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晓鹰
人物简介:
秦晓鹰,学者、作家,中国国际战略基金会研究员,享受国务院突出贡献专家津贴,《中国财经报》社长兼总编辑。
给力之语:
什么是小康社会?小康社会就是殷实与和谐。我希望“十二五”能消除影响中国走向殷实与和谐的种种障碍,能够解决中国在转型期中出现的种种矛盾。而在这些矛盾中,我觉得首当其冲,当然也是我最最希望、期盼实现的两个愿景:一个是调整经济结构,缩小收入差距;另一个就是保护自然环境,改善社会环境。
2011年是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十二五”规划的起始年,是中国向着实现小康社会的目标发起战略决战和进行最后冲刺的时刻,意义重大而且深远!
为什么这样讲呢?
早在上世纪中期即将完成“一五”计划时,毛泽东就这样预言:“再过四五十年,就是2001年,进入到21世纪的时候,中国的面目更加要大变。中国将变成一个强大的社会主义工业国……中国应当对于人类有较大的贡献。”而到了2008年,胡锦涛总书记则宣布,“到我们党成立100年时建成惠及十几亿人口的更高水平的小康社会”,并称这是一个“伟大目标”。我们可以很容易地算出来,党成立100年就是2021年。今天距离建成“更高水平的小康社会”的目标,仅剩下短短的十年光景!换句话说,就是只剩下再实现两个五年规划的施政空间了。这,犹如一场接力赛的最后一棒,时间紧迫、时不我待!把“十二五”视作中国进入实现小康社会的决战与冲刺阶段,绝不为过。
什么是小康社会?小康社会就是殷实与和谐。我希望“十二五”能消除影响中国走向殷实与和谐的种种障碍,能够解决中国在转型期中出现的种种矛盾。而在这些矛盾中,我觉得首当其冲,当然也是我最最希望、期盼实现的两个愿景:一个是调整经济结构,缩小收入差距;另一个就是保护自然环境,改善社会环境。这当然就包括了良好的人文环境和健康有序的消费环境。这两个愿景,第一个关系到中国老百姓生活过得殷实丰足,第二个关系到社会的和谐稳定,中国人活得心情舒畅。人活得舒畅,才表明一个社会给予了他足够的尊重与尊严。我觉得,这两个方面,正是“十二五规划”的给力点,也是中国各级政府可以有大作为的施政空间,可以使执政党发挥执政能力,使其创造力大放异彩的广阔天地!
当然要真正实现“十二五规划”的政策预期和战略目标,还是要继续推进经济体制与政治体制的改革。因为只有坚持改革,才可能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提供强大动力。
说到底,只有民富才有真正的国强,只有社会公众生活得更有尊严,中国才会有更高层次的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这个道理其实就是“十二五规划”内在的思想基础,也是老百姓对这一规划能够寄予厚望的根本原因。
秦晓鹰
说到底,只有民富才有真正的国强,只有社会公众生活得更有尊严,中国才会有更高层次的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这个道理其实就是“十二五规划”内在的思想基础,也是老百姓对这一规划能够寄予厚望的根本原因。
春天是充满活力的季节,2011年的春天,中国开始了向着实现小康社会的冲刺,它同样充满着春天的活力与激情!
背景链接:
“十二五”时期(二0一一年至二0一五年),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是深化改革开放、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攻坚时期。深刻认识并准确把握国内外形势新变化新特点,科学制定“十二五”规划,对于继续抓住和用好我国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促进经济长期平稳较快发展,对于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胜利、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摘自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十二五”规划的建议
记者手记:
秦晓鹰是尖锐的。秦晓鹰曾说过“我这个人没有霸气、没有小气、没有酸气、没有邪气,可能还有一点锐气。”在采访秦晓鹰的过程中,你会发现他那股锐气呈现出来的话语是如此的一针见血,绝不枉“金鹰”之称。
秦晓鹰是多面的。虽然毕业于历史系,在采访中你会发现他的思想缰绳延及历史、经济、政治、民生、新闻、文艺……更关键的,由于他对所涉猎领域的深入研究和执着坚持,在这些方面他都向世人交出了斐然的成绩单。
秦晓鹰是赤诚的。无论他的思想是如何锋芒犀利、无论他的涉猎是如何广泛无边、无论他的才情是如何傲气逼人,在采访中你会发现这所有的一切无一不印证着他那颗对祖国、对共产党、对人民的赤诚之心。
(国际在线记者 刘志敏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