墙子路:墙子雄关“V”字长城
资讯
资讯 > 正文

墙子路:墙子雄关“V”字长城

原标题:墙子路:墙子雄关“V”字长城

墙子路“V”字长城

墙子路城堡

李东明

我们大多都喜欢发生过、经历过、承载过历史的大背景。那是因为,人类的故事在无休无止地演出,演员自然可以一批批地换掉,但背景却是完全相同的。当我们在完全相同的背景里站定时,眼前就会“哗”地一下,万马奔腾,烟尘四起。

位于密云区境内的墙子路村就有这样的魔力,那厚重的历史,那不屈的雄关,那险要的形势,那塞上的风云……站在墙子雄关,无数慷慨悲壮的往事一跃而出,栩栩如生地展现在我们眼前。

墙子路属密云区大城子镇,位于密云城东32公里处,为易守难攻的险隘,被誉为“墙子雄关”。墙子路原名墙子岭。明代全国在军事上分为九镇,九镇之一的蓟镇,统帅西、中、东三协,每协分四路。以石匣为中心的西协四路即墙子岭、曹家寨、石塘岭、古北口,因此墙子岭又称墙子路。

墙子路地处密云与河北兴隆、北京平谷交界处,山路崎岖,山势险要,是从东北进关之交通要道,也是通往冀东平原的必经之路。入口处两座山峰对峙,路狭人稀,山高沟窄,自古便是兵家必争之地。明朝时主要防御蒙古军,因此,修长城时,墙子路作为一处极重要的关隘,成为石匣四路之一。

墙子路营城始建于明洪武年间,城周长850多米,置东、西、南三门,东曰永熙门,西曰安边门,南曰墙子路。整个城池建筑全部为砖石结构,城基为条石,城墙为砖,墙高二丈五尺许,宽约二丈,城郭为长方形,北墙随山势呈半圆形。城楼为砖石结构,坚固无比。关口北面是悬崖峭壁,上修有1里多长的城墙。关前两里处的山顶上筑有烽火台,可望见数十里外的敌人,一有敌情,即刻点燃狼烟发出信号。万历三年重修城池,南门楼上有汉白玉匾,正中四个大字:“墙子雄关”,上款为“皇明万历三年岁次乙亥仲春吉旦立”,下款为“钦差总督蓟辽等处军务兵部左侍郎关中杨兆书”。蓝天丽日之下,“墙子雄关”四个大字笔力雄厚苍劲,与那高耸云天气势磅礴的雄关浑然一体,煞是雄伟壮观。

但是,最壮观的还是墙子雄关的险要形势。不信,且到城墙之上,昂首远眺,但见万里长城奔来眼底,以曲似龙盘之势,紧绕墙子路城之东、北方。东方雄关紧锁,万夫莫开。北方长城蜿蜒,关山壮丽。西、南方可连四路枢纽之密云城和石匣城,一旦有警,应援之师朝发夕至。俯瞰脚下,清水河绕城西流,冲积为一川沃土,墙子路城就坐落在这片沃土之上。登斯楼也,清晨曙色新而朝霞艳,傍晚晚霞凝而暮山紫。这险要的雄关,就耸立在这万里长城的脖颈之上,高峰长河的山水之间,进出京师东大门的咽喉之地。真可谓襟山带河、形势险要的兵家必争之地。

这里长城如带,远上白云间,每隔150米左右,就有一座敌楼,垛口相连,如一个个巨人怒目圆睁、虎视关外。青龙山脊南北走向的长城,有突向东方伸出半里长的一支触角,上面设有长约一丈的数门铁铸大炮,对着关外的迎面大道,是对付攻城敌人的致命武器。再向前半里处矗立着一座烽火墩台,将士可凭此遥望远方。远方的二道河、五道河村河川窄处,横锁着和长城一样高厚的石墙,每隔数千米就修筑一道长墙,墙的入口仅能通行单人单骑,名曰“拦马墙”,以防敌人大队骑兵冲击。一旦敌至,烽火台上狼烟四起,守关将士可有备无患。关内清水河北岸,还有把守水门关的北堡子小城,与墙子雄关遥相呼应。

距离关口约半里处,曾出土过2米长的铜铸大炮,由此可见那里是一道防线,能给万一闯进关内之敌以迎头痛击。“雄关漫道真如铁”,古人周密的军事设施,怎不令人感叹:这固若金汤的雄关!这“一夫当关,万夫莫开”的雄关!

