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龙网讯(记者 隆准 实习生 莫冬梅)一个主展场,七个分展场,两个特别邀请展,两千余件美术作品让你看个够!今日晚间,华龙网记者从11日开幕的“第二届重庆青年美术双年展”策展人冯斌了解到,在时间、资金投入有限的情况下,结合重庆高等院校众多,美术专业资源丰沛的特色,本届双年展最终形成一个主展场,七个分展场的庞大规模,形成了艺术集群效应,七大分展场汇集了近五百人的二千余件作品参加展览。
主展场特别推荐
重庆地标—从丁誌的木刻地标看重庆
解读:解放碑、长江大桥、缆车等一个个地标改变着重庆城市面貌的同时,也塑造着这座城市的文化内涵。丁誌凭借其毕业作品木刻版画《重庆地标》被特别选入第二届重庆青年美术双年展。这些重庆人耳熟能详的地标,是重庆一个时代的缩影,如今,缆车已经成为记忆,解放碑也渐渐淡去,大都会、大剧院、步行街正逐渐成为我们的生活方式。高楼大厦拔地而起,而让我们“趋之若鹜”、成为我们记忆的“地标”却越来越少了。
1、四川美术学院专设分展场:
(1)心中的景致——今日美术馆“青涩创想”计划六周年回顾展
特别推荐:
心中的景致——沈凌昊的城市记忆
解读:来自复旦大学上海视觉艺术学院的沈凌昊,此次带来的摄影作品《心中的景致——上海》,曾在“独立宣言——2011“巨人杯”当代艺术院校大学生年度提名展”中获得了邱志杰—金奖。沈凌昊的艺术宣言是:“艺术创作是调和生活与精神的最佳途径,日常的生活经验以及过去的记忆经验对我的创作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思想的矛盾和冲突,心理的微妙感受在创作的过程中得以宣泄和思考,并试图达成和解。”年轻的艺术家作为城市化进程中的见证者,大多保持着与主流价值观梳理的状态和立场。沈凌昊所关注的城市是微观的,不是一个已经概念化、模式化的被世人津津乐道的繁华都市。而是用镜头去关注不一样的画面。他们进行这种冷静而普通的叙事,去叙述一种都市人从内心自发的感伤与迷茫。这样的镜头不免将年轻艺术家的生活态度和价值观念表露无疑。在这喧闹的现实中,沈凌昊以一种遣怀、坚守和憧憬的态度去面对。
(2)沙坪坝区纪念辛亥革命100周年美术作品展
特别推荐:
“残颜—他(她)们”——应金飞眼中的知识分子
解读:为纪念辛亥革命100周年,沙坪坝区特别举办纪念辛亥革命100周年美术作品展。此次展览邀请了去全国各地的艺术家参与。冯斌、张杰、徐光福等多位川美知名艺术家专门为此次展览创作了主题性艺术作品。作品都取材于辛亥革命这一历史主题,通过艺术再现辛亥革命时期的事件、人物,以此纪念这一伟大的历史时刻。中国美术学院版画系副主任应金飞描绘了傅斯年、梁启超、鲁迅等24位敢于向封建腐朽问责的思想家的肖像,作品采用肖像画的方式,画面呈现与普遍意义上的肖像画不同,而是一张张残缺的面容,作品命名为《残颜》暗示了思想家们的知识分子精神随着时间的久远也渐渐淡出了如今的社会生活,从而为作品赋予了当代意义。
2、重庆大学艺术学院专设分展场:
重庆市高校青年教师美术作品联展
特别推荐:
小日子——赵晓东的底层人文
解读:赵晓东是擅长对日常生活场景进行描绘的描绘的,这幅《小日子》区别于以往对农民工状态单一事件的描绘。而将不同的场景,不同的情境,不同的对象,不同的事件并置在了一张画面当中。画面当中的场景都是我们日常随时可见的,琐碎的不值一提,而正是那些琐碎的、日常的、不具形成意识形态的精彩恰恰也是艺术最纯粹的一种表达。作为川派的新生代画家,赵晓东画底层人群有着西南艺术师承的人文关怀传统,他用一种平视的视角去关注这些底层的劳动人民,去记录和发现他们的生活状态和生活经验。作品机理强劲、笔触有力、人物塑造体块感极强,其间颜料的厚度与性状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形成强大的视觉冲击力。
