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宫:从皇家禁地到庶民游赏乐园
资讯
资讯 > 正文

故宫:从皇家禁地到庶民游赏乐园

屋顶上的逊帝。1912年溥仪逊位时,还只是一个不到六岁的孩子,享受着“皇室优待条件”,在紫禁城中的生活可以说是无忧无虑。在故宫保存的溥仪照片中,甚至可以看到一张他站在千秋亭西侧房顶上的照片。(北京故宫博物院藏)

  1918年11月28日,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后,时任民国大总统徐世昌在故宫太和殿阅兵。

  1918年11月28日,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后,时任民国大总统徐世昌在故宫太和殿阅兵。

  1925年,故宫博物院成立,普通老百姓涌去故宫参观。(据北京文物局编《守望故宫》)

  1925年,故宫博物院成立,普通老百姓涌去故宫参观。(据北京文物局编《守望故宫》)

  1945年抗战胜利后,北平市民在故宫太和殿广场欢庆胜利。

  1945年抗战胜利后,北平市民在故宫太和殿广场欢庆胜利。

  20世纪30年代,故宫博物院藏品南迁途中。(资料图)

  20世纪30年代,故宫博物院藏品南迁途中。(资料图)

  2011年6月1日,台北,分藏两岸的《富春山居图》“合璧”展出。图为“合璧”后的《富春山居图》“剩山图”(右部)与“无用师卷”(左部)。

  2011年6月1日,台北,分藏两岸的《富春山居图》“合璧”展出。图为“合璧”后的《富春山居图》“剩山图”(右部)与“无用师卷”(左部)。

  珍宝馆的金制天球仪。  (新华社资料图)

  珍宝馆的金制天球仪。  (新华社资料图)

故宫,一个充满历史意味的名词。故宫本意是前朝的宫殿,是那些覆亡了的王朝的见证。

如今提起故宫,所指的是位于北京中轴线上的明清紫禁城,这是中国古代遗存至今唯一完整的皇宫,也是世界上最大的一座皇宫。1925年之后,这里建成故宫博物院,对普通百姓展览开放。在最近的几十年里,这里虽然不再是权力的中心、帝王的享受之地,但在动荡不已的年代里,故宫及故宫文物一直在上演着不落幕的时代悲喜剧。

天翻地覆 皇帝被逐出紫禁城

当武昌起义枪声响起的时候,全中国最受震撼的莫过于紫禁城的主人们了,包括小皇帝溥仪、主政的隆裕太后及一干满清权贵。清廷无奈之下请出袁世凯与革命军对抗,老谋深算的袁世凯周旋在革命军与清廷之间,说服溥仪退位。

1912年2月12日,隆裕太后颁布诏书,宣布溥仪退位,以此换来政治优待:溥仪保留封号,继续住着紫禁城的一部分,生活费用由民国政府拨给,照旧过着皇帝的生活。

按照约定,溥仪交出政权的同时,也交出了紫禁城大门的钥匙。紫禁城以乾清门广场为界,前朝三大殿的太和殿、中和殿、保和殿,与东华门内的文华殿、西华门内的武英殿归民国政府,为国有财产,交由新成立的古物陈列所管理。深宫内廷的乾清、交泰、坤宁三宫及东、西六宫到神武门的一片区域,继续由溥仪占用。这种划分是根据民国政府给与清室的优待条件,其甲项第三款是:“大清皇帝辞位之后,暂居宫禁,日后移居颐和园。”

尽管日子清闲自在,但是紫禁城已不再是往日的紫禁城了。1913年隆裕太后临死前,曾留下这样的遗言:“孤儿寡母,千古伤心,睹宫宇之荒凉,不知魂归何所。”

溥仪居住紫禁城内,一直与满清残余势力图谋复辟,且以赏赐、典当、修补等名目,从宫中盗窃大量文物,引起了社会各界的高度关注。1924年,冯玉祥发动“北京政变”,民国摄政内阁修定了皇室优待条件。修正后的优待条件第三条是:“清室应按照原先优待条件第三条,即日移出宫禁,以后得自由选择住居”。这才将溥仪代表的封建王朝,从紫禁城驱逐出去。

1924年11月5日上午10时,冯玉祥派京畿卫戍总司令鹿钟麟、京师警察厅总监张璧,会同李煜灜三人前往紫禁城隆宗门,代表政府决定和国民意志,传达修正清室优待条件。当天下午3时,溥仪不得不收拾行李,带着一“后”一“妃”婉容和文绣,乘坐小汽车离开了紫禁城。

禁门打开 故宫向老百姓开放

民国政府组织起了“清室善后委员会”,负责清理清皇室公、私财产及处理一切善后事宜。该委员会对故宫文物逐宫逐室地进行清点查收,事竣后整理刊印出《故宫物品点查报告》共6编28册,计有9.4万余个编号117万余件文物。据报告所载,清代宫廷遗留下来的文物包括三代鼎彝、远古玉器、唐宋元明之书法名画、宋元陶瓷、珐琅、漆器、金银器、竹木牙角匏、金铜宗教造像以及大量的帝后妃嫔服饰、衣料、家具,以及图书典籍、文献档案等。可谓金翠珠玉,奇珍异宝,天下财富,尽聚于此。

1925年9月29日,清室善后委员会决定,当年10月10日即武昌起义的纪念日成立故宫博物院。10月10日当天,故宫博物院成立大会如期举行。故宫,这座昔日帝王居住的城堡,其大门终于向人民敞开。这一天,无数的北京人涌进了紫禁城那扇封闭了五百年之久的大门,争睹这座神秘的皇宫及其宝藏,北京市内万人空巷,交通为之堵塞,此亦成为当天各大报纸的重大新闻。

