谷子每亩增收百公斤
资讯
资讯 > 正文

谷子每亩增收百公斤

原标题:谷子每亩增收百公斤

又是一年收获季,农民忙碌的身影随处可见,塞上驼城一片丰收景象。为了加强榆林现代特色农业基地建设成就宣传,打造一批具有本地特色的农产品品牌,助推全市进一步转变农业发展方式及现代农业转型升级,榆林市委宣传部、榆林市农业局共同组织省市媒体记者,深入田间地头,开展“秋收行”主题宣传活动。《华商报·今日榆林》开设“塞上金秋 丰收喜悦”专栏,刊发系列报道,宣传各县区的农业举措、成效、经验。

播撒绿色梦想,收获金色希望,看着金灿灿的水稻、红彤彤的高粱,忙碌了一年的农民脸上笑开了花。近日,华商报记者跟随榆林市委宣传部、榆林市农业局主办的“秋收行”活动走进米脂、绥德及子洲发现,各个县区大力推广“要致富、有产业”的发展模式,不少乡镇已在产业发展上获得了巨大的受益。

米脂:

推广新品种农民喜增收

10月9日一大早,68岁的刘志洲和老伴早早地就来到地里忙碌起来,没过一会谷穗就堆满大半个三轮车,刘志洲乐呵呵地说“这几年种地的政策好,咱种的谷子不愁卖,收入比两三年前也翻了一番。”

刘志洲说,他家今年种了16亩谷子,每亩产量在300公斤左右,去年的亩产只有200公斤,“今年米脂县农技推广中心将新品种免费发放给农户,并派出专业人员采用垄沟种植等方法,收成一下子好了很多。”

米脂县农技推广中心主任任树岗介绍,米脂历来有“小米之乡”的美誉。近年来,米脂县、县政府提出了“一业主导、多业并举”的发展思路,形成了以山地苹果为主导,小杂粮等特色产业为重点的农业产业发展新格局。在小杂粮项目实施中,大力推广新品种和新技术,全力促进政技物有效融合,扎实开展粮油标准化生产示范和高产创建活动,有效增加了单产水平和产品质量。

2016年,米脂全县农作物种植面积45万亩,其中小杂粮种植面积22万亩,占粮食作物种植面积的48%,预计总产量达到4.18万吨。小杂粮产业种植结构中,主要以谷子种植为主,种植面积10万亩、产量3.0万吨,小杂粮产业总产值可达到3.5亿元。

绥德:

种香菇带动村民致富

一排排大棚鳞次栉比,一袋袋菌棒整齐排列,一朵朵花菇升柄展伞……10月9日下午,绥德县高胜沟村的香菇种植基地内发出隆隆的轰鸣声,香菇被加工后码放在车间内,“这是我们村创业青年王浩春筹资2000多万元,带领大家建造的香菇基地,带动全村人致富。”

王浩春从小背井离乡,返乡后赶上积极鼓励村民创业发展的大好时候,在认真调查了食用菌的市场后,王浩春觉得当地的气候条件和各方面条件适合种植食用菌,便开始筹资建设厂区,遇到技术难题就与中国农业大学、西北农业科技大学等经验丰富的专家和技术人员进行探讨,并成立了专业合作社。

据了解,王浩春成立的合作社内所用的劳力主要为本村的富余劳动力、低保户等,男性每天给发放工资100元,女性每天给发放80元工资。“过去我们把地种完之后,就闲在家打麻将、玩扑克、聊天,现在大家都到香菇基地上班,不仅在家门口就能挣到钱,而且过得充实。”村民高先生笑着说,现在好多外出打工的人员也重新回到村里,边种地边在香菇种植基地上班。

据了解,王浩春所在的合作社每年生产香菇300万公斤,雇佣村民30多人,生产出来的香菇销往榆林、银川、河南等地,由于香菇品质好,经常是供不应求,还有很多县区到他们厂区来学习香菇种植方法。

子洲:

“果王大赛”获金奖

10月10日上午,子洲县苗家坪镇老庄沟村村民李爱英早早就来到自家果树地里,将成熟的苹果摘下后,整齐的摆放在包装盒里,全家人忙了一年的劳动成果,就在这几天要全部收获。

李爱英所在的老庄沟村是子洲县苹果种植大镇,全村主要产业以苹果为主,目前全村栽种了660亩果树,果树亩产在5000斤左右。2002年老庄沟村对老品种果树进行了全部改造,现在村内的种植大户一年收入能达到20万元左右。

老庄沟村村支书王新年介绍,在2014年举办的洛川苹果大会上,他们村种植的苹果在“果王大赛”上获得了三等奖,2015年获得了金奖和银奖。明年他们将采用引水上山,浇灌山上的上百亩果树地,同时成立老庄沟山地苹果农民专业合作社,扩大种植规模。

据子洲县农业局工作人员介绍,子洲县成立了山地苹果产业发展领导小组,负责全县苹果产业开发工作的统筹和协调。该县重点支持户均30—50亩的苹果大户、专业合作社发展高标准示范果园,带动周边农民提高苹果栽植、管护水平,同时帮助果农搞好产销对接,促进增收。 华商报记者 郝锦龙 文/图

亲爱的凤凰网用户:

您当前使用的浏览器版本过低,导致网站不能正常访问,建议升级浏览器

第三方浏览器推荐:

谷歌(Chrome)浏览器 下载

360安全浏览器 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