3、西南大学美术学院专设分展场:
西南向度——西南大学美术学院青年师生作品展
特别推荐:
1、嘈杂与秩序——谢光跃的写意风景
解读:谢光跃出生于1979年的海口,05年毕业于西南师范大学美术学院并留校任教至今。他的天赋在于发现嘈杂与和谐、陌生与熟悉、混乱与秩序,并将其糅合为一,丝毫无损其层次的丰富性。谢光跃画面是写意的,以当代的视角还原的山景让人目眩,然而天空却保留了平静,谢光跃在绘画技法上采用多种手法,用画刀刮涂,或大笔牵掣、点描、喷溅的粗犷敷色法。这需要在观看的基础上意识到嘈杂之上空白、踌躇、无为和等待的重要性,也需要克服技巧的困境和自我信念的挑战。
2、当下之“道”——李月林的人物画
解读:李月林不仅从事艺术创作、书画兼修, 山水题材在他的创作曾较为多见,同时也在从事理论方面的研究工作。本次展出的是2011年新创作的作品。李月林是个注重内修同时又对现实不断反思的画家,在他文章中曾有过这样的描述: “实际上,对于每一个生存在当代的中国艺术家,都不可避免地面临着两个既定的事实:一是传统艺术基因在现代的延续,二是正在进行的中西方现代艺术实验。我们在这两个事实面前,似乎觉得既拘谨又富有。”中国传统的宗教发展至今与现实碰撞面对之时面对的是“说法不一”的时代回应。本次展出的以《说法不一》命名的作品在艺术语言上突出了很强的书写性,用笔构图疏朗有力,同时又切入对现世的追问。
4、重庆师范大学美术学院专设分展场:
接力向西——重庆师范大学美术学院青年教师及学生作品展
特别推荐:
1、假想——黄茹的现实与梦境
解读:黄茹出生于70年代的四川,1994—1998年考入四川美术学院版画系。1998至今在重庆师范大学美术学院任教,现居重庆。《寻魂纪——卧马》是黄茹在07年到08年那批作品中有代表性的一幅。她在博客里写道:“代表我成家前的游离和臆想,那段时期飘忽而自我陶醉,矛盾重重,脆弱也坚强,画面即那个时期的故事”。毫无疑问,黄茹的艺术明确地表达了作者的个体经验,也留下了“新卡通”绘画的痕迹。在这一时期具有魔幻般现实主义的作品不论形式上还是观念上,都可以从艺术史上找到源头,从蒙克到马格利特,从弗里达到丹尼尔。尽管她的主题清晰,但是施画手法和不合逻辑的构成渲染了一种令人不安的奇异梦幻。在这批描绘假想现实的作品中,黄茹似乎在刻意捕捉不能预测的背景中瞬间的宁静。飞鸟、卧马、似地光的喷泉、与地面牵扯不清的精灵……无一不在画面中运行着我们记忆与想象的构造与氛围,表现着我们似曾相识的梦境。
2、冷静的关照——娄国强的人文写实
解读:作为出生于“65后”的艺术家,娄国强的作品显然受到了照相写实主义的影响。它兴盛于70年代的美国。这种风格的作品面前,观众们往往驻足不前,惊叹于画家们的高超写实能力,并饶有兴致地找茬画作中细微的手绘痕迹。根据现代哲学中的距离论的观念,传统的写实主义是注入了作者的主观激情,而照相写实风格的作品则不含主观感情、用大家共同的眼睛——照相机——来观察和反映。因而照相写实主义的作品严峻、冷漠,有自然主义风格。表面上看,它是对写实的回复,而实际上,它是对当代社会的某种揭示。正如此次参展的作品《孕》,娄国强正是用这样一种冷静的关照来描绘他的人文写实。
5、重庆三峡学院美术学院专设分展场:
“三峡艺术转景”艺术作品展
特别推荐:
1、消解传统抑或影射现实——阿兵川的绘画
