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二十世纪这个学者名家辈出的璀璨的大时代,翻译家、艺术史学者傅雷以其独到的艺术见解、人生信仰以及丰硕成果,个性迥异地闪烁其中。
结合傅雷先生精于鉴赏、善于翻译又悉心教育的诸多闪光之处,上海书画出版社近日将其译著的各种艺术书籍,集于一炉,推出《傅雷谈艺系列》,包括《世界美术名作二十讲》《艺术哲学》《罗丹艺术论》《英国绘画》四种。
傅雷像及其手札膜拜一个丰盈生动的灵魂。
茫茫人海,知音难觅。黄宾虹,近现代最有影响力的中国画大家之一,其作品是当今艺术拍卖界热捧的宠儿。然而1943年前,真正识得黄宾虹画者较少,其作成交价格也偏低。那么,谁是黄宾虹的知音,让他非凡的艺术价值展现在世人眼前?
回答是:傅雷。
傅雷作为一个眼光敏锐,见解独到的美术评论家,殊途同归的艺术观念、美学追求,让他与黄宾虹发现了彼此。随后,经傅雷的精心策划推广,“黄宾虹八轶诞辰书画展览会”在上海成功举办,展出作品163件,获得了极大的社会认可和良好的经济效应。高山流水,黄宾虹与傅雷结成忘年之交,成为一段艺术界的佳话。
目前可见的第一通傅雷致黄宾虹手札
《春》局部之春神的脸庞
巴尔扎克的《欧也妮·葛朗台》、罗曼·罗兰的《约翰·克里斯多夫》、伏尔泰的《老实人》……这些富有哲理的经典法国文学名作,是谁将他们用优美的中国文字带到了我们的阅读视野之中?
回答还是:傅雷。《约翰·克里斯多夫》为我们讲述了一个艺术家,含有丰满无比的生命力、颠扑不破、再接再厉地向着圆满无缺的前途迈进的一生。傅雷以一句极富于音乐意味的、包藏无限生机的“江声浩荡”开篇,以“信达雅”的翻译准则,在中文世界展现了法国文学的精神内在。
西斯廷礼拜堂天顶画先知之《先知库迈》
傅聪,当代著名钢琴家,在国际音乐舞台上享有“钢琴诗人”之美名,又是谁养育教导了这位享誉国内外的音乐大师呢?
傅雷写给傅聪的信(局部)
回答依然是:傅雷。历时12年,通信数百封的《傅雷家书》是傅雷夫妇在1954年到1966年间写给傅聪和儿媳弥拉的家信,贯穿着傅聪出国学习、演奏成名到结婚生子的成长经历,从艺术学习、人生修养各方面给予傅聪无微不至的关怀,父爱至深。能和孩子保持一种亦师亦友的关系,共同丰富彼此的世界,是身为父亲的幸福,也是作为教育家的成功。
〔意大利〕贝尔尼尼圣彼得宝座
于是乎,我们惊叹,在二十世纪这个才子佳人、学者名家辈出的璀璨的大时代,傅雷以其独到的艺术见解、人生信仰以及丰硕成果,个性迥异地闪烁其中,不受任何其他光芒的掩盖。他精于艺术鉴赏品评,在芸芸众生中慧眼识出黄宾虹的高妙;他醉心法国文学翻译,将众多的法国文学、艺术名作带给了广大的中国读者;他悉心教导孩子,以十几年不间断的家书,给孩子讲解人生观、艺术观,使《傅雷家书》成为几十年来中国父母教育子女的最佳示范教材。
〔德〕鲁本斯《劫夺欧罗巴》
那么,结合傅雷先生精于鉴赏、善于翻译又悉心教育的诸多闪光之处,上海书画出版社将他译著的各种艺术书籍,集于一炉,推出《傅雷谈艺系列》,包括《世界美术名作二十讲》《艺术哲学》《罗丹艺术论》《英国绘画》四种。
傅雷手稿
《世界美术名作二十讲》为傅雷先生在上海美术专科学校美术史课教席的讲稿的汇编,着重介绍文艺复兴以来近二十位大家及其名作,以质朴凝练的文笔,信手拈来的史实穿插,使原本有些距离感的名作陡然通透展现在我们眼前。
傅雷手稿
《艺术哲学》为法国历史学家、文学家、哲学家丹纳原著,对文艺复兴时期的意大利绘画、尼德兰绘画和希腊的雕塑等方面讲解透彻,是傅雷先生为中国学子选择的最佳了解欧洲艺术哲学起源与脉络的图书。
1956年,傅雷夫妇与傅聪
《罗丹艺术论》原著作者奥古斯特·罗丹,介绍了罗丹的艺术观和美学思想,对近代西方艺术世界影响深远。当年傅雷先生任教上海美术专科学校,翻译此书作“美学讲义”发给学生,意在未曾涉及纯粹美学之前,先对于美术名作的形式与精神有一确切认识与探讨。
