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18日下午,第六届世界华文传媒论坛进入大会发言阶段,来自世界各地的华文媒体领军人物各抒己见,畅谈华媒发展。图为印度尼西亚《国际日报》报业集团董事长熊德龙先生在发言。中新社发 张浩 摄
中新网重庆9月18日电(连肖)高鼻梁、大眼睛、雪白的发髯。放眼此间在渝举行的第六届世界华文传媒论坛会场,400余位海外华文媒体老总中,唯独《国际日报》报业集团董事长熊德龙的长相与其他人不同。
“我没有华裔血统,但我却是中国父母的儿子。”熊德龙这样告诉好奇的记者。原来,他出生于20世纪40年代末,生父是荷兰人,生母是印尼人,出生后被遗弃在雅加达一个孤儿院。八个月大时,他被在印尼的中国梅县籍商人熊如淡夫妇收养,取名熊德龙,寓意是“希望熊家能得到一条龙”。
在中国家庭里,伴随熊德龙长大的是司马光砸缸、岳母刺字的中国故事,普通话和客家话成为他的“母语”。熊德龙还有四个姐姐,其中三位都是父母收养的印尼孤儿。“尊老爱幼、互帮互助、百善孝为先,这些都是父母教给我的中国传统美德,也深深植入了我们姐弟的内心。”熊德龙说。
长大后的熊德龙继承父业,开始从商。20世纪80年代,他移民美国成为当地侨领,常为维护华人华侨利益而奔走。2001年,他在美国收购的华文报纸《国际日报》在印尼付梓,“弘扬中华文化”成为他追求的目标。
“没有中国父母,就没有我的今天,我对中国满是感恩。”提到中国,熊德龙说,他愿用毕生的努力回报中国。目前他在中国大陆捐建了30多所希望小学,并为多所学校修建了教学楼、图书馆、科技馆等。据粗略统计,他捐献中国大陆的资金约4亿元人民币,其中四分之一捐给了其父母的祖籍广东梅县。
“虽无华裔血统,但我却有一颗百分之百的中国心,这是父母给我的,他们教会了我堂堂正正做人。”年过七旬的熊德龙,提到早已过世的中国父母,依旧满目深情。
得知熊德龙在渝参加第六届世界华文传媒论坛,深圳电视人袁子弹专程赶到重庆。袁子弹告诉记者,他计划以熊德龙为人物原型,拍摄一部名为《亲亲我的中国爹娘》的电视剧。(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