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一座生态宜居之城快速崛起
资讯
资讯 > 正文

重庆:一座生态宜居之城快速崛起

?

渝中区虎头岩隧道护坡绿化。

?渝中区渝州宾馆沿线景观大道。

?渝中区渝州宾馆沿线景观大道。

???

照母山森林公园,游人尽享春光。

2008年,我市正式启动“森林工程”建设,拟用5年时间,完成森林工程建设2200万亩,到2017年,使全市森林覆盖率达到45%。城市森林工程作为其中的重中之重,大力实施“森林进城,森林围城”战略,成为我市市民了解和感受城市生态环境变化最为直观的载体。

3年多来,我市以城镇绿化区、各类公园和城周森林屏障为“点”,以大江大河、主要山脉、主干铁路公路为“线”,以“一圈两翼”为“面”,“点、线、面”结合,全面推进城市森林工程建设,成效斐然。

截至2011年底,全市建成区绿化覆盖率达到41.5%,迈过40%台阶;建成区绿地率38.3%,超过35%台阶;人均公园面积14.3平方米,跨越10平方米关口。在这些主要指标远超“国家森林城市”和“国家园林城市”相关标准的背后,无不印证着重庆——这座新兴的生态宜居之城正在快速崛起。

森林进城:公园绿地星罗密布

“以前真的不敢想象,周边环境会变得这么好。”家住江北区华新街分流道的吴先泰今年已经67岁了。他说,以往,由于地处城乡结合部,缺少管理,周边生活污水横流,加上有化工厂、造纸厂,因此周边环境很差,退休后,他每天基本都呆在家中。

“而现在,我天天都要到旁边的公园走走,有时还和朋友在公园里坐坐、下下棋。”吴先泰说的公园就是在我市已建成的鸿恩寺森林公园。公园所在地过去是一片破旧的“城中村”,为了改善当地居民的生活环境,我市下大力气拆除房屋150余万平方米,搬迁人口3.8万余人,搬迁企业单位350家,在原址上建起了一个大型绿体——鸿恩寺森林公园,也是我市实施森林工程后在城区建成的第一个森林公园。

2009年,鸿恩寺森林公园正式向市民开放,园内广植桂花、银杏、紫薇等观赏乔木3万余棵,其中桂花逾万株,齐聚金桂、银桂、丹桂、四季桂四大类、60余个品种,为全国桂花园林之最,为周边10万余人提供了一个好的生态休闲健身场所。“现在污水也没有了,空气好得很,整个就是一大氧吧。”吴先泰高兴地说。

“鸿恩寺森林公园仅仅是我市大力绿化城市,实施‘森林进城’战略的一个缩影。”市园林局一负责人说,在城市森林工程建设的过程中,我市在城区突出“四大一升”,打造独具山水特色的近自然城市森林。各地纷纷通过拆迁老居民区、危旧房或利用闲置的空地等方式新建城市公园或修建社区公园,大力实施城市增绿。全市39个区县(包括北部新区)都至少建设了1个以上的城市森林公园或大型绿地,鸿恩寺、照母山森林公园是其中的典型代表。

截至目前,我市共在城区种植10公分以上大树630万株,新建各类公园、小游园882个,新建广场164个,其中500亩以上公园56个,市民出门不到500米就能进公园、进小游园,初步实现“森林进城”目标。

森林围城:建起城周森林屏障52.1万亩

在城市森林工程建设过程中,我市除了大量增加城市内部的绿地外,还大力进行城周森林屏障的建设,对环抱和贯穿城市的各条山脉和山地进行全面绿化,以期达到“森林围城”的绿化效果。

“现在,我们几乎每周都要到照母山登山锻炼。”近日,在我市的照母山森林公园,记者见到了一批登山爱好者,他们都是附近学校的学生,他们告诉记者,以往光秃秃的照母山,如今已经成了周边学校业余登山队的据点。一有空,大伙就相约来此。

据了解,照母山森林公园坐落在北部新区大竹林片区,总面积4300亩,以往山上杂草丛生,人烟稀少,是北部新区近年来城周森林屏障建设的重点。整个公园建设历时1年半,2011年6月正式建成,园内栽植了上千种、10多万株植物。35个各具特色的景点分布其间,全部免费对市民开放。

“城周森林屏障是城市森林工程建设的重点,几年来各地都花了大力气进行建设。”市林业局一负责人说,目前,我市城周森林屏障建设推进速度较快,效果较好,缙云山、明月山(包括玉峰山和铁山坪)、铜锣山(包括南山)、中梁山(包括歌乐山)等在内的主城各大山脉,以及照母山等大部分山地都完成了大面积的主体绿化,各个区县县城周边,也基本完成了城周森林屏障的建设,全市总的实施面积达52.1万亩。

同时,我市大力实施主干道高速路和通道水系绿化,316条城市干道、节点绿化升级,一些路段建成10-20米林带。实施通道绿化2万公里,乌江、嘉陵江、大宁河及区县绕城河等重要水源地,也全面实施了绿化。

