旅。

品牌构建与文化传播相得益彰

对于文化的发现之旅,升华了当地人对于历史文化、民族文化等的自豪感,并开始打造系列文化品牌,为黔西文化在更大范围的传播和传扬打下了基础。

“素朴资源好,历史文化底蕴丰富,就在于我们如何看待和打造她”,高榤去北京找过策划公司,贵阳的多家公司也到实地考察,做出了发展规划,但都因没有最大限度地与当地文化元素契合,无法对上当地人的“文化胃口”而搁浅。

为了迎接今年4月在毕节地区召开的全省旅发大会的召开,素朴镇整合了黔西本土企业3个多亿元的资金,正在进行街道重修、仿古牌坊、建筑维修、煤气管道疏通等工程的抢修。组织多家企业进入素朴镇投资石材企业的彭总经理告诉记者,为了打造素朴的文化旅游,他们正在规划在镇里做一个LED显示屏,让本地人能通过视频了解当地的政府信息、美丽风光和发展足迹,也让外地人能看到美丽的素朴镇正在面临巨大的发展机遇。

黔西县按照“先行先试、增比进位、加快转型、跨越发展”的主基调,以“水西文化”为核心,围绕中国杜鹃花都的品牌建黔西县城旅游区;以乌江源百里画廊上的化屋基苗族文化为中心,打造民族特色文化品牌;以“柳岸水乡”复合型旅游区、韦寨农业旅游区、乌骡坝乡村旅游区、金洲园乡村旅游区、大海子民族风情园、柯家海子岩溶湖群旅游区和沙坝河温泉旅游区为主体的环城市休闲旅游度假带为核心,打造一批具有高原特色的乡村旅游文化产业品牌。并以县城为中心,设立了联通跨区、跨县的精品旅游线,即百里杜鹃——乌江源百里画廊东风湖——化屋苗寨——织金洞旅游线,百里杜鹃——乌江源百里画廊支嘎阿鲁湖——奢香博物馆——九洞天旅游线,以乌江源百里画廊索风湖、东风湖、支嘎阿鲁湖三大连湖“喀斯特高原湖泊”休闲度假区为主导,观音洞古文化旅游区、象祠阳明文化、猫山历史文化、丘林红色文化、荆江生态休闲等旅游区为主,深度发掘和再发现文化旅游线路上的资源,在各种媒体上进行广泛深入的宣传报道和文化传播,为黔西县文化旅游互动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同时,深入挖掘以“水西文化”为核心的民族民间文化资源,大力发展黔西文琴戏,打造一台反映黔西文化的大型歌舞剧。做大做强、做精做细“水西文化”品牌,不断提高黔西的对外知名度和美誉度。

黔西文化系列品牌在更大世界范围内的传播和传扬,在历史和现代叙事之间再次凸显多元文化的价值,在国际视野下实现传统文化和现代的衔接,实现更有效的文化传扬,为文化旅游的互动发展打下基础。

产业路径与社会效应共生共荣

全球化时代、现代化语境下,进入市场几乎是实现经济和社会效益的唯一路径,黔西县各种具有差异性的文化符号被拾起,走向和现代产业结合的发展路径。

黔西县委、县政府依托600年水西文化,以拉动城市建设为基础,在城市发展中融入了以第三产业为核心的可持续发展思路,旅游产业的基础性设施和发展空间不断扩展。

黔西人在表达和陈述自己的历史,也在现代叙事里发现和探索社会经济发展的途径。

在黔西县县委大楼会议室里,“借全省旅游产业发展大会的东风助推黔西县经济社会提速发展”的横幅高高地悬挂,配合旅发大会的项目正在加紧实施,投资4.16个亿的水西河综合治理工程、投资2200万的县城主干道建设、投资8亿元的文化、体育、旅游中心、投资7个亿打造的黔西水西古城项目……为承办好省第七届旅游产业发展大会,实施了保障性建设项目21个,启动旅游基础设施建设项目15个,引资10.23亿元开发旅游景区2个,成功申报AAA级旅游景区3个。

作为全省第七届旅发大会的主要承办地,黔西县大力推动旅游基础设施建设。2011年,黔西县城市建设项目共计91个,总投资116.37亿元,全年完成投资41.48亿元。为承办全省第七届旅游发展大会,该县加大市政设施建设力度,总投资10亿元的体育中心、科技中心、文化中心、总投资4.88亿元的4星级酒店,即国龙水岸大酒店、阳光大酒店、杜鹃花都大酒店、水西怡景大酒店等省、市级重大项目,正紧锣密鼓地进行……

同时,黔西县加大旅游基础设施建设力度,投入各项旅游发展资金6亿余元,实施旅游基础设施建设项目30个。打造了柳岸水乡旅游区,民族村农业旅游区,韦寨村农业旅游区,丘林村红色旅游区,东风湖民族风情旅游区,沙井观音洞古文化遗址旅游区和灵博山象祠、猫山村特色民族历史文化旅游区等旅游景区景点。成功举办了乌江源百里画廊旅游文化节、柳岸水乡油菜花旅游节、大关丘林桃李花节等旅游节庆活动。过去五年,累计接待游客804.15万人次,实现旅游总收入46.13亿元。

