薪传火继 生生不息
资讯
资讯 > 正文

12年前,大陆的华夏文化纽带工程组委会与台湾的有关机构和各界代表人士,共同发起了《中华故土地图》推广活动。12年来,这一活动积跬步而致千里,已成为一道新的民俗风景线,其所体现的团结合力、和谐共生的深刻内涵,俨然成为一种精神印记,铭刻在两岸同胞心中。

乡土乡情 同胞同心

《中华故土地图》推广活动,是指将我国31个省、区、市及台湾、香港、澳门的名胜古迹处采取的原质土壤,经特殊技术处理后,分别填入特型地图的各区域框架内,制作成《中华故土地图》,并予以安放。活动旨在弘扬中华民族“聚沙成塔,汇土成地”的大地文化精神,体现中华民族大家庭的故土亲情。

2001年1月1日,新世纪的第一天,台湾中华文化艺术基金会联合岛内有关党派、机构、社会各界400多位代表人士,在阿里山举行隆重的取土仪式。

“我的家乡在阿里山,你的家乡在八达岭,从前的时候是一家人,现在还是一家人。”2001年2月24日,农历二月初二,“龙抬头”的日子,当邹人代表把从阿里山带来的原质土壤撒进取自长城脚下的土壤时,全场响起了热烈的掌声。随后,台湾同胞又把汇有取自北京天、地、日、月坛的原质土壤装入他们带来的容器,准备带回宝岛撒在阿里山,以求“山水交融祈万福”,进一步增加两岸同胞的民族情感。

随后,《中华故土地图》取土活动分别在港澳和内地各省区市有代表性文化内涵的地方进行,如香港太平山、澳门大三巴牌坊、安徽黄山、天津大沽炮台、广东虎门等。

至诚至性 赓续相继

2003年2月1日,农历大年初一,历经两年时间,汇集全国34个行政区域500多个有丰富文化内涵地点原质土壤、精心设计和制作的第一块《中华故土地图》,被永久安放在北京中华世纪坛青铜甬道发端处,供海内外人士瞻仰。

《中华故土地图》外框为椭圆形,代表“天圆地方”,并镶嵌九条龙图腾,表达龙文化的“团结合力”精神内涵,在东、西、南、北四个方位镶嵌青、白、赤、黑四颗宝石与中心的地形图相呼应,表意中国;整体采用紫铜浮雕,沟槽工艺。

自《中华故土地图》推广活动开展以来,两岸同胞都十分珍视其精神内涵的继承和发扬,寻常年份都会各自举办座谈和笔谈,互通电话、互致邮件以志纪念。在重要的节点上都会举办一系列重大的纪念活动。

2006年6月24日,台湾中华文化艺术基金会和台湾南投县文化局联合举行了《中华故土地图》推广活动日月潭取土典礼。之后,他们组成送土代表团,来到甘肃兰州,参加第二块《中华故土地图》大型文化标志汇土仪式。当年7月3日,台湾送土代表团参加了由甘肃省人民政府与华夏文化纽带工程组委会共同主办的公祭伏羲大典。

台湾同胞说,公祭伏羲的仪式使我们看到,两岸的文化传统是完全相通的,并且大陆的这一文化传统更为源远流长。我们把台湾带来的泥土敬献给伏羲始祖,表明我们都认同中华民族的团结和统一。华夏文化纽带工程执委会常务副主任兼秘书长李靖说,“这是两岸血浓于水的铁证。”

聚木成林 升华意蕴

12年来,《中华故土地图》推广活动走过了不平凡的历程,为了纪念、巩固、升华这一创举,海峡两岸共建中华亲情林暨《中华故土地图》推广龙年纪念活动,2月23日即农历“龙抬头”那一天,在海峡两岸正式启动。

在台湾中华伏羲协会理事长张馥堂先生的联络下,台湾各界代表人士秦金生、郁慕明、许荣淑、郭俊次、许历农等20多位台湾各界人士,共同撰写和签署了致华夏文化纽带工程组委会的《中华故土亲情林 华夏纽带千秋心》宣言,表明了共建中华亲情林工程以纪念《中华故土地图》推广活动12周年的心迹。

李靖表示,无论是《中华故土地图》推广活动,还是今后要具体实施的共建中华亲情林工程,无不凝聚着两岸同胞的心血和深切愿望,我们将与台湾同胞一起,继续担负起弘扬中华文化的重责大任。

亲爱的凤凰网用户:

您当前使用的浏览器版本过低,导致网站不能正常访问,建议升级浏览器

第三方浏览器推荐:

谷歌(Chrome)浏览器 下载

360安全浏览器 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