如今,我市“森林围城”的绿化效果初显。在去年我市进行的“鸟瞰新重庆”的拍摄中,摄影师就在飞机上感慨,如今重庆整个城市都被绿色包围着,这在以往绝难看到。除了一些大的山脉形成的绿色大圈之外,整个城市还被绿色的小链条分成了一块一块的,那些都是已经绿化完成的公路和河流。

生态价值凸显:城市蓝天青山绿水交相映

大力实施城市绿化,市民最大的感受就是空气好了,天也蓝了,水也清了。但在林业专家眼中,森林的价值是有具体的衡量标准的,除了森林的传统产出外,森林吸收二氧化碳、排放氧气和空气负离子、保育土壤、涵养水源等等,都具有相应的生态价值。

去年10月份,中国林科院和重庆市林科院相关专家,以我市2008年至2010年的825万亩新造林为例,进行了一次测算。结果显示,这些新造林全部成林后,每年产出的价值将达183.91亿元,其中,除去传统的产出,这些森林的生态价值超过150亿元,占到森林总体价值的80%以上。

比如固碳制氧方面的总价值就达到41.17亿元。其中,每年增加吸收二氧化碳能力773万吨,按照中国绿色碳基金会二氧化碳吸收指标178元/吨计算,价值13.75亿元;增加释放氧气能力457万吨,按照工业制氧价格600元/吨计算,价值27.42亿元。现在市民觉得空气好了,负氧离子多了,这些其实都是森林在发挥其生态价值的结果。

另外,森林还具有涵养水源、保育土壤、净化环境、维护生物多样性等方面的价值。825万亩新造林成林后,每年的涵养水源价值达到13.57亿元,每年的保育土壤价值达到35.12亿元,每年的净化环境价值达到12.93亿元,生物多样性维护价值则达到49.5亿元。

“虽然以上的测算对象是全市整个的造林面积,但就城市森林工程来说,其核算标准也大致一样。”市林科院一负责人说,随着重庆城市绿体的大量增加,其生态效益也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整个城市森林工程建设,其带来的生态效益价值至少超过10亿元。

生态理念深入人心:全市义务植树尽责率超90%

随着“森林重庆”向纵深推进,我市“生态立市、绿色兴政”理念深入人心。

“通过近几年的‘森林工程’建设,市民觉得生态环境好了,因此,都积极参与到植绿护绿的活动中。”市绿委办一负责人说,为了更好地引导市民参与绿化,我市先后开展了“我植一棵树、共建一片林”为主题的“身边增林”活动;“绿满城乡、福满巴渝”为主题的“双十”行动;“让森林拥抱城市、让城市走进森林”为主题的“八创”活动;“创绿色家园、建富裕新村”为主题的“绿山富民”行动;“情系于树、铭志于林”为主题的“绿化长江重庆行动”等大型植树活动。

同时,在全市每个区县(自治县)都划定了1-3个纪念林基地供市民植树。并进行创“市级森林城市”、“森林村镇”、“森林通道”、“森林单位”、“森林住宅小区”、“森林市街”等“森林八创”活动,市民爱绿护绿植绿意识大大提高。

3年多来,全市参加义务植树的人数达5889万人次,义务植树3.04亿株,面积190万亩;义务植树尽责率则由“十五”期间的87%上升到90.1%。

相关新闻

创国家生态园林城市 年内相关指标全部达标

在重庆成功创建国家园林城市不久,2010年,市政府常务会议审议通过了《关于创建国家生态园林城市的决定》,提出到2012年,我市主城区城市建成区有关指标全部达到或部分超过国家生态园林城市标准,成为国家生态园林城市。经过一年多的努力,创国家生态园林城市已经到了最后的攻坚克难阶段。

“到处都是公园,处处都能呼吸到新鲜空气,我们就像生活在天然氧吧中。”家住巴南区鱼洞的市民陈英说,她每天早上都要带着小孙儿去含笑公园遛个圈儿。而以前,这周边就是一片垃圾山。

为了改善该区域的居住环境,提升居民生活品质,巴南区投资2.3亿元,搬迁企业2家,居民866户1294人,拆除该地原有的7.17万平方米的危旧房,加上鱼洞长江大桥下的废弃地、原来的垃圾山和臭水沟改造地等,建成了面积达5.37万平方米的含笑公园。

“公园的建设是创建国家生态园林城市的重要组成部分。”市园林局一负责人说,自创建国家生态园林城市启动以来,主城区已完成各类园林绿化项目496个,栽植8公分以上大苗177.72万株,其中20公分以上的大苗37.02万株,一批亮点工程成为了市民娱乐休闲的好去处和城市靓丽的风景线。如渝北区龙头寺公园、渝中区李子坝公园、江北区儿童公园、南岸区同景石庙山公园、九龙坡区彩云湖湿地公园、巴南区含笑公园、沙坪坝区金科廊桥水乡公园、南岸区南湖社区公园等。

