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服务拓宽了生态移民创业发展的新路子
资讯
资讯 > 正文

金融服务拓宽了生态移民创业发展的新路子

“要是没有国家开发银行给我贷那5万块钱,我不可能成为村里的养牛大户。如今,房子也盖起来了,去年我用养牛赚的钱还买了辆红色小轿车,日子过得美呀!”感受到金融服务好处的生态移民黄占军满脸笑容地说。

“养牛收入好,咱就不用再出去打工了!”——黄占军

黄占军是宁夏中部干旱地区荒原上崛起的移民开发区——红寺堡区南川乡红阳村的村民。2004年,他同家人一起从南部山区泾源县大湾乡,移民搬迁到地处宁夏腹地的红寺堡。如今,7年时间过去,黄占军和他得婆姨马志梅,在红阳村可是“名人”。牛养得好,养出了门道,乡亲们养牛中遇到些什么弄不明白的问题,都爱找他俩指点指点。

黄占军移民前的生活咋过?山旮旯里种地地也少,靠天吃饭,一年到头老天爷不下雨的话,庄稼就收不上。大多数村民都靠在外打工维持生计,黄占军当然也不例外。

“养牛收入好,我再也不用出去打工了。今年,我准备再贷点钱,再养上30头牛,往后这日子会越来越好!”黄占军告诉记者,在他的带领下,移民到这里的乡亲们也都看到了脱贫致富的希望。“全村600户人家,如今平均每户都养着三五头牛。”

“红寺堡金融服务模式,很受当地干部群众的欢迎。”——梁文

梁文是国家开发银行宁夏分行的工作人员。他向记者介绍说:“黄占军夫妇养牛创业脱贫致富,是宁夏小额担保贷款扶持政策让广大移民群众受益的真实写照。

红寺堡区是宁夏同时也是全国最大的生态移民扶贫开发区。早在上个世纪九十年代中期,这里是国家重点扶贫开发工程“扶贫扬黄”工程的主战场。10几万生活在南部山区的贫困农民生态移民到这里,荒原上崛起一座绿洲。但一个时期以来,移民区内金融机构缺乏,金融服务短缺,制约了当地经济社会的发展,拖后了移民尽早脱贫致富的步伐。

针对这一问题,国家开发银行宁夏分行以“增强国力、改善民生”为己任,引入社会化机制模式,推进移民创业小额贷款,形成了“政府+银行+担保公司+龙头企业+经济合作组织+农户”的“红寺堡模式”,有效解决了当地经济发展和生态移民增收致富问题。

“红寺堡金融服务模式,受到当地干部群众的广泛好评。这一模式有效缓解了农民贷款难的问题,实现了扶贫与微贷款业务的可持续发展。”梁文说。

“我们的目标是,努力实现农村基层的‘金融普惠’。”——赵耀中

赵耀中,国家开发银行宁夏分行负责人。他将金融服务农村小额贷款助农增收的“红寺堡模式”和面向农村基层的“金融普惠”加以联系,进而得出这样一个结论:“红寺堡金融模式,显示了国家开发银行宁夏分行开发性金融的先锋、先导、先进作用。借助担保公司的组织优势,以促进贫困农户脱贫致富为目标,可有效解决‘三农’中至为关键的发展问题,从而实现面向广大农村的‘金融惠普’。”

放在国家支持“三农”发展的大政策、大背景来看,国家开发银行宁夏分行“推进农村‘金融惠普’”的大胆实践,无疑对推动农村金融服务具有十分积极的意义。

创新金融模式,强化金融惠农效应,推动农民创业致富,需要金融部门“大胆试”、“大胆闯”。我国广大农村特别是西部贫困落后地区的山区金融网点少、农民居住分散、抵押物缺乏,是不争的事实。国开行宁夏分行正是从这一国情、区情出发,高度重视“三农”问题,认真审视面向困难农民贷款所面临的风险和问题,破解小额贷款发放中的难题。他们经深入调查研究,专门制定出面向红寺堡提供金融服务的政策,对生态移民脱贫致富贷款一路绿灯,“见保即贷”,加速贷款审批速度,使更多农民群众得到宝贵的贷款支持。目前,国开行宁夏分行已向红寺堡区720户农户,8家龙头企业累计发放贷款4430万元。(记者周志忠 宽容)

亲爱的凤凰网用户:

您当前使用的浏览器版本过低,导致网站不能正常访问,建议升级浏览器

第三方浏览器推荐:

谷歌(Chrome)浏览器 下载

360安全浏览器 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