藤牌操表演 王凤山 念望舒 摄
新春正月,平潭潭城镇盛南庄福兴寺广场,彩旗招展、鼓乐喧天。中央电视台《新春中国行》栏目组走进平潭,全程直播了藤牌操民俗表演,为海内外观众送上别出心裁的新春祝福。
鸳鸯阵、雀跳步、护头盖顶……伴随着一阵阵威武雄壮的鼓乐声,21位操刀持牌的“虎甲勇士”翻滚而出,不时变换阵形,手中飞舞的藤牌、利刃与“敌”方的长矛交织成一片刀光剑影,现场不时爆出阵阵热烈的掌声。
藤牌操第四代传人黄水华指着一面有50多年历史的藤牌告诉记者:“藤牌取材于台湾阿里山来之不易的老藤,柔韧性强,耐抗打,它是见证两岸文化交流的信物。”
这支注入明朝士兵爱国抗倭精神的舞蹈“藤牌操”,在平潭历经波折。作为武术与舞蹈的融合体,藤牌操曾经风光无限,深受人们喜爱,可近20年来它已经逐渐消失在人们的视线中……
民间瑰宝
作为平潭地方独有的民间艺术体育活动,藤牌操发源于一种战术。明嘉靖年间,倭寇作乱,戚继光受命来到福建,根据倭寇侵扰手段特点,戚家军创造藤牌战术制敌,即战士一手持藤牌,一手握兵器,跳跃滚动前进杀敌。戚继光入平潭后,藤牌兵向乡勇传授“鸳鸯阵”,以打击倭寇,自此藤牌操传入平潭。
明清以来,平潭一直是海防重地。在明末,平潭作为复明抗清的根据地之一,周鹤芝、郑成功及其部属“藤牌兵”多次驻扎平潭,发动士兵和乡勇大练藤牌操,也大大推动了藤牌操在平潭的传播与普及。清康熙年间,清朝水师移驻海坛建立水师基地,平潭人詹殿擢升任温州镇总兵,将藤牌阵法从平潭带往浙江温州,又从温州带回平潭继续改革创新,发扬光大,重新改编后的平潭藤牌操,具有场面威武雄壮、动作简洁明快等特点,在清代海坛岛驻军中普遍操练。
清末民初,平潭因积贫积弱导致病疫盛行,民间遂兴起大练藤牌操,以驱邪降疠,强身壮体。此时,藤牌操作为民众喜闻乐见的健身活动流传开来,以健身舞的形式传承,逐渐演变成民间健身活动。此后,平潭不论大人小孩皆习练藤牌操,尚武之风盛行。
随着藤牌操的盛行,藤牌操逐渐开始在民间节庆和祭祀中表演,自此逐步演变为文娱活动中的藤牌舞。藤牌操在“文革”时曾一度低迷,到了上世纪80年代,又开始兴起。
由于藤牌操战术操练攻守、进退、单打、双打、连环打等阵法,变化莫测,且由号、锣、鼓等乐器演奏指挥,节奏明快、气势磅礴,每次操练总是吸引着大批围观者,尤其是年轻人。据平潭的老人们回忆,很多年轻人在看完后,也在闲暇时刻仿练起来。时过境迁,藤牌操逐渐演变成当时喜闻乐见的民间体育舞蹈,成为传统节庆、寺庙庆典的必备表演。
濒临失传
“如今大路顶村会藤牌操的只有十几个人,而且都是四五十岁以上的老人,再过十几年这么好的东西可能就失传了。”说起藤牌操如今的局面,藤牌操第三代传人林其英痛心疾首。
1945年,时年15岁的林其英在机缘巧合下得以学习藤牌操,并参加当年乡里组织的抗日战争胜利汇演。如今半个多世纪过去,林其英见证了藤牌操的起起落落,“我年轻的时候平潭藤牌操正是蓬勃发展的时候,如今我老了,藤牌操也‘老’了。”
上世纪七八十年代,藤牌操曾在平潭盛极一时,每当有藤牌操表演时,可谓是万人空巷。凡举办文艺汇演,必选拔组藤牌操队参赛,成为当时平潭传统保留节目。1958年,平潭藤牌操走上电影屏幕,在上海电影厂拍摄的电影《小刀会》中露脸。
在有记载参加区域性的多次汇演中,平潭藤牌操无一例外的荣获一等奖。1992年,平潭藤牌操参加由福建省文联举办的民间舞蹈汇演,一举获演出奖并被收进《中国民间舞蹈集成·福建分卷》,
也许是不符合现代人的审美,也许是现在娱乐项目越来越多。藤牌操辉煌过后走向没落,演出次数、演出人数逐渐减少。近三十年来,原来受训的藤牌手大多外出务工经商,所剩无几,老藤牌手体力不支,年轻人对此没有兴趣,政府扶持力度不够,逐渐造成藤牌操后继无人的现象。如今,也仅存流水镇山门村、潭城镇大路顶村的藤牌操队偶然有公开表演。
重现曙光
“平潭藤牌操承载着海坛儿女不畏强敌、英勇御敌、奋发有为的精神,是平潭不可多得的民间舞蹈精华,也是我们的‘传家宝’,任何时候都要传承下去。”平潭县科技文体局副局长赖民说。
然而,怎么传承?
“现在,只要有人愿意学,我们会毫不保留地传教。如果哪个单位的表演队想学这支舞蹈,我们将手把手地进行指导,我唯一的愿望就是尽快培养出新一代传人。”林其英充满着焦虑。
老人的愿望无疑是美好的,作为平潭的民间艺术精华,有理由让它继续传承和发扬光大。但是,藤牌操的特性要求练习者需要一定的武术基础,新人难觅,旧人已老,要吸引新人加入,就必须要满足一个条件:让藤牌操表演人员能因此有收入,至少能够生活下去。
可喜的是,在政府、企业家、藤牌操传承人的努力下,藤牌操保护与传承重现曙光。“一定不能让这样的民间瑰宝消失,我们准备通过‘政府主导、民间扶持、全民支持’的方式将藤牌操发扬光大。”平潭县文体局局长高云说,县里不仅着手为藤牌操申报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还准备在政策和资金上给予扶持,整合大路顶、山门前两村藤牌操资源,成立藤牌操艺术中心学校。
高云介绍,通过“输血”将平潭藤牌操打造成平潭传统文化一张新名片,随着平潭开放开发建设,将来也可以和观光旅游相结合,作为两岸文化交流的一个亮点,向人们展示平潭文化精髓,藤牌操将会自己“造血”,传承与保护也就不在话下了。
2011年,山门前村藤牌操队在平潭企业家陈代茂的资助下,动员了第四代藤牌手林宜建、林其元等人,并抽调男女年轻村民40余人,重新组织第五代藤牌手的演练培训,并参加了多次汇演,为藤牌操的传承带来一丝曙光。2011年6月28日,重组后的山门前藤牌操队在流水镇建党90周年庆祝大会上的亮相让观众赞不绝口,随即沙雕节组委会出资邀请了藤牌操队参加开幕式表演。
平潭综合实验区成立后,将流水镇作为省级小城镇综合改革建设试点,也为藤牌操的传承发展带来了希望。“流水镇将通过挖掘这些民间文化精髓,通过藤牌操和景区的结合,吸引更多游客。”流水镇党委副书记许巧清说。
此外,平潭正在着手为藤牌操申报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藤牌操再度辉煌,也许不再只是个梦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