山河破碎 故宫文物一路大迁徙

故宫开放以后,度过了一段平静岁月。可惜好景不长,“九一八”事变发生了,这不仅是中国现代史上的一个重大转折点,也是故宫博物院坎坷命运的开端。当时有人言“人人认为这是一件大事,日本人的野心,绝不会以得到我国东北为满足,平津难免有战事发生,文物的安全是大可顾虑的事。”让那么多文物搬离故宫和北平,在故宫博物院内部也有很大的争议,最后,个人情感不得不服从于国家大义:“文物,是我国数千年来的文化结晶,毁掉一件,就少一件,国亡有复国之日,文化一亡,便永无复国之望了。”

1933年2月5日晚,故宫文物悄然装箱南迁,用火车运往上海,尔后在南京建立文物库房,成立故宫博物院南京分院。1936年12月,总计多达19650箱的文物运至新建成的故宫博物院南京库房,算是安顿了下来。文物刚刚有了新家,1937年卢沟桥事变及上海“八一三事变”就发生了,“故宫文物,像逃难一样,往后方疏散”。这些故宫文物像众多黎民百姓一样历尽艰险,沿三路辗转迁徙至四川,分储于巴县、乐山、峨嵋山等地。

抗战胜利后,分散的文物集中到重庆,本该回归北京故宫博物院,但是到了1947年,蒋介石政权已感觉前景不妙,便把文物全部运回南京,1948年底至1949年初,将其中约两成的珍品文物运往台湾。1965年台北故宫博物院落成,成为台湾收藏、展览故宫博物院文物的处所。

60年后 两岸故宫携手办展

1949年起,万余箱故宫文物回归北京,故宫博物院进入了一个新的历史时期。1961年,故宫被国务院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87年,故宫作为中国至今保存最大最完整的古代宫殿建筑群,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人类文化遗产名录》。世界遗产委员会如是评价:“紫禁城是中国五个多世纪以来的最高权力中心,它以园林景观和容纳了家具及工艺品的9000个房间的庞大建筑群,成为明清时代中国文明无价的历史见证。”

然而,故宫的遗憾还是不言而喻。自1949年起,珍贵的故宫文物就分隔两地,使得两岸人民看到的都不是“完整的故宫”。2009年,在故宫部分文物迁台60周年之际,两岸故宫终于迈出了重要的一步。2009年2月14日,台北故宫博物院院长周功鑫率团访问北京故宫博物院;次月1日,北京故宫博物院院长郑欣淼又回访台湾。“一璧两分”、分置于海峡两岸的两座“故宫博物院”,在隔断60年之后终于握手。周功鑫在参观了北京故宫博物院之后说道:“以前都是单个地看文物,现在能看到文物当时所处的整体情境,真的很有感触,收获很多!”

作为两岸故宫合作的首个重要成果,2009年10月7日,北京故宫博物院与台北故宫博物院合办的“雍正-清世宗文物大展”在台北故宫博物院开幕,展期3个月,展品240多件,其中有37件属于北京故宫博物院的馆藏文物。这是新中国成立60年来,海峡两岸故宫博物院首次携手合作办展。历史在延续,两岸故宫博物院的故事也将继续。

□年轮

1924年

11月4日中华民国临时政府修正《清室优待条件》;11月6日清室古物保管委员会点验物品开始。

1925年

9月29日清室善后委员会召开会议,组织故宫博物院;10月10日故宫博物院成立。

1928年

故宫博物院3周年庆,院匾由首任故宫博物院理事长李煜瀛题写。

1933年

故宫博物院开始文物南迁。

1971年

7月5日故宫博物院恢复开放,军队宣传队撤离。

1991年

7月25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向故宫颁发《世界遗产名录》证书。

2002年

启动故宫百年来的大规模修缮,并将持续到2020年。

□细节

故宫博物院首亮家底

珍贵文物逾160万件

2011年1月26日,故宫博物院在北京举行新闻发布会,宣布经过7年的藏品清理工作,故宫首次摸清了家底:现有藏品1807558件,其中珍贵文物1684490件,一般文物115491件,标本7577件。

故宫博物院是在明清皇宫(紫禁城)和宫廷旧藏文物及遗存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博物馆,其藏品85%以上为清宫旧藏文物和遗存。由于文物数量众多、种类繁多、存储分散等原因,故宫博物院的藏品总数此前一直没有一个确切的数字。

彻底弄清珍藏“家底”,是故宫博物院一直为之努力并决心完成的一项工作。由于文物及遗存数量巨大、种类繁多、存储分散,过去对文物认识的局限性以及故宫博物院成立以来历经多次社会动荡等原因,故宫博物院的藏品总数一直没有一个确切的数字。本次藏品清理,已是故宫博物院历史上的第五次、也是最为彻底和全面的一次。7年间,不仅完成了原有在账藏品的“账、卡、物”核对工作,全面清理了文物藏品,而且,在“故宫学”整体保护、全面保护理念的指导下,将摸清家底与加强文物的安全管理、科学管理等工作结合起来,使文物管理水平得到很大的提高。

跨版撰文:庄向阳

亲爱的凤凰网用户:

您当前使用的浏览器版本过低,导致网站不能正常访问,建议升级浏览器

第三方浏览器推荐:

谷歌(Chrome)浏览器 下载

360安全浏览器 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