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子论文]户外娱乐体育节目的发展分析
资讯
资讯 > 正文

[学子论文]户外娱乐体育节目的发展分析

【摘要】本文以户外娱乐体育电视节目发展为研究对象,以大众传播学为理论支撑,从议程设置、大众文化语境、使用与满足等相关视角探讨节目的发展现状。分析《城市之间》为典型案例的节目发展原因,并对其发展予以反思与建议。

关键词:户外体育;娱乐节目;传播学;特征

自1998年法国户外娱乐体育电视节目《城市之间》首次被引入中国后,以其独到的节目特色和刺激的节目内容引起了较大的反响。2006年以来,我国同类节目如雨后春笋般快速发展,节目质量也有了高水平的提升,并风靡荧屏。户外娱乐体育是一种新兴的体育运动,是民间游戏的全新演绎,是集思广益的智慧创造。它的式样不同,内容各异,将趣味、娱乐融入到竞技比赛团队中,更加注重体育比赛的娱乐性、观赏性。

一、简介户外娱乐体育节目

1、户外娱乐体育的特征

户外娱乐体育尚无明确的概念定义,但就其字面含义赋予了两大特性,一是户外,另一是娱乐。作为近几年来一项新兴的体育活动,通过趣味运动,把选手从日常繁重的工作中解脱出来,让选手彻底抛弃工作中的压力。 它的的运动方式没有传统运动那么正式,以娱乐为主,注重趣味性与大众性;没有传统运动那么严格,以体验为主;更不需要严格的选拔,它属于有兴趣参加的每一个人。此类运动可以在乡间,也可以高楼之间,甚至在小区的小院里也能举办,比赛的内容也不需要选手具备什么天赋,也不必花费巨大的人财物力提前练习。

2、我国户外娱乐体育节目的发展现状

在《城市之间》最早引进中国之前,国内也出现过一些此类节目,但都昙花一现,没有形成大的发展气候。2006年以来,湖南卫视率先开播《阳关伙伴》《我是冠军》两大以亲子为主题的趣味体育竞技电视节目,随后趣味竞技体育电视节目在全国范围内如雨后春笋的态势发展起来,节目的趣味性、挑战性以及创造性有了大幅的提高。

以2008年北京奥运会的到来为契机,央视体育频道也推出了《北京2008》,与此同时湖南经视开播了《奥运向前冲》,江苏卫视举办《挑战100%》,这些节目在当时都取得了较高的收视率,影响颇大。奥运会结束后,虽然在一定程度上观众的兴趣有所降低,但各地为了响应“全民健身的”号召,运动与健康已成为当下的流行话题,趣味体育竞技电视节目也因此获得了新的发展机遇。

二、《城市之间》的发展历史

《城市之间》是一档大型的趣味体育户外竞技电视节目,由法国电视台于1962年创办。在四十多年的历史中,它一直是法国电视台收视率最高的节目,风靡于整个欧洲,有民间奥运会的雅称。这是一档“城市搭台,体育唱戏”的电视节目,以广泛的群众参与为前提,以全民健身为基础,以宣传城市为卖点,在宣传城市特色增进城市交流的同时,体现塑造了大众的精神健康。[①]

自1998年《城市之间》第一次引入被中国后,并以其别开生面的魅力风靡荧屏。从1998年9月到1999年9月,整整一年,中央电视台制作并播出了二十多期的中国版《城市之间》,全国16个省市自治区及港澳地区曾有42支代表队参赛。[②]节目在赢得了广泛的群众好评和喜人的收视率,1999年迎来了它的年度总决赛。中国代表队远征欧洲,在《城市之间》的故乡——法国迎战巴黎的挑战,争夺年度总冠军。法国电视一台与中央电视台全程现场直播,这是《城市之间》有史以来第一次进行跨国的城市对抗赛,德国、美国、英国、西班牙和意大利五国也联手转播。[③]自从中法城市总决赛以后,《城市之间》就从电视上销声匿迹,直到2005年卷土重来,并开始了新的《城市之间》国际版,并延续至今日。