城市文化和水西文化的紧密结合呈现了“再造文化”的现代叙事。以观音洞博物馆、灵博山阳明文化等规划及招商已经提上日程,黔西古城、“九狮闹莲”、水西马、古塔和牌坊、“杜鹃花都”等带有明显标记,带着本土文化的气息出现在县城主街和风景秀丽的水西公园内。

文化自觉与跨越式发展交融互动

文化自觉作为一种发展的精神动力,影响着这方水土。黔西人冷静面对过去,寻找历史文化和现代的衔接。

清代兵部尚书李世杰的牌坊在水西公园的生活世界里高高屹立,那些古老文化的碎片,被有心的文化人捡拾,原真地高高垒起极具历史感的文化细部,见证了文化的深厚与久远。

几百年过去了,历史犹存的黔西人的生活空间,文化的细部被精致地呈现,今天的水西公园,文化气息依然浓厚。

在这里,我们亲历了几个文人日常生活里舞文弄墨的惬意时光。水西公园的一个茶室,一群本地书法家极有兴致地吟诗作赋,并把诗歌写成书法赠送友人。本地老文化人苏贵全有一种发现本地的文化自觉,他和当地的一群文化人业余办起一份当地人的文化期刊《花都》。

《花都》展现了黔西民间文化的潜流。“我感觉黔西文化正处于一种勃发期,一种暗流,慢慢地正在成为一种平常人的生活方式。”苏贵全说。

黔西民间文化有着活泼多样的形态,这里的老百姓对于民间文化的热情动力十足,只要政府的积极合理引导,就能吸引人们积极参与。

距离县城7公里的“柳岸水乡”解放村,正在安静等待4月的春暖花开,村民已经开始种植乡村旅游节农家乐的蔬菜等。71岁的村民黄顺民把村里纵横田野的几条水泥路打扫得干干净净。村里干部提出要给他发工资,他说:“拿什么钱,国家为我们办了那么多实事,我们扫地也开心。”

在乡政府工作的解放村土生土长的文化人史开心正在搜集村里文人写的诗歌,准备出版。河对岸,一个以解放村农耕文化为主题的博物馆已经征地,很快就要开建……

解放村的农业和乡村旅游融为一体,农业为农家乐提供基础的物资,农业为观光提供看点,镇里打造的菜花节为当地文化旅游宣传提供重要的载体。更重要的是,解放村在一个偏远的地方能做起成熟的乡村旅游,依赖“文化发力”和当地人的文化自觉。

文化实现从外部到内部的认同,走向文化自觉,是现代语境特点和时代诉求。文化不是简单的无纸化表象,更是内在的生命诉求。对于脚下的土地的认同,对于自我行为的觉醒,对于现世发展的担当和道义,对于本土文化的重拾、恢复和认同,都将使得内在的精神信仰衍生的发展动力,成为一种强大的文化自觉,为跨越式发展积蓄精神能量。

黔西县“十一五”期间主要经济指标增速位居全省前列,经济发展速度保持平稳增长,经济总量的迅速增长,社会财富总量不断增加,折射出经济发展质量的进一步提高和人民收入来源渠道的多样化和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民群众对精神文化的需求日益增长。

2011年,黔西县全年共接待游客255万人次,旅游综合收入16.1亿元,房产开发总面积达15.58万平方米,总投资达10亿元以上,第三产业增加值达35.12亿元,占全县生产总值的比重达40.4%。

文化旅游的互动发展,集中呈现在对当地文化的深度发掘、故事发现和现代叙事之间,过去和现代的衔接,传统和当代的嫁接,都是在本土文化的点滴间去串起文化的珍珠,实现文化互动中的政府当代叙事。

“发展文化产业和旅游产业的目的在于富民又富县,要抓文化旅游产业发展的机遇,也要拿出苦干实干的精神,把文化力转变为生产力,让政府有做实事的财力、让百姓也受益。”黔西县委书记范元平说。

为加强旅游资源开发保护和旅游环境建设,把旅游业培育为新兴支柱产业,黔西县借力全省旅发大会的承办,规划2012年全年接待游客260万人次,实现旅游总收入18亿元。到2016年,实现80%以上的景区、景点建成游客服务中心,建成旅行社10家以上、星级饭店15家以上,创建AAA级旅游景区3个以上,实现年旅游人数达300万人以上,旅游总收入达23亿元以上。

黔西县在古老文明和现代发展中寻找她的价值和归宿,在这片土地孕育了灿烂的文化胜景。以文化再发现开启的文化自觉和自信,必将实现新时期以文化自觉作为精神动力的大发展、大繁荣。

亲爱的凤凰网用户:

您当前使用的浏览器版本过低,导致网站不能正常访问,建议升级浏览器

第三方浏览器推荐:

谷歌(Chrome)浏览器 下载

360安全浏览器 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