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色间谍张梦实:伪满总理之子的“潜伏”生涯
资讯
资讯 > 社会 > 正文

红色间谍张梦实:伪满总理之子的“潜伏”生涯

核心提示:张梦实是伪满洲国总理张景惠的儿子。1940年,张景惠把张梦实送到日本留学。张梦实在日本早稻田大学学习时,接触并喜欢上了马列著作,不久加入了中国共产党的外围组织“东北留日青年救亡会”。1943年,张梦实回国后被分配在长春情报小组,任务是获取日军严格保密的战略情报。

凤凰卫视8月9日《冷暖人生》,以下为文字实录:

解说:从豪门逆子,到地下组织的潜伏者,从流亡的战犯,到身着制服的看守,四十年风云变幻的历史,两代人情仇与聚散的传奇,陈晓楠独家采访,伪满总理大臣之子张梦实。

这时,如果不是屋里出现一个熟悉的面孔,我的笑话还不知道闹到什么地步,一个穿着整齐干部服的青年,笑眯眯地站在我们面前,小张的出现,使犯人们都活跃起来,死不了了,这个思想一在脑际出现,我的眼泪也就如同潮水一般,汹涌而至。

陈晓楠:刚才的这段文字,出自末代皇帝溥仪所著的《我的前半生》,1932年日本人在东北建立了伪满洲国,立溥仪为“康德皇帝”。1945年日本战败,伪满傀儡小朝廷的所有成员,都被苏军俘虏,而到1950年8月,苏联方面把这批伪满战犯交还给了中国政府。

据说,当时溥仪非常不想回国,因为他认为自己回国之后必死无疑,一路上他吓得魂飘魄散,丑态百出,8月5号溥仪一行抵达沈阳,自觉大限已到的他,进了房间就抓起桌上一个大苹果,开始大嚼起来,想着临死之前再尝尝这人间美味吧。

溥仪的紧张失态,让在场的中方人员哑然失笑,为了安慰他的情绪,当时东三省的主席高岗就传达了毛泽东和周恩来的一个指示,叫溥仪等人不必担心,好好接受改造,将来还可以为人民服务。随即又把一个年轻人也就是溥仪在自传当中提到的这位“小张”叫进了房间。

而就是这个“小张”的出现,让溥仪等人悬着的心彻底放了下来。那么这位如此重要的人物“小张”,又到底是何许人也呢?

伪满战犯被遣回国 溥仪害怕被杀丑态百出

解说:溥仪提到的“小张”本名张绍纪,后改名为张梦实,他正是伪满小朝廷的二号人物,总理大臣张景惠的儿子。1945年后,他和溥仪等人一起被拘押在苏联,1950年5月,张梦实与其他200名伪满战犯,被先期遣返回国。溥仪听说这200人一回国就都被枪毙了,所以自觉必死无疑。

张梦实:现在这个溥仪怕得不得了,怕得见简直是要疯了,我就进去了,进去以后就问我,哎,你说,听说你是这200人回来的吗?我说我是啊,他说有人说你们200人回来都被杀了,我说哪有这个事啊,我说我是200人里头,一个人都没有被杀啊。

陈晓楠:你说完了以后他什么反应?

张梦实:我说完以后,他就不这么闹了,他就比较放心了,这帮人并没有死啊。

陈晓楠:所以这一幕,其实也被他写到他那个自传里头去了,就是那个小张。

张梦实:对,他叫我小张。

陈晓楠:就说看到小张来了。

张梦实:对对对,那就是这个。

陈晓楠:那就是你。

张梦实:对了,小张就是我。

解说:此时,活着出现在沈阳东北公安部会见大厅里的张梦实,对溥仪等人就产生了重要的意义。他是总理大臣的儿子,他是一个被赦免的战犯,但在这个大厅里,却只有极少部分人确实地清楚张梦实另一个极为隐秘而重要的身份,他是共产党的地下工作者。

陈晓楠:整个这个过程中,你父亲还是不知道你跟共产党的关系?

