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点1+1:游街示众“闹大动静”的为啥总是小姐和嫌犯
资讯
资讯 > 正文

观点1+1:游街示众“闹大动静”的为啥总是小姐和嫌犯

开栏的话:大家好,我是小蒋。国事,家事,天下事,天天都有新鲜事。你评,我评,众人评,百花齐放任君看。观点各有不同,角度各有侧重,只要我们尊重客观、理性公正。

游街示众“闹大动静”的为啥总是小姐和嫌犯

背景:3月31日,项城市召开公捕公判大会,51名犯罪嫌疑人被五花大绑示众,引起舆论批评。对此,项城市公安局一位副局长称,“春季严打整治推进会”不管谁组织召开的,公安局都不会推脱责任,打击犯罪的愿望是好的,可能“方法不太妥当”,也没想到会“闹这么大的动静”。

珠江晚报发表殷国安的文章:我国1980年实施的《刑事诉讼法》就规定:执行死刑不应示众。1988年,两高、公安部又下发了《关于坚决制止将已决犯、未决犯游街示众的通知》,明确规定:不但对死刑罪犯不准游街、示众,对其他已决犯、未决犯以及一切违法的也一律不准游街、示众。1992年两高、公安部又下发了《关于依法文明管理看守所在押人犯的通知》,再次强调,禁止搞任何变相的游街示众。公捕公判大会的错误,一方面是侵犯公民的人格权,借公开游街示众对公民进行羞辱,在“尊重和保障人权”已写入了新《刑事诉讼法》的今天,尤其显得格格不入;另一方面是有罪推定。这些犯罪嫌疑人未经人民法院宣判,就被定为有罪。如果将来有一个人宣布无罪,将如何在同等范围内恢复名誉,就是一个问题。这里还有一个问题被忽略了:公捕公判大会是官员治民的一个手段。他们要靠对犯罪的严惩来对人民进行警示教育,这样的指导思想就是错误的。正因为如此,我们可以看到对官员贪污腐败等刑事犯罪从来不公捕公判,甚至从双规到最后判刑、服刑都瞒着老百姓。而拥护公捕公判大会的理由对贪官完全适用,对贪官公捕公判、游街示众,难道不也能震慑贪官?难道不是让人民拍手欢呼吗?我们要求禁止一切公捕公判、游街示众。如果这些真的难以禁止,那就下令一律推行,对贪官也来个五花大绑、游街示众吧,而不能容忍选择性执法,公民在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嘛。

小蒋随想:游街示众是以羞辱当事人的方式试图以儆效尤,虽然此举在当下频频遭到舆论的批评,但一些地方的执法机关还是会时不时就拉几个犯罪嫌疑人“出来遛遛”。平心而论,游街示众的警示效果不怎么样。罪大恶极的犯罪分子还是一茬接一茬,卖淫女也没有因为一些小姐被游街而减少。究其原因,犯罪的背后往往有黑恶势力、家庭关爱缺失、贫困与贪婪等因素在作祟。上述问题导致的恶果根本不是让一些人丢脸就能禁绝的。游街示众在很大程度上,只是一种畸形的怨气发泄,是通过对犯罪嫌疑人进行人格羞辱获得报复快感。这对于教化“准囚犯”毫无意义,甚至会促进其产生报复社会的心理。上文说,游街示众中从未见过贪官污吏的身影。这的确暴露出另一种双重标准,使群众对某些执法机关能否在执法过程中一碗水端平存疑。一些执法机关违背有关司法规定,更映衬出执法犯法的不良现实。

160亿元学生营养拨款有多少“不知去向”

背景:去年秋季学期开始,由中央财政每年拨款160多亿元,惠及全国680个县(市)约2600万在校学生的营养改善计划,已在一些集中连片特殊困难地区展开试点。但近期的媒体报道显示,在一些地方,经过幕后操作,营养餐或已异化为某些人的敛财工具。

燕赵都市报发表汤嘉琛的文章:根据农村义务教育学生营养改善计划,每位学生每天将获得3元的营养餐补助,但某些地方和学校却未按规定执行。在广西那坡,学校将营养餐补助用于购买主要成分是“水”的水牛奶,供货商可在3元补助中赚取1元(当地解释说,偏远农村物价贵,1元钱除了利润之外,还有运费、装卸费等);在青海,有的学校将补助款采购火腿肠、萨其马等零食,有的学校一次性将一周的零食发给学生,有的学校则直接将2元钱发给学生(剩下的1元钱去向未明)……以此估算,每年不知有多少营养餐补助不知去向。相信很多人都听说过民间公益人士发起的“免费午餐”活动,这项完全由爱心人士募款而展开的慈善行动,为全国几十所学校的万余名学生改善了营养,但从来没有曝出任何丑闻。究其因在于,“免费午餐”团队及时将账目公之于众,并欢迎社会各界予以监督,以此保证每一分钱的善款都用到孩子身上。营养改善计划或许可以向“免费午餐”学习,以开放的姿态接受监督,用公开和透明提升公信力。从以往的经验可知,如果没有暗箱操作,不良供应商很难顺利通过招投标环节,在出现问题之后也不可能轻而易举躲过责罚。这其中是否存在利益输送关系,有关部门也应严查严惩。堵住制度设计层面的漏洞,健全监管机制,才能让营养改善计划坚持公益本质,进而成为一项利国利民的善政。

小蒋随想:中央财政给困难地区的孩子补充营养、强健身体的钱,某些人依然“雁过拔毛”,既让人看到了唯利是图者的丧心病狂,更令人惊讶于财政补贴使用的粗线条,暴露出从规章到执行环节,缺乏对截留、挪用、贪污有关资金的有效严惩。必须指出,财政专款难专用并非个案。无论是资金投放,还是招标采购,都曾出现过幕后交易或权钱勾结。此类问题一而再、再而三地出现,只能说明相关资金的使用远未做到过程公开透明,幕后公关像潜规则一样切实存在并被一些人见怪不怪。简言之,如果不能构筑起一道通行而有效的高压线,财政资金这块唐僧肉,就会被各种妖魔鬼怪不停地觊觎,蚕食财政专项款就难以从根本上杜绝。我们强烈要求,对于每一起类似案件都从严从重惩处。群众不愿再看到“地方资金紧张、无奈截留挪用”等所谓的有情可原,人们更不希望司法惩处每每遭遇行政说情与干涉。

亲爱的凤凰网用户:

您当前使用的浏览器版本过低,导致网站不能正常访问,建议升级浏览器

第三方浏览器推荐:

谷歌(Chrome)浏览器 下载

360安全浏览器 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