雄关,从来就不只是砖头石块所砌成。雄关内外的风云舒卷,无数的英雄如花开花谢,一个个泣血的故事埋藏在每一块城墙的残砖里。英雄之死的历史记载着人们所景仰的壮烈,英雄不死的传说则承载着人们对壮烈的景仰。不是雄关的砖石使之雄伟和崇高,而是凝固在雄关之上的英雄的鲜血,成就了它的伟大。

墙子雄关纵然坚固险要,也有被攻破的记载,《明史纪事本末》载:崇祯十一年九月,清兵入墙子岭,“墙子岭峻溢,(清兵)蚁附而上,三日夜始入内地,俱困乏甚,竟无一袭击者。总兵吴国俊守墙子路,战败走密云。总督吴阿衡败没于密云。初,监视内监邓希诏诞日,阿衡及国俊等惧趋贺,闻警仓促而返,调御失措,故及于难。”由此可见,吴阿衡等是因为给在密云城监军的太监祝寿,得到清军进犯的消息,仓促迎战,终至兵丧关失。1644年5月,清军三破墙子岭,满人的铁骑,就是从这洞开的雄关蜂拥而入,定都北京,席卷中原。

匈奴动地渔阳鼓,都护酣歌幕府钟。

一夜蓟门风雪里,军前樽酒卖卢龙。

吴梅村《墙子路》一诗,道出了所有爱国人士对边境将领和随军太监在国难当头之际,只知享乐而置国家利益于不顾的行为的愤慨和痛恨。

这遭受过玷污的雄关,至今还蒙受着耻辱的灰尘,似在无声地诉说着这一段沉重的历史,也仿佛在向人们告诫:任是这似铁的雄关,也有被攻破的时候。

诚如清人孟远在名篇《墙子岭记》一文所言:“苟得其人而守之,则一夫当关,万夫莫前,何须费百万之供亿,以养债帅,竭百姓之膏血以资奢淫,褒国家之名器以授羊头狗尾。乃见敌而风鹤鸣,闻声而鸟兽散。”的确,雄关再险要,却难防堡垒从内部崩溃,这是何等惨痛的教训啊!

但墙子雄关是不会屈服的,它在用胜利的身躯向世人证明:这是真正的雄关,雄关自在人心。

登墙子雄关北望,全国唯一的“V”字形长城就在这片山峦中。沿着近乎于90度直角的山凹处,古代的工匠们修建了整齐的长城垛口。无论远观近看,皆为胜利者“V”字手势造型。

2015年,中国纪念抗日战争胜利70周年徽标设计,就是以长城图案组成展现胜利的“V”字,就是以墙子路“V”字长城为蓝本。长城图案中那展现胜利的“V”字,体现对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的庆祝,更代表中华民族精神铸就的钢铁长城。

70年前,在民族最危难的时刻,墙子雄关在抵御外敌入侵,维护民族尊严的抗日战争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八路军四纵挥师东进,播下革命火种;“苍术会四十八烈士”在这里献出了年轻的生命;“河下村阻击战”,八路军战士为了掩护大部队撤退,在这里与敌人战斗到生命最后一息……无数先烈,无数可歌可泣的英雄事迹,都在铸就铜墙铁壁的钢铁长城,彰显着中华民族的铮铮铁骨。

亲爱的凤凰网用户:

您当前使用的浏览器版本过低,导致网站不能正常访问,建议升级浏览器

第三方浏览器推荐:

谷歌(Chrome)浏览器 下载

360安全浏览器 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