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川铁路:川渝大地“第一路”
资讯
资讯 > 正文

北川铁路:川渝大地“第一路”

抗日战争时期重庆1/3能源靠它供应

一井平洞无极绳绞车

天府煤矿自制机车驶过车站

  建设中的矿区平洞 本组图片均为重庆日报 图

  建设中的矿区平洞 本组图片均为重庆日报 图

核心提示:

北川铁路,始建于1928年,全长16.8公里,是川渝大地上的第一条铁路。

这条铁路,改变了川渝大地上原煤运输全靠肩挑背扛的历史,开启了重庆工业革命的新纪元。

这条铁路,为抗战作出了巨大贡献。据国民政府1943年统计,陪都重庆当时1/3以上的能源供应全靠这条铁路运输。

日前,记者来到北川铁路遗址所在地——北碚区天府镇,实地探访了这条饱经历史沧桑的川渝大地“第一路”。

在天府镇白庙子片区,记者看到,蜿蜒盘旋在山地上的铁轨已被拆除,当年的铁路路基成了当地居民出行的机耕道。在道路急弯处,半米多高的水泥堡坎仍旧坚如磐石,如今,它已不再护卫那一列列满载煤炭的小火车,而是充当着来往车辆的防护带。

机耕道延伸到嘉陵江边的一户农家小院,小院房屋一侧的外墙上挂着“重庆抗战遗址文物保护点——北川铁路—白庙子码头绞车(梭槽)遗址”的牌子,顺着陡坡往下看,杂草丛中的码头绞车滑槽隐隐可辨。

卢作孚出钱出力

北川铁路顺利开工

据北碚区党史研究室一负责人介绍,北碚天府地区煤炭资源蕴藏丰富,开采历史久远,早在上个世纪初,该地区就有大小煤矿数十家,日产量达200吨~300吨。由于当时科技落后,原煤全靠手工开采,然后靠人工肩挑背扛运输到嘉陵江边上再装船外运,不仅运输成本高得惊人,而且仅凭人工挑运运量极为有限,经常造成原煤积压,进而影响生产。

1925年,重庆市原江北县和合川县一带的煤业主唐建章联络当地士绅发起倡议,拟建一条轻便铁路,用机车代替人力运输,并成立了“北川矿业轻便铁路公司办事处”。因当时这些地方均属江北、合川两县辖区,故命名“北川”。铁路工程后因资金久难筹集、技术力量薄弱而迟迟不能开工。

1927年,著名爱国实业家、民生实业公司创始人卢作孚出任江(北)巴(县)璧(山)合(川)峡防局局长(该局辖区是由这四个县的一部分地区组成,也就是如今北碚区的雏形)。而后,卢作孚重提修路事宜,成立了“北川民生铁路股份有限公司”予以资金保障,并聘请原胶济铁路总工程师丹麦人守尔慈进行总体设计。与此同时,卢作孚还派人到上海联系,协商购买蒸汽机车等机械设备。

1928年11月6日,北川铁路破土动工,卢作孚主持了开工仪式,近千人开始筑路。

谣言四起“遇坟改线”

修筑铁路困难重重

1920年代的中国,军阀割据,时局动荡,开工建设铁路,难度可想而知。

北川铁路开工之后,就遇到了一个个大麻烦。

据史料记载,由于筑路线路要经过东阳镇的一片坟地,当地一王姓地主以修路要开山破石,破坏他家祖宗风水为由,坚决反对铁路修建。虽然卢作孚多次出面劝说,可王姓地主就是不肯通融,最后铁路被迫改线。

修路还受到当地包工把头的破坏。由于铁路修好后,一大批以挑煤为生的脚力夫要改做别的工作,靠盘剥这些脚力夫为生的包工把头就将失去盘剥的对象。当铁路修到一个叫王家嘴的地方,包工把头雇佣人员对筑路工人进行毒打,致使工程一度中断。直到卢作孚派出武装人员前往,才使工程复工。

另外,愚昧落后也成为筑路的一大阻力。在筑路过程中,当地一些无良人士四处散播谣言,欺骗百姓称“火车烧的是人油,尤其是小孩的油”,使当地不少群众受蒙蔽,从而不支持铁路建设。在火车开通后较长一段时间里,沿途老百姓甚至不敢走近看一眼火车。

铁路通车后

最高年运量达52万余吨

据史料记载,北川铁路工程分三期进行施工:1928年11月至1929年11月,修通了水岚垭至土地垭段路段;1930年秋至1931年5月,修通了水岚垭至白庙子和土地垭至戴家沟路段;1933年6月至1934年3月,修通了戴家沟至大田坎路段及白庙子码头重力绞车下煤轨道。

自此,南起嘉陵江北岸的白庙子,北止大田坎,全长16.8公里的北川铁路实现了全线通车,川渝第一条铁路——北川铁路建成了!

北川铁路建成后,引起了社会的广泛关注,政界的孔祥熙、冯玉祥、刘湘,知识界的黄炎培、章友三等知名人士慕名前来参观。有观者曾留下这样的诗句:“自铸火车惯运煤,山中十里走轻雷,专家心血工人汗,此是渝郊第一回”。

据《重庆通史》记载,1930年代初,重庆几乎全部是手工工业,修筑铁路这种大规模的投入工业建设,开启了重庆工业革命的新纪元。

北川铁路通车后,最高年运量达52万余吨,使煤矿得到较快发展,特别是在抗日战争时期,天府煤矿煤炭年产量近50万吨,成为抗战大后方最大的能源基地。

据国民政府1943年统计,陪都重庆1/3以上的能源供应靠这条铁路运输,其中兵工55%、航运纺织85%、发电60%、化工冶炼25%的用煤均来自北碚天府地区!

1960年代,由于天府煤矿矿井转移,线路改道,北川铁路被全线拆除。

今天,在重庆的中国三峡博物馆内,人们仍旧能看到一台小个头的火车头和一段狭窄的铁轨,它们便来自川渝大地上的第一条铁路——北川铁路。

北碚区党史研究室调研员王洪说,在当时,整个四川地区尚无一条铁路,百姓盼路已久,卢作孚主持修建的“寸轨”铁路虽并非民用铁路,但其修筑成功对全川人是一个莫大的鼓舞。可以说,北川铁路是一个重要的起点,在那个军阀混战的年代,它让民众看到了富国强兵的希望。

据《重庆日报》

人物简介:

卢作孚(1893~1952),重庆市合川人,著名爱国实业家、教育家、社会活动家,以创办经营民生实业公司和主持重庆北碚乡村建设闻名于世,被毛泽东称为四个不能忘记的中国实业家之一。在抗日战争初期的危急关头,卢作孚指挥了被誉为“中国实业史上的敦刻尔克”的宜昌大撤退,率领民生公司船队为抗日战争作出了卓越贡献。1950年卢作孚拒绝去台湾,毅然从香港返回内地。1952年2月8日不幸逝世。

亲爱的凤凰网用户:

您当前使用的浏览器版本过低,导致网站不能正常访问,建议升级浏览器

第三方浏览器推荐:

谷歌(Chrome)浏览器 下载

360安全浏览器 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