三、节目发展的社会背景

国家方针政策、社会导向对全民体育健身的高度关注

2006年教育部、国家体育总局、团中央共同发出《关于开展亿万学生阳光体育活动的通知》,鼓励深入开展以“我运动、我健康、我快乐”为口号的阳光体育运动。为了满足广大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体育需求,纪念北京奥运会成功举办,国务院批准从2009年起每年8月8日为“全民健身日”。在国家的强烈号召下,体育健身在近5年内一直是社会的热点话题,各地区也积极响应,全民健身、全民体育深深影响了广大群众。

由于深受国家从方针、政策的影响,与体育相关的新闻报道和以运动、健康的内容广泛受到媒体的关注与播报,整个社会也掀起了一股对全民健身的热浪,由此一来,趣味体育这种大众化的体育健身形式广受欢迎。“媒介的议程设置功能就是指媒介的这样一种能力:通过反复播出某类新闻报道,强化该话题在公众心目中的重要程度。” [④]而户外娱乐节目的发展正是借助了议程设置的力量。

《城市之间》最初进入中国是以其独特的节目形式和内容吸引观众,但在1999年至2005年停播的6年中,国内趣味体育竞技节目一直处于萌芽状态,没有形成系统的发展,从整体情况来看,此类节目的发展相对滞后缓慢。也就是说最初《城市之间》引发高收视率的现象是一种偶然状况,并不具有必然性。2005年《城市之间》重返中国后,发展态势良好,一直延续至今日。也正是在2006年,以湖南卫视所推出的亲子节目《阳关伙伴》和《我是冠军》引领了此类体育竞技节目的大发展。2008年北京奥运会开办以来,“全民健身”也已成为时下所流行的话题。这些说明在国家方针政策、社会导向在推动此类节目的大发展中发挥的作用,具有一定的强制性接触因素媒介议程设置在其中扮演了重要角色,此类节目的迅速发展的态势也由偶然转为体制内的必然。

 

社会的大众文化语境

体育节目本身有局限,观众收看体育赛事有自己的爱好选择,“世界杯”“NBA”“欧冠”“澳网”这些比赛虽然风靡世界,但是由于比赛具有专业性,使得受众不再是广义概念上的大众。而户外娱乐体育节目将这一界限变得模糊。由于节目内容新鲜刺激,节目形式丰富多样,会给观众耳目一新的感觉,男女老少皆宜,受众群体、阶层分布更为广泛。

大众传播作为一种制度化的社会传播方式,其“对象是社会上的一般大众……受众的广泛性,意味着大众传播是以满足社会上大多数的信息需求为目的的大面积传播活动,也意味着它具有跨阶层、跨群体的广泛社会影响。”[⑤]无论是《城市之间》,还是国内同类趣味体育竞技节目,比赛对参赛选手限制较少,男女老少皆可参加;节目内容以游艺比赛为主,符合广大观众的兴趣和口味。节目以全民健身为宗旨,每档节目都有自身独特的主题,能为大众所喜爱,收视率自然不低。

娱乐作为大众传播的一般社会功能之一,“消遣活动、摆脱工作和现实问题,附带地学习和社会化”。[⑥]此类节目的一大特点就是具有一定的娱乐功能,比赛主导着整场节目的进程,友谊建立在公平的竞赛之上。《城市之间》推崇一种健康向上、快乐生活的理念,展现城市精神和民族精神。在观众欣赏比赛的同时,又会为受众插播多元的文化风情介绍,了解祖国大好河山,尽览异国风貌,从而成为一道隐性的文化大餐,满足了大众传播的文化属性。