张梦实:我始终不知道他知道不知道,我想大概不知道。

解说:此时的张景惠就站在张梦实的对面,溥仪的身后,在这特殊的场合,父子二人无法交谈,但这61年前的一幕,却就此定格为一个意味深长的历史瞬间。张景惠,1871年出生于辽宁农村,青年时代与张作霖拜为结义兄弟,张作霖发迹后,出任奉军副司令,1928年张作霖被日本人炸死在皇姑屯,与张作霖同一专列的张景惠侥幸生还。

同年,张景惠出任国民政府,哈尔滨特区行政长官。

现位于哈尔滨花园街的南岗博物馆,就曾是张景惠一家在哈期间的府邸。在这漂亮的洋房和宽阔的花园里,张梦实渡过了他锦衣玉食的童年。

张梦实:光这个佣人就好多啊,东北叫老妈子,除了这个以外,每一个房里边还有自己的丫鬟,另外还有一种人,类似我们这个家庭所特有的,就是食客,就是只吃饭不干活,住在我们家里头。比如说最典型的一个,有个叫张半仙,他过去很厉害,张作霖也找他算命。东北很有名的,到后来没落了,没落以后就跑我们家呆着去了。

解说:张景惠先后娶过七房妻子,唱戏出身的七姨太徐芷卿,是张梦实的生母,1922年张梦实出生时,父亲已经51岁了。

张梦实:实际上我是我父亲第二个儿子,好像我是独生子一样,就是因为大哥得病了,得性病,结果把鼻子烂断掉了,三分像人,七分像鬼,太难看了。所以我小时候最怕的是他,怕见他,像我到九岁还不会系裤子,当时跟我母亲有一个叫小凤姐,我大便的时候,她还得跟我来,跟我来系裤子。

张梦实童年锦衣玉食 父亲张景惠成立维持会

解说:父亲晚年得子,张梦实自然很受娇宠,但整日忙于抽大烟,打麻将的父母,只是在物质上百般遂意,并无多少时间陪伴。张景惠虽然长期位居高位,但不论在官场还是生活中,都以“老好人”著称。据说连家里的佣人,私下里对他都以“老头儿”相称。

陈晓楠:就是你小时候,你父亲在你心目当中是个什么样的形象,在你心目当中,是个什么样的人呢?

张梦实:这个老头从没和人在家里头,跟任何人吵过,我那些母亲有时候跟他吵啊,说些不三不四的,他自己抽自己水烟,不理她们,比我母亲好。

陈晓楠:怎么呢?

张梦实:我常常拿我母亲和我父亲比,我母亲我最反感她的就是她很忘本,她过去唱戏的,可是她到我们家以后,从来任何人不许提这个唱戏。

 

解说:皇姑屯事件后的东北局面极为复杂,张学良、民国政府、日本人、苏联人、共产党各种政治势力在此交汇,张景惠看似平静的特区长官生涯,实则暗潮涌动。果然,1931年九一八事件,时局突变,张公馆的气氛顿时微妙了起来。

张梦实:九一八给我印象最深的,就是到我们家里头来的人非常多非常多,有坐汽车的,有骑马的,有步行的,主要的是这么三股人,一种人希望抗日,拉我父亲。另外一个日本人拉我父亲,希望他不打就可以进入哈尔滨。第三种就是他的一些部下,征求他的意见,到底我们怎么办。

陈晓楠:那你父亲当时的情绪是怎么样的?

张梦实:我看他是很矛盾,我看他是很矛盾,有这么三股力量,怎么办。他说,看看再说吧,他就说了这么一句。

陈晓楠:乱世当中其实人是很焦虑,很焦灼的。

张梦实:对,他很焦灼。

陈晓楠:那时候你还不明白是怎么回事?

张梦实:我不明白怎么回事,我心想这干什么呢?我们家从来没这么热闹过。

解说:当时年仅九岁的张梦实自然不知道,在那几天当中,父亲做出了一个一生中最重要也是最可悲的决定。不久张景惠在哈尔滨成立“维持会”,日军不费一枪一弹侵占哈尔滨。1932年3月,伪满洲国成立,张景惠举家迁往长春。出任伪满参议长和军政部长,而少年张梦实离开了哈尔滨,也离开了无忧无虑的小少爷生涯,迎接他的将是波云诡谲的未来。

父亲出任伪满要职 张梦实倍感屈辱离家出走

解说:这张珍贵的合影,见证了少年张梦实身边最重要的几个人物。左边的两人是父亲张景惠和母亲徐芷卿,而右边的这个年轻人则扭转了张梦实的一生。丁非,本名张绍维,张景惠大哥的独子,这个比张梦实大六岁的堂哥,彼时正是一个进步学生。他的出现,使封闭在豪门中的张梦实第一次认识到了窗外的世界。

张梦实:苏联一个领事馆住在哈尔滨,你看它那个旗帜,它那个旗帜对我也挺有影响的,我最初不知道,我说怎么这个旗这么怪啊,人家别人旗有星星啊什么这样,我说它怎么有一个好像是刀子似的,还有一个锤头,这是个什么。我就问我的堂哥,我堂哥他说工农,就是苏联它工农掌握政权。我说什么是政权呢?一下子把他问住了,哎,政权就说了算。

解说: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张景惠投靠日本,他先是成立维持会迎接日军侵占哈尔滨,继而奔赴长春,在伪满傀儡朝廷里出任要职。

张梦实:当官的话,这个称呼也变了嘛,这我当然知道了,坏了,我说我们家里本来很好的家,我们家怎么变成汉奸家庭了。

陈晓楠:那是谁告诉你的呢?