目前,对照生态园林城市的74项指标(其中绿化指标43个,市政、环保、社会等指标31个),已完成73项,包括29项量化指标,13项课题研究指标正在进行。

人物故事

王川:在城里“旅游摄影”

穿着运动装、背着背包——近日,在龙头寺森林公园里,当记者看到王川时,他正端着照相机在公园的一角,对着一处花坛不停地变换角度拍照。

“这是我这个月,第9次来这里采风拍照了。”王川说,他是一名私企的员工,平时喜爱拍照,尤其是风景照,所以,他特别喜欢山清水秀的地方。他还结识了几十名志同道合的“摄友”,大家约在一起,利用休息的时间出去采风。

“以前,重庆除了夜景,城市里可供拍摄的地方非常少。”王川介绍,他们这些“摄友”大部分和他一样,平时都要上班,时间不多,而山清水秀的地方一般都离城区很远,所以他们一年中,只能利用国庆、春节等放长假的机会出去采风。

为此,他们大部分还加入到了一个车友会中,用自驾游的方式组团出去旅游摄影,到过张家界、九寨沟、内蒙古等地。而平时他们的那些“设备”就基本处于停工状态。

“现在就不一样了,重庆的绿色一年比一年多,变化一年比一年大。”王川说,他家住在南坪,小区旁边就修起了一个小的社区公园,更让人欣喜的是,城里不仅小的社区公园多了,上千亩的大公园也到处都是,比如鸿恩寺森林公园、龙头寺森林公园、中华美德公园等等。

“这么多的大树、公园、绿地,不仅使我们的生活环境好了,更让我们每天都‘忙得不得了’。”王川说,现在,重庆整个城市都包围在绿色中,城中有林,林中有城,形成了一道独特的风景线。

他和他的“摄友”们,基本上一有空就会跑到各大森林公园采风拍照,就像是天天“旅游”一般。这几天,本就很美丽的龙头寺公园,又开设了菊花展,所以,他就趁下午的一点空闲时间,跑来拍几张风景照。

“我还和其他的‘摄友’约好了,过几天,到园博园采风去”。王川高兴地说。

专家观点

贾治邦(全国绿化委员会副主任、国家林业局局长):重庆市实施森林工程,建设森林重庆,是一项具有历史意义的创举,是深入落实科学发展观,建设生态文明的生动实践,充分体现了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战略思想,充分体现了重庆市委、市政府的世界眼光和战略思维。

侯元兆(中国林科院首席专家、林业经济学家):重庆市借助森林工程建设,大力提倡生态文化、生态文明,最深层次的就是研究、建立和宣传人类与自然的伦理关系。重庆市在全国的生态伦理发展中,可以起一个带头作用。

尹伟伦(北京林业大学校长、中国工程院院士):全球气候变化、资源短缺是人类可持续发展的重大威胁,生态资源、生态效益、生态价值本身就是生产力,人与自然和谐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基础,城市林业与“森林重庆”的建设是造福民生的重要工程。

胡鞍钢(中国科学院清华大学国情研究中心主任、清华大学公共管理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森林重庆”的建设既是绿色发展的具体实践,也是构建全国生态安全战略格局的重要组成部分。

媒体声音

人民日报:“森林重庆”战略被称作“重庆绿色宣言”,它传递出一个老工业城市的生态发展之梦,为重庆描绘了一个生态宜居的发展蓝图,在巴渝大地掀起了变荒山穷山为秀山宝山,变“火炉”为“氧吧”的植树造林热潮。

新华社:8万多平方公里山河,漫山遍野种树,最终使重庆郁郁葱葱,氧气充足,温度适宜……这不是一幅空想的图景,而是重庆人民奋发进取,沿着生态文明的脉络锐意前行的一条和谐之路。与很多地方强调“GDP政绩”不同,这是重庆市从切实改善生态环境入手的重大施政方略。

经济日报:森林重庆,已经超越了单纯种树,建设生态环境的范畴。一年种了十年树,十年要造百年林,彰显了重庆“生态立市,绿色新政”的理念。通过逐步建立起“生态系统稳定、人居环境优良、生态产业发达、生态文化丰富”的目标体系,明确建设生态屏障,保证生态安全,培养生态公民,使“森林重庆”担负起树立中国生态模范,弘扬生态道义的历史责任。

光明日报:“森林重庆”建设是推进生态文明的战略选择:不仅是种树,更是发展方式的变革;不仅是改善自然环境,更是生态安全的需要;不仅是景观的改变,更是富民的途径。

记者 王翔

亲爱的凤凰网用户:

您当前使用的浏览器版本过低,导致网站不能正常访问,建议升级浏览器

第三方浏览器推荐:

谷歌(Chrome)浏览器 下载

360安全浏览器 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