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节中的传统与变化,还有你不知道的炮龙节 | 春节见闻
资讯
资讯 > 正文

春节中的传统与变化,还有你不知道的炮龙节 | 春节见闻

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很多人都说春节变味了。

作为90后来说,春节最原始的样子就是买很多糖果和零食,塑料玩具枪和压岁钱红包。塑料玩具枪可是地位的象征,从体积、造型、射程都可以比较一番。而压岁钱最后可能都会被父母收走,但是压岁钱越多,自然也会越开心。

每个地方不同,春节期间的习俗也不同。小时候在电视看到的,北方过年吃饺子,南方过年吃汤圆。北方过年有庙会,南方春节有花市。曾经唯一的相同点就是,除夕的晚上一家人围着看春晚。

看春晚是我从有记忆开始,每年的保留节目,一家人会在晚上八点钟准时聚在电视机前看春晚。赵本山是我最喜欢的演员,对于我自己来说,赵本山的节目之后,春晚已经结束了。而对于我父亲那一辈人,是一定要听到《难忘今宵》的。

0点跨年的时候,不管在哪家串门,0点前必须要回到家里的。放鞭炮和眼花,在噼里啪啦的爆竹声中迎来新的一年。“爆竹声声辞旧岁,烟花纷纷迎新年”大概说的也就是这样。

随着年龄的增长,也听到很多人说春节变味了。不可否认的是,很多春节期间的习俗的确没有了,比如街边的爆米花、富有当地特色的春集游行,而长大之后也没有再收到压岁钱。但是阖家团聚对于我来说,一直都是未变的,也是每一年最期盼的。

从这个意义上来说,我认为春节还是没有变的。不变的还包括许多历史传承下来的传统。

宾阳是我的故乡,炮龙节是当地春节期间的传统节日,也是全国罕见的春节狂欢夜。炮龙节源于何时,宾阳人说不清楚,宾阳的县志也并没有明确的记载。有一种说法是,炮龙节是在清朝期间,从广东的卢姓3兄弟传到宾阳芦圩镇,现已有300多年的历史。宾阳三联社区的居民,常为“炮龙节最早就是从我们三联社区兴起的”而自豪。 

下午6:40炮龙会在老庙举行开光仪式,两名青年舞着子珠和财珠,带领龙头靠近窗口开光。拿鸡的长者咬破鸡的羽冠后,用鸡血对准龙嘴内含的龙珠涂血,炮龙老庙一位主持撕开遮盖鸡眼睛的布。开光仪式完成之后就是正式的炮龙节,家家户户和过往游客都将手中的鞭炮点燃,并扔向龙身,寓意摒弃之前的晦气,祈求来年的幸福安康。以往炮龙节一直会持续到第二天的早上六点钟,随着参与的街道社区越来越多,提前到凌晨两三点钟就能结束。

在成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后,宾阳炮龙节吸引了更多的关注,节日当天从全国各地涌入的游客数十万,也是这个安静的小城难得热闹的一段时间。

在和一位来自江西的朋友讨论故乡春节的特色的时候,她也会谈到江西当地也有类似的节日,只不过她的家乡习俗是早上舞龙,而我的家乡舞龙则是在晚上,形式也不尽相同。

炮龙节当天的中午会有彩架游行。彩架游行队伍一般都由8头雄师(每头狮子附带悟空八戒两个木偶引路)、2条长龙在阵阵锣鼓声和鞭炮声作前导“开路” ,随后紧跟各大主题的“彩架”入场,如“莲花飘香”、“大战洪洲”、“梁祝姻缘”、“三姐传情”等各大主题彩架,一般装制6、8、12台不等,伴随主题彩架之后还有孔雀队、昆虫队、彩灯、音乐柜等,队伍有350米至600米

长。(每台彩架由4人肩抬,彩架上有数名3~9岁左右的儿童扮饰的某一特定情景的形象造型,或坐或立,手里还有伴剑、弓、刀之类的小道具,装配巧妙,五彩缤纷)。 

在下午,则是当地非常特色的灯酒。灯酒本是旧习俗,灯酒本是“丁酒”,是一年来有喜得贵子(民间也叫“添丁”)的人家为了表示庆贺,献出阉鸡等好菜好酒宴请邻居街坊共同庆祝,同时希望来参加的各家各户也人丁兴旺,来年喜得贵子事业兴旺发达。在古代封建旧俗中带有重男轻女之意。

到现在,吃灯酒则是同街道社会的家家户户共同出资。“丁酒”仍是原来的“丁酒”,仍有街道社区中,当年喜得贵子的家庭共同出鸡、鸭、猪头为主(一般占所有费用30%左右),但灯酒节却赋予了街道社区里人们联络感情、邻里沟通往来的一个很好平台。很多外出奔波、读书工作的人、很多街道里平常往来较少的人,趁着这个过年灯酒节的机会聚在一起叙旧以联络感情。

根据记载,灯酒的历史比炮龙节更悠久,已经流传了五百多年。

说到这里,我突然想起家里一位长者说过的一句话:“微信和外卖,在这个小城市来说是对人性的挑战。”他因为微信的出现,不得不在将近60岁的年纪去学习如何使用智能手机。

在小城市,人们往往信奉面对面的交流更能增进感情,空间和距离往往不像在大城市那般成为见面的阻碍。然而互联网的深入普及和应用,拥抱互联网也让一些传统和生活习惯在悄悄发生变化。

2014年的春节,微信推出的“红包”让微信支付一炮而红,“红包”也成为春节的特色之一。

“发红包”和“抢红包”是春节期间最流行的词句,喊一句“发红包了”就能瞬间吸引很多关注。在一定程度上,给用户带来了很多的乐趣,但这种过度消耗用户注意力的游戏,也引发一定的争议,春节期间低头族越来越多。

以往走街串巷拜年的方式基本没了,人们乐衷于在各大微信群里互相拜年和抢红包;以往春节约着见面的情景而不见了,而是在微信上完成。

这其实并不是微信的问题,如果没有微信,也会有另外一个类似的app出现。所以说这只是时代在发展带来的必然结果。外卖也是这样的道理。

不过在这座小城市,还是更应该欣喜于看到互联网带来的积极一面。比如互联网创业在这里也开始生根发芽。美团外卖在这里最大的竞争对手不是饿了么,也是土生土长的本地外卖服务——队长外卖,连客服用的都是当地方言,加上符合当地生活习惯的7*24小时外卖服务,都颇受用户的欢迎。

淘宝在农村推广的村淘,也让不少农户能方便直接的把自己的产品外销出去,比如说土特产、本地大米或者是手工艺品等。

再说到滴滴,当地政府为保障交通安全取缔了特色的地方交通工具,滴滴的到来则提供了新的出行方式。身边很多人都选择成为滴滴的顺风车或者快车车主,短途或者跨城出行,现在很多人都会提到滴滴。甚至连我父亲,在无法驾驶的情况下,都会说“帮我叫一辆滴滴。”

就是在这样的遵循传统和拥抱变化的冲突中,我们迎来一个又一个春节,经历一次又一次的团聚。就像每一次聚在饭桌上,总是那些人,但是每次都有一些新的故事和经历一起分享,这是好事。

最后,祝凤凰网科技的各位网友春节快乐。

新鲜有料的产业新闻、深入浅出的企业市场分析,轻松愉快的科技人物吐槽。

凤凰网科技(ID: ifeng_tech),让科技更性感。

亲爱的凤凰网用户:

您当前使用的浏览器版本过低,导致网站不能正常访问,建议升级浏览器

第三方浏览器推荐:

谷歌(Chrome)浏览器 下载

360安全浏览器 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