萨利赫:也门“遥控者”?
资讯
资讯 > 正文

萨利赫:也门“遥控者”?

CFP供图

CFP供图

阿里·阿卜杜拉·萨利赫,1942年3月21日生于萨那省,1958年加入武装部队,1960年进入武装部队士官学校学习,1962年9月参加了推翻王室政权的“九·二六革命”。阿拉伯也门共和国成立后,萨利赫于1964年进入装甲兵学校学习。他1978年6月被任命为临时总统委员会成员、武装部队副总司令,同年7月当选共和国总统兼武装部队总司令。同年继任总统。此后执政33年。

也门总统选举的投票统计工作正在进行,由于总统候选人中仅仅有现任副总统哈迪一人,此次选举结果被认为是毫无悬念。虽然萨利赫不在国内,但外界对他的命运的关注远远超过选举本身。有消息称,他将于近日返回也门,出席继任者哈迪的就职典礼。

萨利赫是一位行伍出身的也门前领导人,从1958年参加军队以来长期经历战火硝烟和政治变幻,在斗争中磨练出他不屈服的强势性格。他在也门长达33年的执政历史,学会了在危险的权力游戏中玩转。这位被西方称为是“蛇头上跳舞”的强人,能否长期委身于“荣誉总统”这一虚职?

埃及《金字塔报》评论称,鉴于眼下萨利赫的影响依然无处不在,其家族和利益集团仍把持着也门政治和经济的要害部门,哈迪能否走出萨利赫的阴影成为一个未知数。当长期跟随他南征北战的“爱将”哈迪接管总统大印,萨利赫会选择归隐于江湖,还是垂帘听政?这些都成为当下舆论最为关注的问题。

●南方日报驻京记者 魏香镜

实习生 邵亦晴

完颜文豪

历经国内纷乱迅速结束内战

他反对宗教极端主义,避免了也门这样一个最穷的中东北非国家陷于宗教极端主义

也门是阿拉伯国家中相当贫困的小国,粮食常不能自给,约1/2依靠进口。现年70岁的萨利赫,家境出身贫寒,16岁时加入武装部队,1978年萨利赫上台执政后,很多人认为他行伍出身,在总统宝座上不会坐稳。然而,富有戏剧性的是,他成为执政30多年的领导人。

长期研究也门问题的云南民族大学教授张金平说,萨利赫年少时家境贫寒,9岁才申请入学,而3年后得到入学许可通知书。但被校长拒绝,原因是“已经超龄”。贫困的家庭塞给校长钱,之后萨利赫在该校读了8个月。这些儿时的遭遇,加上成年后历经风云变幻和炮火洗礼等经历,养成了他坚定的现实主义性格。

1990年5月22日,南北也门宣告统一,萨利赫担任总统,哈迪任国防部长。1994年,也门北南领导人在统一等问题上矛盾激化,爆发内战。南方领导人宣布南部脱离也门,随后内战爆发。1994年7月,萨利赫领导的政府军击溃南方军队,内战结束。

“历史上也门长期分裂。萨利赫在也门历史上抹不去的贡献是迅速结束内战,维护了国家的统一。”张金平说。在统一后,萨利赫积极推动社会和解、寻求权力分配的平衡。基本上保持了也门的政局长期稳定。他反对宗教极端主义,避免了也门这样一个最穷的中东北非国家陷于宗教极端主义。

著名中东问题专家、中国国际问题研究所副所长董漫远说,萨利赫对统一后也门的经济发展和国家强盛有一定规划,推动了也门同阿拉伯国家、海湾合作委员会以及西方国家的合作。

处事激进手腕硬追求阿拉伯振兴

也门一直在阿拉伯世界中被认为是比较激进的国家,表现在处理阿拉伯国家和以色列的和平问题上

由于“9·11”后,萨利赫积极配合美国的反恐战略,充当了美国在中东反恐的“马前卒”,因此,有分析称,萨利赫与美国的接触密切和深入,是一名追随美国的阿拉伯领导人。然而,张金平说,萨利赫希望保持外交上独立。也门在海湾战争后与沙特的关系急剧恶化,而与苏丹、索马里、埃塞俄比亚等国一度联系密切。也门主要是担心美国干涉内政,但也使自己在半岛地区外交常常陷于孤立。

“萨利赫在执政的33年中,他一直在追求振兴阿拉伯世界这一梦想。萨利赫希望阿拉伯世界能在世界体系和国际秩序中占据应有的地位。”董漫远说,萨利赫对近现代以来阿拉伯世界落后的状况忧心忡忡,他是一个泛阿拉伯主义者,把阿拉伯的民族利益和也门这个国家的振兴联系在一起。