张梦实:我哥哥跟我说的呀。

陈晓楠:你那时候多大呀?中学了。

张梦实:那时候我9岁了。

陈晓楠:9岁,9岁你就明白汉奸是什么意思了吗?

张梦实:9岁我知道汉奸不好啊,我也知道亡国奴了。

陈晓楠:你第一次听说你什么感觉?

张梦实:那当然,我就轰一下,原来我还挺羡慕我父亲的,特别是有的时候穿上那个军服很漂亮,肩章很大什么的,还很威风很欣赏。

陈晓楠:父亲原来形象在你心目当中还是挺高大的。

张梦实:原来还是有点高大的这个意思吧,这一下子都没了。

解说:1935年,张景惠又接替郑孝胥成为伪满洲国的总理大臣。由于出身草莽,年轻时曾卖过豆腐,更加之张景惠以对日本人言听计从,唯唯诺诺闻名,因而被民间讥讽为“豆腐匠总理”。

陈晓楠:比如说你回家再见到你父亲什么感觉?

张梦实:那不一样了,不愿意见到他,实在不愿意见,就感觉着很别扭,很不是滋味,什么滋味我也不知道。但是有的反过来,我受讽刺,你就是汉奸的孩子,你还威风什么呢?人家不说这个话,可是从各个方面来讽刺你。

陈晓楠:比如会有什么样的行动?

张梦实:有的时候就欺负我,无缘无故就搥你一下子,搥你一下你怎么着。

陈晓楠:所以你那时候其实能意识到同学们可能是针对你。

张梦实:那当然意识到了,也只好忍气吞声了,你是不是汉奸儿子?这个问题我自己是明镜似的,我是啊。

陈晓楠:那时候心里有点恨你父亲吗?

张梦实:那当然了,那当然了,我曾经跑过一次,我就给我俄文老师留了一封信,我要不留信就好了。他们就根据这个,往所有的卡子都拍了电报,而且把我这个人的特征写上了,那特务一找就找着我了。

张梦实赴日留学 受堂哥影响加入红色组织

解说:离家出走的少年张梦实在中朝边境的新义州被父亲派来的人截回,但内心的苦闷却茂盛地滋生着。他只有从巴金的《家·春·秋》这样的小说当中找寻出走樊笼的路。1938年,16岁的张梦实收到了一封来自日本的信件,信正是这个家族中唯一让他感到清新的堂兄丁非写来的。原来丁非高中毕业后,进入日本早稻田大学留学,他鼓励张梦实一同前来,学习日本先进的文化,两年后18岁的张梦实登上东渡日本的客轮,他终于走出了让他倍感压抑的家门。

张梦实:早稻田大学它有一个俄罗斯文学系,主要是讲苏联的文学,我喜欢,但是我一到日本一打听,他们给取消了,因为这个系不可能不牵扯到苏联一些文学,它取消了。

解说:无奈之下,张梦实只好改选了法律系开始学习,而更让初到日本的他苦恼的是,一向与自己亲密无间的堂哥,竟然开始疏远了他。

张梦实:我大哥经常找他有一些人去,我就到他那屋,进去以后有的时候碰到他的屋里有人了,我进去以后人家就不说话,我大哥也不说了,那个客人也不说了,我说我们两个人从小长大的,无话不说,怎么这个时候他对我这么冷淡呢?不对头,我就偷听了一次。

陈晓楠:隐隐约约听到点什么呀?