受众的使用与满足

2010年,我国GDP总值近40万亿元,人均GDP突破2000美元,2020年将达到人均GDP3000美元。国民经济的持续增长为体育产业的发展奠定了良好的经济基础。据2007年发布的《中国体育产业发展报告》表示,2002年我国体育产业增加值为696.64亿元(不包括港澳台地区),占当年全国GDP的0.67%。[⑦]由于对精神文化生活的追求,对绿色健康生活的渴望,受众自身形成了重视健身锻炼的思想意识。

此外,由于现代生活的高强度和压力,此类节目在帮助人们逃避日常生活的压力和负担,带来情绪上的解放有很大的积极作用。“使用和满足”把受众仅仅看作是有特定需求的个人,把他们的媒介接触活动看作是基于特定需求动机来“使用”的媒介,从而得到“满足”。[⑧]《城市之间》满足了这一理论,转移了观众的注意力,“在大众传播的过程中,将需要的满足和媒介的悬在联系在一起的主动权在受众”[⑨],这一系列的趣味体育户外竞技节目都将娱乐和运动完美结合,让观众可以轻松参与,乐在其中,成为一道流行的电视减压餐,满足观众的精神需求。

四、节目发展的反思与建议

1、节目内容的同质化。纵观现在电视节目,无论选秀比赛、脱口秀模仿秀、人物访谈还是今天所探讨的户外体育娱乐节目,内容上千篇一律,模仿跟风,没有自己的特色。从横向角度看,除《城市之间》外,各地方电视台的此类节目,无论是形式内容,还是赛制赛程都相互模仿、相互抄袭,节目种类泛滥却不出彩,很难长久地吸引观众。就纵向角度看,《城市之间》的发展依旧陷入了瓶颈状态,长期以来节目形式内容几乎毫无变化,年复一年难以持续吊起观众的胃口,也不会利于其长久发展。

2、电视节目的审美疲劳。较强的直观性、冲击力和感染力是电视节目特点,也是电视媒体的一大优势,这些同样包括体育电视节目。然而不可忽视的是,电视节目也有其劣势比如瞬间传达、被动接受,容易使观众产生视觉疲劳并产生抵抗情绪。户外娱乐体育电视节目发展的动力是“娱乐”,要想保持此类节目的稳步发展,就要不断地推陈出新,丰富内容,加强节目的多元化发展。以观众作为研究主体,满足观众的使用需求,以此增强节目“必视性”,提高忠实度。并在碎片化、同质化的电视节目中,主打自身的特色,加强同观众的交流与互动,以便保持此类电视节目的良好发展态势。

户外娱乐体育节目的发展,无论在节目制作、媒体推广、收视率,还是在宗旨理念、节目定位方面,都已为电视节目树立了新的蓝本。跨出节目的制约瓶颈,突破现状模式,打造具有特色的竞技节目更是需要主要解决的问题。(作者系辽宁大学文学院09级新闻系学生)

[①] 百度百科“城市之间”词条,http://baike.baidu.com/view/463696.htm

[②]《海口旅游业能够搭好这趟车吗?》,2006年12月28日,人民网 http://hi.people.com.cn/2006/12/28/283063.html

[③] 百度贴吧“城市之间”吧, http://tieba.baidu.com/f?kz=217649434

[④] 《传播理论:起源、理解与应用》,2000年,华夏出版社,郭镇之等著译,P246

[⑤] 《传播学教程》,郭庆光著,1999年,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P112

[⑥] 《传播学教程》,郭庆光著,1999年,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P115

[⑦]《中国体育产业发展报告》,2007年3月1日,中国网, http://www.china.com.cn/culture/txt/2007-03/01/content_7886918_4.htm

[⑧] 《传播学教程》,郭庆光著,1999年,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P180

[⑨] 《传播理论:起源、理解与应用》,2000年,华夏出版社,郭镇之等著译,P323

亲爱的凤凰网用户:

您当前使用的浏览器版本过低,导致网站不能正常访问,建议升级浏览器

第三方浏览器推荐:

谷歌(Chrome)浏览器 下载

360安全浏览器 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