《英国绘画》为英国艺术评论家埃里克·牛顿的著作,是关于英国绘画的简略导言,主要侧重18世纪的肖像画与19世纪的风景画等……
〔意大利〕多那太罗《使徒圣约翰》
对于艺术和人生,傅雷先生坚持“先做人,其次做艺术家”。他以一种近乎纯粹的爱憎分明的态度面对人生、面对艺术。傅雷的一生告诉我们,没有艺术的人生是不唯美的,但唯独拥有纯洁灵魂的人生,方才有资格谈论艺术。
傅雷谈艺系列
在《傅雷家书》中,傅雷先生为了让时在欧洲学习音乐的傅聪更好地理解欧洲的艺术脉络,用端正小楷完整地抄录了“希腊的雕塑”一节。傅雷认为,艺术是相通的,无论你的孩子学习的是音乐、绘画还是文学,首先要了解艺术的起源、艺术的历史,其次才有可能为你想要学习的任何一种艺术门类打下思想的基础。
延伸阅读:
《罗丹艺术论》书摘
拉斐尔的色彩就是拉斐尔心灵中的永远的青春。它似乎是幻想的,因为乌尔比诺大师所观察的“真”绝非纯粹的物,而是感情的境界:在此,形与色皆为爱的光热所幻变了。
愈是拉斐尔的线条柔和简洁,愈是伦勃朗的线条严肃、冲突。
伦勃朗有时是一个卓越细致的诗人,而拉斐尔亦有时为一个严格的写实者。
在这些人像中,不知有多少种的目光:伏尔泰之狡黠;富兰克林之爽直;米拉博之威严;华盛顿之严肃;乌东夫人之温柔;他的女儿之天真。
《艺术哲学》书摘
达·芬奇是个包罗万象,精湛无比的天才,永不满足的孤独的探险家。他的预见超过他的时代,有时竟和我们的时代会合。
普桑和勒·叙厄尔的绘画讲究中和,高雅,严肃;芒萨尔和佩罗的建筑以庄重,华丽,雕琢为主;勒诺特的园林以气概雄壮,四平八稳为美。
他用不着受画室的教育,单凭自发的同情就能欣赏米开朗基罗的英雄式的裸体与强壮的肌肉,拉斐尔的健康恬静,目光单纯的圣母,多那太罗铜像上的豪放与自然的生命力,芬奇画像上的别有风度,特别动人的姿势,丁托列托与提香笔下的健美的肉感,彪悍的动作,竞技家式的勇武与快乐。
他们的人物尽可以发怒,斗争,像米开朗基罗的英雄;尽可以幻想,微笑,像芬奇的妇女;尽可以悠闲自在,心满意足地活着,像拉斐尔的圣母;重要的绝非他们一时的行动,而是他们整个的结构。头只是一个部分而已;胸部,手臂,接榫,比例,整个形体都在说话,都使我们看到一个与我们种族不同的人;我们之于他们,好比猴子或巴波斯人之于我们。
从古代残迹中留下来的几个雕像,《米洛岛上的维纳斯》,帕特农神庙上的石像,卢多维奇别墅中的于农的头,给你们看到一个更高级更纯粹的种族。
《世界美术二十讲》书摘
“蒙娜丽莎”这副面貌,于我们已经是熟识的了。波提切利的若干人像中,也有类似的微笑。然而莱奥纳多的笑容另有一番细腻的、谜样的情调,使我们忘却了波提切利的《春》、维纳斯和圣母。
《日》与《夜》的身体弯折如紧张的弓;《晨》与《暮》的姿势则是那么柔和,那么哀伤,由了阴影愈显得惨淡。在《日》与《夜》的人体上,是神经的紧张,在《晨》与《暮》,是极度的疲乏。
鲁本斯所用的,老是响亮的音色,有时轻快而温柔,有时严肃而壮烈。委拉斯开兹的色彩没有那么宏伟的回响,但感人较深。
《英国绘画》书摘
于凡·代克的影响,英国画上纤巧的中世纪作风才一扫而空,急转直下,进入风靡一时的巴洛克。
透纳的目光,始终不离古老的传统的方向,但目光的犀利,非他人所及。他看得更多、更远、更深。胸中的意境,越老越精炼,终于达到与造化契合的神秘境地。
拉斐尔前派是浪漫主义、复古主义的混合物,极度注意细节,甚至凄迷琐碎,不相连属。
雷诺兹是文质彬彬的上流人物,是学者,是传统主义者,庚斯博罗却是不拘形迹的,是投机家,是无师自通的画家,是热情冲动而可爱的人,不是才子或饱学之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