张梦实:我听到点什么呢?资本有机构成,什么什么,我根本听不懂是怎么回事,不听了,不听了然后我这个心里憋一个火,我也不好问他。

解说:满心苦恼的张梦实一头雾水,只好回到自己的宿舍,在百无聊赖中翻开书籍,当他看到高尔基的名著《母亲》中的一个片段时,忽然恍然大悟。

张梦实:母亲呢,平常儿子也是来客人以后,说些个话,老太太也不懂,慢慢地老太太知道了,他们是搞秘密工作,反当时沙皇的工作。

陈晓楠:您也对上号了。

张梦实:哎哟,我一下我这脑袋马上就开窍了。我说难道他们是不是也是秘密工作的,不久我大哥就找我,现在有些好书,好书但是一个人看不行,一个看有时候看不懂,必须两个人看,两个人看呢可以讨论,看什么呢?艾思奇写的《大众哲学》,那么也就是马克思主义的哲学了。这慢慢以后他就告诉我了。他说我们是有一个组织,有一个小组,这个小组专门就读这些书,后来他就很快介绍我,也加入这个新知识研究会了。

解说:原来,堂哥丁非是一个秘密小组,“新知识研究会”的成员,而这个新知识研究会,即共产党领导下的东北情报组织,“东北青年救亡会”的东京分会,他们以读书会的名义,发现并聚拢在日留学的进步青年学生。就这样,在丁非的引领下,张梦实走上了一条在他看来满眼光明的道路,革命。

陈晓楠:参加这个读书会以后,你自己的精神状态是什么样的?

张梦实:我自己的精神状态非常好,就是我已经有一个时期了,比较苦闷,就是找不到出路,比如说我和家人这个矛盾怎么解决,我就感觉着我眼前一亮,亮什么呢?我也找着出路了,出路什么呢?抗日。就是你有一个真正的奔头,你就是要为这个努力,人活这一世应该是这样子的,应该为点什么,应该为自己的信仰。

陈晓楠:这是一种挺幸福的感觉是吧?

张梦实:我反过来我看,好像我过去那完全是个废人。

 

解说:就这样找到了新生的张梦实,在日本度过了充实的两年。1942年20岁的张梦实回国度暑假,他万万没有想到,此时迎接他的,竟是一门“美好姻缘”。

张梦实:我母亲一定逼我要定亲,就定了,究竟是张三李四要定了,然后叫我去再看一眼这个,我说我不看了。我说我心里头有一个人了,她说谁,我说徐明,她一听徐明,那她不。

陈晓楠:她很惊讶吧?

张梦实:她非常惊讶,因为徐明是什么人?徐明是她从我们家里赶出去的人。

解说:张梦实的回答令母亲又惊又恼,儿子竟然背着自己私定终生,而他心有所属的那个意中人,竟又是自己最想不到,也最不愿接受的一个女子。

丫环性格倔强被赶出门 张梦实与其结下姻缘

解说:照片上的这个少女,名叫徐明,1942年,20岁的张梦实正是为了她,而违抗母命,坚决不去相亲的,但二人的姻缘还要从四年前说起。

1938年,母亲的贴身丫鬟小凤姐即将出阁,家人从妓院中买来一个十岁的小姑娘,接替小凤姐。

张梦实:我母亲一看这小姑娘还行,就问她两句话,她说话也很清楚,北京的口音,说你有名字没有?说我也没什么名字,说我给你起一个名字吧,叫大俊吧,就这样把她留下了,就是听电话,打牌的时候,叫她伺候牌局,怎么伺候牌局呢?比如说打牌四个人,打牌吧,都要沏水吧,都要弄水果吧,给人家拿一个湿手巾,人家擦擦脸就这么一套。

解说:然而就是这个出身卑微的小丫鬟,却引起了小少爷张梦实的注意,并对她刮目相看。

张梦实:就有一次我的印象比较深,我一进屋我看我母亲拿一个掸子就反过来拿这个掸子打她,她就跪在那个地方,说,是不是错了,是不是错了,说,她不说,她眼泪都含着,嘴闭着,不说。我说你说一声吧,说一声我错了,你说一声,我说太太就不打你了。我说的这个话,她像没听着一样,她仍然是这样挺着,最后我母亲打累了,我母亲说滚吧,滚吧。

这次以后对我印象很深了。哎哟我说我还真没过,因为我们家里丫鬟很多,不要说打啊,只要一跪下就知道太太生气了就服软了,明明是没有错也认了,没有一个像她这样的,就是不说错,就是一句话不说,你打吧。本来我是怜悯她,我这个怜悯心没有了,佩服她了,我在佩服她,我说这真是好样的,因为我小时候有这么一个劲头,我愿意弱者变成强者。

解说:从此,张梦实就开始留意起大俊,他发现小姑娘不仅性格倔强,并且聪明好学,于是他就经常把大俊叫到房间,教她识字、绘画。然而母亲却容不下这个不服管教的小丫鬟,不久就把大俊赶出家门。张梦实背着母亲,将大俊送到长春去读小学,留学日本后,张梦实还从自己每月的生活费中,节省出一笔钱,继续供大俊读书,并给她起了一个大名叫徐明,取徐徐光明之意。

陈晓楠:送她上学那时候,她已经感觉到您喜欢她了吗?

