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物园是大自然开在城市里的“窗口”,人们通过这个窗口,与大自然亲密接触,了解认识大自然许多美好的地方,从而去更好地保护它,保护我们这个环境……这就是动物园保护教育的核心使命。
提到中国动物园的保护教育,“成都”一词不可回避。以情感教育为纽带,将保护教育融入更多感性元素;建立完善的保护教育体系,设计丰富多彩的教育项目……这些都是成都动物园叫响全国的样板经验。在成都市林业和园林管理局的大力支持下,自2000年与美国亚特兰大市动物园建立合作关系,致力于保护教育的研究和发展,成都就成为了全国最早开始涉足保护教育领域的城市动物园,中国动物园协会第一期ACT培训就是在成都动物园举行的。而经过多年来的发展,成都动物园的保护教育已发展成为行业带头人。
情感教育为纽带
保护教育融入更多感性元素
小时候去过动物园的“80后”,也许还记忆犹新,在每个动物标识牌上,都会“冷漠”地写着:这是怎样一种动物,叫什么名字,是什么品种,产自哪……等信息,用负责人的话来说就是,“这更像是一种简单的知识堆积,和在家背课本并没有两样。”
保护教育作为动物园最重要的职能之一,怎样引起参观者的共鸣,如何将其发挥到极致,真正的达到科普教育的效果,成为了成都动物园不断探索的方向。“从2000年以后,我们的科普教育则融入了更多感性的元素,通过人与动物情感的建立,让公众喜欢动物,从而去了解动物,最后达到保护动物的目的。这也是我们从国外动物园吸取的经验。”负责人举例说,“现在我们的标识牌上,更多的是图文并茂地介绍发生在这个动物身上的每一个故事,让老百姓对它产生感情,这样再融入一些科普元素的介绍,会更容易让人了解。不仅如此,现在的成都动物园中,共饲养了近300种动物,现在动物园里的许多动物,都有着自己的名字,诠释着人与动物的和谐相处的现实样本。”
在成都动物园有这样一组数据,记录着对于保护教育的努力:为了让公众及时了解到动物园及野生动物的更多信息,促进更多保护理念的推广和环境保护行动的实施,在五年内,成都动物园自筹资金约260万元专门用于保护教育项目,并支持保护教育研究项目在园内外的实施、教育场馆和教育展示设施的建设;共新制作了近200个展示说明牌、百余个动物标本。并于2006年投资70余万元建成了西南地区城市动物园里首家对游客开放的科普馆。“十一五”期间,成都动物园游客量约达到750万人次,其中有100多万为青少年,发挥了科普基地的重要作用,成为生态道德教育的重要场所。
“我们就是希望通过这样的情感纽带,让公众能够读懂大自然,热爱自然,在潜移默化中将热爱动物的情感渗透到思想中,并最终落实到身体力行的保护上。”负责人说道。
经验全国推广
保护教育成都起步最早
2000年,是成都动物园保护教育的发展史上最“浓墨重彩”的一笔,这一年,成都动物园与美国亚特兰大市动物园建立了合作关系,研究探索适合中国地方特色的保护教育项目,这也同时拉开了中国动物园保护教育的“序幕”。2006年6月由中国动物园协会和亚特兰大动物园主办,成都动物园承办的首届中国动物园保护教育研修班(ACT),共有全国28家动物园和环境保护机构的40余人接受外国专家的专业培训。ACT也是我国首个与保护教育相关的专业培训项目,为之后在昆明、北京、南京举办的第二、三、四届研修班提供了成功模板和经验。成都动物园也因此被称为是ACT的“摇篮”。不难看出,成都动物园的保护教育从初期起步到现在,已经发展成为全国行业内的带头人,不仅拥有了专业的保护教育队伍,建立了完善的保护教育体系,还设计出了丰富多样的教育项目:
“暑期保护站”、“川金丝猴主题月”……打“优势牌”,成都动物园开展了丰富多彩的特色活动;据统计,“十一五”期间共有12500多人次参与了“暑期保护站”系列教育项目;
“2008爱蛙年”、“2009鹤年”、“2010国际生物多样性年”……结合重要的节日和环保日,成都动物园开展了不同的教育项目,将保护教育变为常态化;
延伸保护教育的外延覆盖,成都动物园走进成都市10多所大中小学校和社区,开展形式各异、主题鲜明、内容丰富的教育活动;
自2006年10月与四川大学环保协会正式启动志愿者项目以来,成都动物园在全国率先建立起了志愿者管理制度,共招募来自成都大学美术学院、成都理工大学和成都医学院、成都树德中学约1070名学生参与培训,提供了7248.5小时志愿者服务;
……
从主题项目到学校项目再到志愿者项目,一组组镜头足以“诠释”成都动物园致力于保护教育的身体力行,而这样的“成都经验”更是让成都成为了全国动物园保护教育的带头人,是各地争先效仿的“样板”。中国动物园协会负责人就曾经评价说:“成都动物园水平高、很专业,作为教学组组长,为推动全行业保护教育水平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李凌翌 文/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