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共产党员的修养》(以下简称《修养》)是刘少奇同志在抗日战争时期的重要著作,是中国共产党思想理论建设史上的重要文献,是一部创造性地把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时代特征以及中国传统文化优秀成果相结合,引导共产党员按照党的性质、时代要求,不断加强修养,进行自我完善的重要读本。
当年《修养》是时兴。《修养》一文最初诞生于1939年7月。原是刘少奇在延安马列学院作的演讲稿,他根据自己党内生活的长期观察和体验,围绕毛泽东1938年10月在中共六届六中全会上提出的“中国共产党的马克思主义的修养”、要求共产党员成为各条战线和各种工作模范的论题,针对当时大量发展党员(如晋察冀边区的晋中、冀西两区的党员在一年之内就有几十人发展到8000多人),全党的思想状况既活跃起来,也更加复杂起来的现状,运用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立场、观点和方法,批判性地吸收传统文化的精华,系统论述了共产党员加强马列主义理论修养、思想意识修养和组织纪律修养的必要性和重要意义,详细阐述了共产党员修养的内容和方法,列举了党内各种错误思想意识,分析了产生这些错误思想的来源,提出了对待党内各种错误思想应采取的态度,也提出了做一个模范共产党员的具体标准。刘少奇的演讲,受到了热烈欢迎,学员们反映极为强烈。张闻天认为刘少奇的讲演很好,所讲的内容正是当时广大党员迫切需要的,就请刘少奇把演讲稿整理成文。毛泽东认为“这篇文章写得很好”,应当尽快发表。于是《修养》由张闻天主编的《解放》分三期在周刊上发表。同年11月7日在延安由新华书店首次出版了单行本。
后来《修养》成时髦。党性修养不是“一劳永逸”的事情,而是与时俱进的问题,是每个党员干部终身的必修课,只有不断地加强党性修养,才能提高党员干部的素质,保证党的先进性。70多年来,我党一直非常重视加强党员的修养,《修养》一直是中国共产党对党员进行思想教育,提高党员政治觉悟的重要文献。《修养》尽管也曾一度被批为“黑修养”,但瑕不掩瑜,影响深远,多次出版,历经几十年,经久不衰,先后印刷数十次,总印数以千万计,其中1949年刘少奇对该书作了第一次校阅修订,由解放社在北平出了修订第一版;1962年9月到12月,修订再版的《修养》单行本就发行近500万册。1981年该文又编入中共中央文献编辑委员会出版的《刘少奇选集》上卷。在开展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中,《修养》仍是必学文献。同时,该书的英文、日文、捷文、荷文、西班牙文等多种译本也先后在几十个国家发行,影响巨大,特别是中国共产党在国际上有了深远的影响,对国际共产主义运动产生了很好的影响。邓小平称刘少奇《修养》一书和其他关于党的建设的著作“教育了全党的广大党员,是我们党的宝贵财富。”
明天《修养》仍时尚。《修养》创造性地建立了共产党员党性修养的系统理论,填补了马列主义建党学说的空白,在中国共产党思想史上第一次完整地提出并且阐明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必须与党性修养融为一体的历史必然性,并从每个党员应该怎样加强自己的思想意识修养和党性修养,确立共产主义的理想信念,培养共产主义道德品质,从有效地贯彻执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角度,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答问题,这对党的建设具有永久性的价值和永恒性的意义。可以说,党员修养是党的建设的一个永久性课题,今天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加强党员的修养,更成为关乎中国共产党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实施“十二五”规划,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和共产主义远大理想的重大理论与实践问题,特别是胡锦涛总书记曾经强调,“各级党委要把加强领导干部党性修养、树立和弘扬优良作风作为重大政治任务抓紧抓好;各级党组织要把加强领导干部党性修养和作风养成落实到党要管党、从严治党的工作和措施上。”因此,加强修养是中国共产党以及每一个党员自身建设的永久任务,而《论共产党员的修养》则是在践行这一永久性任务中,必将长久地发挥作用。
《修养》哺育了几代共产党人,对提高全党党员素质、增强党性锻炼,为保证党在重要历史时期的思想统一,进而取得决定性胜利起到了重要的作用。“我们的党员,不但要在艰苦的、困难的、以至失败的革命中来锻炼自己,加紧自己的修养,而且要在顺利的、成功的、胜利的革命实践中来锻炼自己,加紧自己的修养。”这类预言警句胜于黄钟大吕,穿越时空,掷地有声,意味深长。
【本文选自“中国共产党新闻网·七一社区” ,点击查看原帖】
(责任编辑:谢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