张梦实:她隐隐约约地感觉到,隐隐约约感觉到,念了一个学期以后,突然间给我来信,她说,从下学期开始,我不念书了,我考东北助产士学校,她后来把她想法跟我说了,我同意了。现在张绍纪跟我好,我可以靠他,如果万一张绍纪这个少爷他看上别人他不跟我好,即使跟我好,我也不能够老靠着人家,我应该不是念书,应该找一个地方学一门技术,我自己养活我自己。

张梦实成功收获自由婚姻 受命回国参加抗日

解说:在鸿雁传书中,两颗年轻的心渐渐走近,但在1942年的暑假,张梦实却要被迫面对母亲给他安排好了的亲事,情急之下,张梦实只能坦白,他和徐明的感情。

张梦实:她完全没有想到,非常惊讶,她说根本不行,你不用想,我不行,你父亲也不行。我想,哎呀,怎么办,哎,后来我想,我父亲不一定不行。因为什么呢?因为我父亲,七个姨太太什么样人都有,有唱戏,说大鼓的,什么人都有,所以他把这个事情看得起码没有那么严重,我就找我父亲去了,他呢,对徐明印象还不是太坏,不像我母亲那么坏。

撵走她也不是我父亲撵的,他就反问了我一下,你自己心里已经定了,还是怎么的?我说我已经定了,我说我非她不娶吧,我父亲一听,这个可以吧,他说可以,这一下子我母亲没有说的了,同意了她也没完全同意,她又出一个点子,她说这样吧,你光明正大娶一个第一房就是说,叫徐明当二房,她想这个意思,我说你别来这事,我说你苦头还没吃够啊,你是我爸爸七姨太,你还没吃够?你还没看到我们家这个乱劲吗?你还往我身上弄?我说我不干。就一个人,就徐明。

解说:1943年,张梦实和徐明结婚,父亲张景惠还给他们操办了一个体面的婚礼,一个少年和一个丫鬟的结合,在当时即引起了一部分人的非议,也被一部分人传为美谈。

陈晓楠:从一个九岁还不会自己提裤子,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小少爷,到对自己的出身倍感压抑、屈辱,以致离家出走,出国留学,最终加入到一个秘密的地下组织,成为一名恩冒着生命危险去抗日的进步青年。

从对父亲崇拜有佳,对母亲言听计从到奋起反抗,争取到自由独立的婚姻。20岁之前的张梦实身上可以说刻下了二十世纪初中国青年最典型的烙印。

在巴金的《家·春·秋》,曹禺的《雷雨》,老舍的《四世同堂》等等,众多的那个时代的文学名著身上,我们其实都能看到像张梦实一样的身影。当然了,这些作品往往都以青年的出走,作为一个暗含明光寓意的结尾。

不过张梦实的故事,到这里却远远没有结束。等待20岁之后的张梦实的,其实将是更加传奇,也更加起伏跌宕的人生。

解说:由于美国的加入,二次世界大战的局面发生倾斜,1942年起,日本各大城市就不断遭到美军轰炸,已经加入进步组织的张梦实和丁非等人,接到命令,从日本回到东北,进入真正的抗日战场。

陈晓楠:当时给你的明确任务是什么呢?

张梦实:当时给我的明确任务就是要了解和掌握敌伪上层人物的动向。

陈晓楠:利用你的优势。

张梦实:利用我的优势。

陈晓楠:等于带着这个任务重新进入到这个大家庭里。

张梦实:对对对。

陈晓楠:又完全不一样了。

张梦实:那完全不一样了,不是说我和家庭搞得更坏了,就是说搞得更融洽了。

陈晓楠:为什么呢?

张梦实:就是因为我要利用他们嘛,更好地利用他们。

解说:从一个豪门家族的逆子,到父亲身边的潜伏者,从与伪满战犯同行,到战犯管理所的看守,请继续收看,伪满总理大臣子张梦实下集。

亲爱的凤凰网用户:

您当前使用的浏览器版本过低,导致网站不能正常访问,建议升级浏览器

第三方浏览器推荐:

谷歌(Chrome)浏览器 下载

360安全浏览器 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