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8年修建的这座高约25米,储水量为80吨的水塔位于星辉东路5号院内(已废弃)。
“世博气象塔”
荷兰水塔变公寓
水塔,曾是不少城市居民的“生命线”,有储水、供水、增压、防火等功效。
早些年,在成都市区不少地方都能见到。但随着城市建设和供水设施的改善,完成历史使命的水塔逐渐淡出人们的视线。
如今的市中心,还有两座水塔“隐藏”在省建筑医院和川大东校区之内。有人认为,水塔是时代的产物、城市的记忆。
华西都市报记者朱建国摄影报道
水压低的年代少不了
位于星辉东路四川省建筑医院内,红砖瓦房中“隐藏”着一个圆柱式样的建筑,它没有别的名字,就叫水塔。水塔有四层、高约25米,由6根水泥柱支撑起塔顶一个大碗形状的储水箱。
“这座水塔修建于上世纪70年代。”省建筑医院总务科负责人、58岁的曾信继说,40年前,这一带集中了省建公司的职工宿舍楼,住户起码有上万人。那时由于整个片区水压较低,三四楼的住户时常要到一楼去提水,停水的现象时有发生,不仅给这一带职工家属生活用水造成诸多不便,更是影响到医院的正常工作。
如今城市中心少见了
曾师傅说,后来是1978年5月,由医院出资,决定修建这座储水量为80吨的水塔。水塔修起来了,不仅满足了这一带百姓人家的日常用水,更重要的是保障了医院的正常工作。
“如今,在繁华的都市中,很难再见到这样的水塔了。”曾师傅说,以前,成都市很多地方都建有水塔,高峰时期,应该是在上世纪60年代到80年代末。但随着城市发展和供水设施的改善,这些水塔早已派不上用场,所以逐渐就淡出了人们的视线。曾参与修建水塔的曾师傅说,“如今城中心一环路内,恐怕就只剩下这唯一一座水塔了!”
就在寻访水塔的过程中,记者意外得知,位于一环路外川大东校区内,还有一座比这更高的水塔,如今正准备拆除。
昨日,记者来到川大东校区,一座9层高、约50米的水塔耸立在一个待建工地上。“这座水塔是二级供水,先从其他地方把水泵到一旁的水库里,再从水库泵到塔顶,加压后输送到各家各户。”该校退休职工、68岁的王良老人说,水塔是
介于水井和自来水之间的一个工程,“建议有关部门能否将现存的水塔作为‘现代文物’保留下来,经过改造,变成城市的记忆。”
对于水塔的保留和利用,该校一位52岁的王姓教师认为:可借鉴成都东区音乐公园的成功经验:将原红光电子管厂的红砖墙、高烟囱、粗管道等保留下来,给市民留下东郊工业时代的印记。
能否变成城市记忆?
上海烟囱变温度计
“现存的水塔也可以经过装饰,成为城市中的一种记忆。”王老师说,2010年上海世博会城市最佳实践区中就有一个成功案例——“世博气象塔”。塔的前身就是1985年建成的南市发电厂烟囱,高度为165米。经过装饰改建后,不仅具有天气预报、预警,温度计作用,更是成为世博园区的一个标志性的景观建筑。
荷兰水塔改公寓楼
英国,一个小伙子花3万英镑购买了国防部已经废弃的一座有60多年历史、约45米高的水塔,意欲将它改造成一个梦幻般的现代住宅。
德国,一座废弃的水塔被一对英国夫妇改造成居所,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
荷兰,一幢已经废弃了若干年的水塔,经建筑设计师改造成为9层楼的公寓,各层采光均良好,配合设计师简洁的家具摆设,住在其中并不会感觉压抑。站在水塔楼顶看风景,更是别有风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