过去也门一直在阿拉伯世界中被认为是比较激进的国家,表现在处理阿拉伯国家和以色列的和平问题上。萨利赫拒绝阿以实现和平,主张要以武力收复阿拉伯被占领的失地。董漫远说,萨利赫给以色列、西方国家留下了激进国家领导人的印象。所以西方国家曾经一度对萨利赫有妖魔化,包括对他独裁的指责,比如威权政治和独裁统治。

就是这位独立激进、善于权谋的萨利赫,却未能在西亚北非的政治动荡中再次延续政权神话。2010年12月份突尼斯一些城镇爆发动乱以来,阿拉伯世界一些国家民众纷纷走上街头,要求推翻本国的专制政体,萨利赫答应谈判,3次宣布同意权力移交最后一刻变卦。最终去年11月23日萨利赫和平交权。

哈迪能否行改革老美海湾是关键

只要海湾国家和美国支持哈迪,哈迪就不太可能成为萨利赫的影子

对于此次选举,有分析称,也门人在“用选票告别萨利赫时代”。然而,路透社2月20日报道称,很多也门民众希望这次选举将给也门带来发展民主的机会,但“没有任何举动被期望是萨利赫将终结政治生涯”。

也门通过民主选举产生新总统后,萨利赫能否趁势真正远离政坛,这成为外界的疑问。对此,董漫远说,萨利赫的心未死,还想对也门的局势施加影响,家族统治的念头还没有放弃。但他重返也门政坛的可能性不大,不可能重新当选总统。

张金平说,萨利赫能否真正“走人”,要看也门政治局势的发展。一是新总统是否能够控制局面、实现政治平稳过渡和各政治派别的平衡。否则,美国也可能换将;二是萨利赫家族和部族的核心利益是否能够得到保障。

董漫远认为,从目前情况看,美国、欧盟对哈迪当选总统表示支持,哈迪可以通过国际支持来抵消萨利赫余党的制约。但也门情况很复杂,既有教派矛盾又存在部落利益纷争,还有南方的离心倾向,对哈迪的执政是严峻考验。他说,如果萨利赫从美国回到也门,这对哈迪施政不利,因为哈迪要在萨利赫的影子下来治理国家。这说明萨利赫还是不想放弃权力,希望在幕后对国家进行掌控。实际上,萨利赫可以凭借自己儿子指挥的共和国卫队及一部分军队中的亲信,对国内政局产生影响,同时对哈迪施政产生制约。

有分析称,哈迪被寄望为推进也门政治和经济改革铺平道路,他同时被期望重建萨利赫亲属控制的安全部队。然而,在萨利赫统治期间,哈迪只是一个衷心执行萨利赫命令的小角色。对于他与萨利赫之间的特殊关系,也让外界猜测也门新总统执政后,老总统还会在后台“遥控”。

张金平说,哈迪与萨利赫有某种程度的共同体关系。由于哈迪依靠的力量,暂时主要是原来政权的力量。没有重要部族和政治派别全力支持哈迪之前,哈迪与萨利赫集团不会完全决裂。不过,“哈迪成为总统后,将是萨利赫的影子”,这个说法有些过。现在左右也门局势的,最主要的是海湾国家和美国。也门的每一支政治力量,都必须寻求海湾国家与美国的支持方能够有所作为。只要海湾国家和美国支持哈迪,哈迪就不太可能成为萨利赫的影子。一旦萨利赫集团成为政治和解和转型中的障碍,或者成为众矢之的,哈迪就必须进行选择。那时,可能美国和海湾国家所持的态度就是哈迪的态度。

董漫远则认为,哈迪与萨利赫也许会成为埃及坦塔维和穆巴拉克的关系。哈迪虽然是萨利赫的心腹,但下一步是否会听从萨利赫的意志则不一定。哈迪恐怕会用自己的想法重新调整同美、欧、海合会国家以及其他阿拉伯国家的关系,同时也要顺应进步潮流,推动国内改革。这个情况很像埃及武装部队最高委员会主席坦塔维所面临的情况。虽然他是从穆巴拉克的心腹变成国家权力的掌控者,可他并没有按照穆巴拉克的模式继续施政。

亲爱的凤凰网用户:

您当前使用的浏览器版本过低,导致网站不能正常访问,建议升级浏览器

第三方浏览器推荐:

谷歌(Chrome)浏览器 下载

360安全浏览器 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