解读:毕业于西师美术学院壁画专业的阿兵川85年出生于河南洛阳——坐落在此的龙门石窟是中国石窟艺术的经典代表。龙门石窟造像的雄健生动、纯朴自然映射了唐朝的社会风貌。而阿兵川作品中的佛的形象已经演化成百无聊赖的世人,毫无庄重神秘而言。似乎也在诉说着我们所处时代的价值信仰现状。分布画面中的没有次序感的笔触也在消解着来世与今生的神秘隔阂。佛教的轮回说衍生着种种现世规诫的教化条率,而现今已被钱权私利浸润一空。阿兵川通过人们对死亡的自意识、佛教的宗教感化等传统命题在这个时代呈现的新面貌夸张嫁接引发我们对人自身形而上的不断拷问。
2、无聊的憧憬——张宏伟的理想肖像
张宏伟于1967年生于重庆,1996年毕业于四川美术学院美教系,2001年结业于重庆大学人文艺术学院“绘画与设计”研究生课程班,现任教于重庆三峡学院美术学院。张宏伟的绘制了许多诸如此类的肖像作品。画中的主角都在不安与敬畏之间徘徊,他擅长营造幽闭的气氛,让孤绝深入人心,并尽可能放大视觉的有效性。他作品中表现出的回忆和幻梦般的画境,将弥漫在年轻人身体中的对理想与未来焦虑与无聊的憧憬、生命力与想象诉诸于离散而孤单的个体。画面在他笔下成为窥视的窗口。是记忆和幻想,而不是模仿。其作品多次参加国内各种展览,任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重庆美术家协会会员、重庆万州区美术家协会副主席。
6、长江师范学院美术学院专设分展场:
巴风·画语
特别推荐:
1、时代丹青——彭伟的《城市高速》
解读:青年教师彭伟的作品一直都深入时代的主题探讨人类社会共同关注的社会性问题。在他的画面中,硬朗的线条,单纯的黑白的色彩,规整的秩序背后是冷漠而无人情味的工业化、现代化枢纽。近大远小的沥青道路与轨道满是一条条碾压过的线痕。在他眼里,这些在平时生活中便利的交通成为了扭曲而压抑的精神通道。所有的一切都在沉默,但沉默的城市道路似乎让人变得焦躁起来。他把版画的特殊表现方式与他要表达的内容相得益彰的结合在一起,让我们思考这个时代的所特有的现代化境遇。
2、“渝情”于画——卢晓波
解读:卢晓波毕业于四川美术学院,曾是清华大学美术学院绘画系访问学者。卢晓波在艺术主题上通常倾向于表现渝东南地区以及他的家乡涪陵的自然民风之美。本次入选的他的近期作品《山寨清风》再一次体现了他对民风淳朴的山寨之风的向往。他把山寨人民热情活泼,热闹喜庆的场面用他擅长的简练而成熟的线条描绘出来。在艺术道路上,卢晓波长期坚持走写生之路,但并没有被客观物象所束缚,而是不断在超越自然,超越自我。他从现实主义绘画中一路走来,将对家乡美的赞喻之情融入现实主义的绘画,这是他绘画艺术中的独特之处。
7、重庆文理学院专设分展场:
渝西画派作品展
特别推荐:
1、都市困惑——彭友兵的都市表达
解读:“渝西画派”的艺术家利用版画的各种形式,反映和表现渝西和巴蜀地区的自然风光、渝西地域特色的内容。而与渝西画派的大多艺术家守望传统、描绘自然不同,彭友兵的作品中在保留了一些乡土气息之外,更多体现出的是对都市化进程的关注。他的作品《都市困惑》中,画面远处再建的高,近景中柏油路、人行横道与栅栏、牛群相互并置,不难让观者看出这些具有象征性的艺术符号。现今随着都市化进程的加快,农村、乡镇人口不断减少,反之城市人口的不断增加。人与社会、人与自然都需要一个磨合期,彭友兵正是想表达对这些社会问题的思索。
2、传统的守望——伍燕的版画语言
解读:伍燕的作品无疑是符合“渝西画派”创作理念和主题思想得。他的作品《四季荷》似是对版画传统绘画语言的一种坚守,也印证了“渝西画派”改变了中国当代版画艺术群体缺乏学院支撑的“民间”构成方式,更多地使用“学院”造型手法,以丰富的色彩作为主要造型手段,增强了套色版画的艺术感染力,开创了中国现代创作版画风格流派的新格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