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旬老汉坚守九峰山护林48年 自掏路费为乡亲做指导
资讯
资讯 > 正文

八旬老汉坚守九峰山护林48年 自掏路费为乡亲做指导

在九峰山的林间,几乎每天都可以见到老彭的身影。

在九峰山的林间,几乎每天都可以见到老彭的身影。

虽已八旬,老彭爬树的功夫依旧了得。

虽已八旬,老彭爬树的功夫依旧了得。

每天行走林间,这两样工具不离手。

每天行走林间,这两样工具不离手。

老彭所住的石头老屋,里面堆满了农具和肥料。

老彭所住的石头老屋,里面堆满了农具和肥料。

 曾获“全国优秀乡村护林员”称号等百余褒奖

义务预测虫情20多年,宽容厚道,自费为乡亲做技术指导

□记者孟冉文李康图

阅读提示

阳春三月,雨润风暖。苍茫山野,万物复苏。

清晨6点,一个头戴深蓝色呢绒帽子,身着黑色夹克的老人,拉开石屋木门,缓步走下山坡。

远山深处,隐约传来几声鸟鸣。清凉野风,掠过重重林木,万千枝丫,已然泛绿;满目香杏,肆意绽放,泼洒成粉白花海。

“山,快开喽……”老人咧嘴一笑,满口,不剩一颗牙。

老人姓彭,名章锁,今年80岁,正入耄耋之年。他说的“山”,是汝州西南与鲁山西北交界处,因次第排列九座奇峰而得名的九峰山。48载春夏寒暑,老彭一刻未曾离开大山——250多亩山林,是其“势力范围”;20多万株苗木,由他统管养活。

一口粗茶淡饭,一座破败古房,一身尘灰布衣,一山层林尽染。在当地民间,老彭的“愚公”称呼,口口相传;而检视官方授予他的100多项褒奖,有一个身份最为难得和耀眼,叫全国优秀乡村护林员。

 A

老彭不老

“俺这把老骨头,敢跟娃儿们比划比划”

搭好竹梯,老彭展臂拧腰,眨眼工夫,便攀上数米高的果树。他骑坐枝丫,手持剪刀和钢锯,上下翻转,忽而去细条,忽而锯粗枝。不消20分钟,一棵砀山梨树变得疏密有致。

“果枝过稠过稀都不中。一发芽就得剪枝,不然影响结果儿,还容易生害虫。”老彭边下梯子,边大声说。怕他滑落地面,记者伸手欲扶竹梯。“别着(不要碰),俺摔不住。”说话间,老彭一只脚已踏着了地面。

3月30日上午,走进薄雾缭绕的九峰山,记者寻见老彭,他正“躲”在一派绿意的百果园,登梯爬树,修剪果枝,手脚麻利得像个小伙子。“累啥累?干活最舒坦了。不是吹牛,俺这把老骨头,敢跟娃儿们比划比划。”老彭呵呵笑着,轻松拎起梯子,扛上肩头。

所谓百果园,是老彭栽培的一大片果林,占地60多亩。酥梨、香杏、李子、蜜桃……百余品种,2200多棵,个个都是老彭的宝贝蛋儿。除了近年引进的上千棵新果品,果园里还有少量长了几十年的老树。“这是鹅梨,皮薄,汁多,闻着香,但吃起来味道一般。”指着身边几棵比碗口还粗的果树,老彭说,这些树是1964年种下的,嫁接不成,产量又低,早没了培育价值,“舍不得刨掉,留点儿,算是陪俺做个伴儿”。

1964年春,而立之年的彭章锁当上了汝州市赵沟村林场护林员。自此,他由当年的“锁哥”变成如今的“老彭”,未曾离开山林一步。

 B

传道解惑

老头名气大,名声好,自掏路费为乡亲做技术指导

一棵砀山梨树能结200多斤果子,脆甜,好吃;一立秋,伏清梨就熟了,个儿大,四五个一斤,市场价每斤2.5元;美国布朗李子9月初成熟,比鸡蛋稍小,紫红色,长相漂亮,极甜,每斤3.5元,单棵树的果子可卖700元……老彭说,果树的脾气和性情,他摸得准着呢。

正聊着,老彭口袋里传出“嘀嘀”声,他掏出手机。“核桃育苗不是啥难事……先用水泡7天,捞出来撒上一层薄土,等有裂纹,再埋……一般按种子高度的5倍埋,太浅太深都不容易发芽……”挂断电话,老彭说,向他讨教育苗技术的叫李正,是李店村果农,今年准备种几百棵核桃。

