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1年5月1日,毛泽东和林彪最后一次登上天安门城楼。这是当时唯一的照片。
“文革”期间,林彪总是以这样的姿态跟随毛泽东出现在公共场合。
钩沉
1971年“五一国际劳动节”,林彪毫不掩饰对毛泽东的不满情绪,在天安门城楼上将两人的紧张关系公之于众。
文/顾保孜
图/杜修贤
按照惯例,“五一”和“十一”,党和国家领导人都要登上天安门城楼与民同庆。1971年的“五一”也不例外。为防止出问题,杜修贤和过去一样,下午就到天安门城楼检查拍摄的灯具,防止曝光不足;因为有毛主席出场,他们不能多用手里的闪光灯,以保护他的眼睛不被强光刺激。
“林副主席身体不好,上午才参加了中山公园的游园活动,晚上还能来吗?”杜修贤心里琢磨着,似乎有种预感,林彪会不会不来?
1970年8月,林彪从庐山回北京后,好像精神状态不佳,几乎都在北戴河养病。工作人员私下里嘀咕,说林彪其实没什么病,主要是和主席闹意见。主席没同意他当国家主席,他就有情绪。
夜幕终于落下,暮色沉沉。天安门广场上却人声鼎沸,锣鼓喧天。
烟火晚会就要开始了,毛泽东率先走向城楼的平台。他坐在中间圆桌的东首,紧挨着的是西哈努克亲王,董必武坐在西哈努克右侧……
这时杜修贤发现最西侧的位子怎么空着?这不是林彪的位子吗?自从庐山会议后,他再没有见过林彪,只知道他身体不好一直在北戴河休养。这时杜修贤看到,坐在旁边圆桌前的周总理也在左右环顾寻找林彪。周总理不停地看表,浓浓的眉头凝了结,他派秘书去打听林彪的下落。
终于,林彪慢条斯理地走了进来。5月的天,他披着一件军呢大衣,皱着眉,一脸枯寂的样子。了解林彪底细的人都知道,林彪战争年代负伤曾经用吗啡止痛,结果上了瘾,后来不用就不行。果然这天晚上,林彪也因身体原因,不想去城楼,是周总理电话再三请他出席晚上的活动,他才不得不来。他冷僻地落座后,一句话没说。和近在咫尺的毛泽东没有握手,没有说话,甚至没有看一眼,只是一味地耷拉着焦黄的脸……
拍电影的记者还在对着毛泽东的方向调试镜头。鬼使神差,杜修贤立在董必武的侧面,拍了一张主桌的全景。再看看,人物表情特别是林彪的表情没有进入状态,他便放下相机,没有再拍,转到别处找镜头了。禀性温厚的董必武探过头去,关切地问林彪:“身体不大好?”林彪拉着脸,稍向董必武倾下头,既不看毛泽东也不看董必武,而是望着桌面回答:“不好。”
林彪确实让人感到身体不好,五月天穿着大衣,双手抄在袖筒里。城楼上满是警卫人员和准备采访的各国记者,十分忙乱;天安门广场上灯火辉煌,人声鼎沸。可是他全然不闻不见,仿佛正在对付体内的寒冷。不过,虽然他没正眼看谁,但他在用眼睛的余光观察着周围的一切。毛泽东那边稍有动作,他的身体也会相应的令人不易察觉地震动一下,他是随时准备响应毛泽东的。可是,毛泽东的一切举措似乎都与他无关,没有丝毫同他谈话打招呼的意思,甚至始终不肯对他正眼望一下。
林彪的浓眉毛颤动过几次,阴郁黯淡的双眼忽然闪了一下亮,那里透出一股锐气和火气。就在董必武也被吸引到毛泽东那边的谈话中,只剩他自己落落寡欢的刹那,他蓦地站起,转身,旁若无人地扬长而去。
当杜修贤再慢慢地踱到主席桌边准备拍摄时……啊!他僵住了,林彪不在了!时间一点点地过去,林彪还没出现。拍摄还没开始,林彪怎能就走了呢?他们拿什么见明天的报纸?直到这时杜修贤没有意识到他那个鬼使神差的“瞬间”已成为今晚绝无仅有的独家新闻。
领导人中间最着急的是周恩来,他的目光频频望着旁边桌的那个空座位,想说什么,又没有说出来。只是将警卫员叫到跟前,耳语了几句,警卫员飞快地跑向城楼大厅……
“嘭——哗——”第一束礼花腾空而起。
警卫员一溜小跑到周总理跟前,一阵耳语。周总理神色非同寻常严峻。杜修贤心里暗叫不好!连忙跑去问警卫员:“林副主席哪儿去了?”“早就回家了!”杜修贤倒吸一口冷气,直冒冷汗。
拍摄电影、电视的记者还在茫然地四下张望,等林彪来了好开机。这可糟了!他们手里还空空的,明天晚上电影、电视不就都砸了吗?杜修贤想起他的相机里那张毫无把握的照片,更加着急。
这张唯一的合影象征着毛泽东与林彪“正副统帅”时代的结束。从此以后,毛泽东再也没有登上天安门城楼。(摘自《毛泽东最后七年风雨路》,人民文学出版社,2010年6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