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是影视与新闻传播教育界公认的、卓越的教育管理者,是钱伟长校长“拆除四堵墙”(即拆掉学校和社会之墙,校内各系科、各专业、各部门之墙,教育与科研之墙,教与学之墙)教育思想的积极实践者;
他是谢晋、王家卫、贾樟柯等著名导演的知己,在影视界和新闻界威望甚高。几天前,他还在紧锣密鼓地筹备谢晋博物馆开幕,不曾想两位老友如今竟在天堂口相遇……
他以大气赢得人气,领军学院,广揽人才,使上海大学影视学院迅速崛起,在海内外享有盛誉;
他大度谦和,被学生们亲切地称为“大肚皮院长”、“最没有架子的院长”、“上大影视学院吉祥物”;
步入人生金秋的他,在这个落叶缤纷的金秋时节猝然离去,是中国影视教育界和新闻教育界的一大损失!
2011年10月17日,上海大学影视艺术技术学院前院长金冠军教授突发心脏病,永远离开了他热爱的学校、同事和学生。
此前连续三天,他在杭州参加会议,之后又马不停蹄地回到上海参加了学校的另一项重要活动。
噩耗传来,影视界、新闻界和学术界人士莫不悲恸惋惜。18日,谢晋夫人徐大雯女士蹒跚而至前来祭奠,这天也是谢晋导演去世三周年忌日……中国艺术研究院李少白、北京大学艺术学院李道新、北京电影学院倪震、复旦大学顾潜、南京大学段京肃、浙江大学吴飞、上海电影集团副总裁汪天云、中国电影艺术研究中心单万里、电影史学家弘石、同济大学知识产权学院院长陶鑫良、澳门国际电影节主席许超平、中国电影评论学会会长章柏青,以及英国班戈大学副校长Xinyu、Kate Taylor博士,英国伦敦大学金?史密斯学院的Chris,佐治亚州立大学李奥纳多?雷?特尔教授,美国电影艺术科学学院(奥斯卡)陈梅研究员,新西兰奥克兰大学亚洲学院院长康浩等国内外友人纷纷发来唁电。各界好友和广大师生,无不沉浸在巨大的悲痛中。
作为上海大学影视学院的主要创建者,金冠军院长在他十六年的任期内,使影视学院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从弱到强,跻身全国影视教育知名学府,荟萃国内一流的师资,目前学院已拥有三个博士点和一个博士后流动站,新闻传播学和电影学阔步迈入全国十甲;学生广泛活跃在影视界和新闻一线,在业界赢得“重务实、不张扬、实战强”的美名。这与金院长一贯秉持的“艺术与技术结合,理论与实践互彰”办学理念有着必然的关系。
转眼间,我和金院长相识已十三载。走进学院四楼的追思室,松柏苍翠、哀乐低回,菊花丛中,金院长慈爱的目光凝视着他深爱的师生们……
往昔的点点滴滴历历在目,金院长爽朗的笑声似乎犹在耳边。1998年初夏,我在武汉求学时,报考了南京大学社会学系硕士研究生。有一天我突然接到一个电话,声音很轻柔:“你好!我是上海大学金冠军,现任影视学院常务副院长,我们的院长是谢晋导演,你对电影和电视感兴趣吗?愿意调剂到影视学院来吗?我们在招收第一届硕士生。”
这个电话彻底改变了一个年轻人的一生。此前,我从未想过来上海,也未曾想过学习影视,更未料到一位院长,会亲自打电话给一名学生,安排招生事宜。后来才了解到,当年十月教育部已批复招生,而学生报考在先。如果不调剂招生,指标就要落空,延误学院的学科建设。金院长办学之热忱、之执着,可见一斑。
最终,三名调剂来的学生成为影视学院第一届硕士研究生。当时学院的起点并不高,教授和副教授屈指可数,办公室还是借来的,但是金院长豪迈地对我们说:“上海是中国电影的发祥地、电视事业的重镇,在当前影视业大繁荣、大发展的背景下,上海大学影视学院一定有广阔的前景。学院会配备最好的师资力量,邀请国内外最好的教授来授课。论文答辩会请一流的专家评审,毕业后推荐你们到最好的单位。”
筚路蓝缕,以启山林。金院长一诺千金。在他的努力下,许多令人欣喜的变化在我们三年求学期间出现了。陈犀禾、戴元光、金丹元等一批知名学者在金院长的努力下,从海外、从兰州、从昆明,从祖国各地奔赴上海大学。导演课上,谢晋和儿子谢衍导演来了,上海戏剧学院张仲年教授来了;电影史课时,学界权威丁罗男教授来了;纪录片课程上,北京广播学院任远教授、上海电视台海外中心主任王小平来了;毕业答辩会上,复旦大学丁淦林教授、时任上海市委宣传部文艺处处长任仲伦教授(现任上海电影集团总裁)来了……不久,学院与法国里尔高等新闻学院、法国里尔企业管理学院开展合作,合办双硕士学位班,培养了一批具有国际视野的业界精英。金院长领衔主编的《影视艺术技术丛书》系列,被学界和业界奉为经典,被认为是同期国内最好的,集理论性与实践性,学术性与操作性于一体的教材。
在学院的发展历程中,最令人难忘的是金冠军院长求才若渴、举贤荐能的执着。他说:“只要是人才,我们都想方设法创造条件,筑巢引凤。”只要听到国内哪所名校有教授想挪窝,他都会亲自登门,苦口婆心、三番五次地做工作。
后来,一批批重量级的教授加盟上海大学影视学院,著名导演王家卫、贾樟柯、著名演员李保田等纷纷前来授课,有的还成了学院客座教授。近年来,学院主办的国际性学术会议累计数十场,规格之高、成果之丰,让国内外同行惊羡不已。
“他不但是一位优秀的领导者、组织者,还是一位出色的学者”,一个月前刚刚接任的上海大学影视学院执行副院长郑涵教授给前任金冠军院长如是评价。金院长同时身为博导、教授,视科研为学科建设之基业。他厚积薄发,在传媒产业方面成果卓著,编著了《当代传媒制度变迁》等20余本著作,在学界影响甚巨。此外,他牵头主编了多套影视传播方面的丛书,把学院的几十位学者推向了全国。
金冠军院长积极为学生的成长、成材创造广阔的平台。2003年,他曾专门召集专家学者为大一学生郭敬明召开作品研讨会。近几年来,他亲自牵头承办的“上海国际电影节国际学生短片大赛”、“澳门国际电影节国际学生短片大赛”等活动,在海内外产生巨大反响。
金院长为人随和,胸襟宽广。他整天笑容满面,让人如沐春风。他以独特的人格魅力,凝聚了一批老中青学术骨干。他在工作上激情四溢,虽事必躬亲但总能举重若轻。在他身上,生动体现了上海“海纳百川、追求卓越、大气谦和、开明睿智”的城市精神。
长期繁重的工作透支了金院长的身体。当年我经常看到他大把大把地吃药,知道他的身体一直不太好。然而,对事业的无限忠诚和热爱,支撑着他每天忘我地工作,最终积劳成疾、长眠不醒。痛哉!
依稀记得毕业前老师们议起“什么叫成功?”当时金院长说:“成功的标准是主观而非客观的。一个老师的成功不在于其它,而在于你在学生心目中的地位,在于自己的问心无愧。”
以此为标杆,金院长无疑是位成功人士。他以无我的境界成就了大我的事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