“搞果园光有技术不中,还得会管理。”老彭看电视最喜欢新闻,说侍弄果园跟国企改革“抓大放小”其实是一个道理,“对好品种果树要多上心,剪枝、追肥一点不能马虎,这叫‘抓大’;对一些不好的品种,该换就换,这叫‘放小’。”

老彭随身装个小黑皮本,密密麻麻记了五六十个电话号码,多为附近林木果园种植户的。“老头名气大,名声好,汝阳、鲁山的种植户都经常打电话请教他哩。”在百果园做帮工的山民李建中告诉记者,老彭去外地指导苗木技术,自掏腰包买车票,带上剪好的嫁接果枝,从不要种植户一分钱报酬。老彭心思挺简单,“乡里乡亲的,要钱太薄气了”。

 C

宽容厚道

偷果的娃儿们被抓住也不怕,老彭不打不骂

守护着20多万株林木,老彭的心,格外清爽。

1989年,听说附近宿王庙村打算对外承包山地,老彭签下合同,一口气“吞掉”250多亩荒山野岭。山坡上,一座闲置20多年的石头老屋,成了老彭的家。

“老伴前几年死了,4个孩子有的在郑州,有的在平顶山。孩儿们不愿上山,俺不强求。”老彭说,每年夏秋之交,很多果子需要采摘,他只得花钱雇乡亲帮忙。“最多时有40多个人,还是摘不及。一到晚上,不少娃儿跑到园里偷个果,叫老彭抓住也不怕。为啥?老彭不打不骂,不报公安,也不扣留偷摘的果儿,只担心他们毛手毛脚的,弄坏了果树。”62岁的薛小妮说,她和老伴被老彭雇来做饭,每月领600元工资,顺便照看果园。

偌大的山林,没有围墙,不设警戒,果子被偷,树木遭伐,也是难免。百果园对面山坡上,长着万把棵塔柏。“都是1989年栽下的,山上石头多,土薄,活到现在不容易。”老彭说,最近两年,不断有开发风景区的老板过来想买塔柏,他一棵也舍不得卖。走在塔柏林里,老彭忽然停下脚步,俯身摸着露出地皮的半截树桩,有些伤感:“前年,有人连夜偷伐了16棵,正好做一副活儿(意指棺材)。”沉默片刻,老彭喃喃自语:“心疼归心疼,偷树的人知道用塔柏安置老人,比用别的材料强,这份孝心,俺理解。”

“偷点果子伐几棵树,不算啥,只要别故意成大片毁坏,就中。”老彭说,他最在意的,是绿衣裹荒山,果香飘满园。

 D

虫情测报

夜里静,老彭在林间能听声识虫

采访中,记者听到一件事:2006年春,汝州市寄料镇农业中心给百果园送来一份食心虫防治简报,老彭瞅一眼,不禁笑了:“你这是雨后送伞,迟到一步。”工作人员不解其意,连忙翻看简报,竟是半月前,老彭呈报的虫情预测资料。

食心虫俗称“钻心虫”,属最难防治的一种果木虫害。当气温达到28℃以上时,第一代虫卵早上9点从树上落下,趴地40分钟后入地成茧,13天后变成蛾子,夜里8点出来交配,母蛾趴树叶上歇息一天,然后产卵,一只蛾能产七八十粒白卵,小如针尖,非用放大镜才能看到。“如不及时杀死,这些卵3天后变黄,6天成虫,很快就会钻进果实,再也没法灭除了。比如吃苹果时,一口咬出一条小虫子,那玩意儿就是食心虫。”

老彭手拿放大镜,边做示范,边娓娓讲述——这堂果树虫害习性和防治课,让记者如听天书。

事实上,老彭已经义务干虫情预测20多年。如今,每逢病虫泛滥季节到来之前,他就用手机通知附近果农,早防早治。

剪枝,施肥,松土,嫁接,喷药,结束一天劳作,太阳渐渐西沉。坐在简陋石桌边,和几个老哥儿们吃完野菜鸡蛋馅水饺,老彭带上手电,夜巡果园。“病虫有上千种呢,夜里静,俺不用看,能通过它们吃树叶或者飞起来发出的声音,判断是哪种虫子。”老彭抓过一根嫩芽抽绿的果枝,贴上耳朵,屏气凝神,聆听起来。

三月夜空,半弯新月高悬天际,淡洒清辉;九峰深山,一个老人伫立密林,相守相护……

亲爱的凤凰网用户:

您当前使用的浏览器版本过低,导致网站不能正常访问,建议升级浏览器

第三方浏览器推荐:

谷歌(Chrome)浏览器 下载

360安全浏览器 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