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工人王洪军的创新感悟:奥迪总部的掌声最难忘
资讯
资讯 > 正文

汽车工人王洪军的创新感悟:奥迪总部的掌声最难忘

我的五年:“这五年荣誉很多,奥迪总部的掌声最难忘”

——汽车工人王洪军的创新感悟

新华网长春2月25日电(记者宗巍)汽车工人王洪军,在过去的五年中获得全国“五一”劳动奖章、“全国青年科技进步奖”、“国家科技进步奖”,还当选为第十一届全国人大代表。说起这五年获得的种种荣誉,王洪军说,最让他难忘的,还是响起在德国奥迪总部的掌声,因为那代表了中国汽车工人得到汽车强国专家的认可。

今年44岁的王洪军出生在吉林省长春市,1990年从技校毕业后直接进入一汽,当了一名车身钣金工。21年来,在这个主要由德国专家“说了算”的岗位上,王洪军树立起中国汽车工人的新形象。他先后制作了40多种共计2000多件钣金整修工具,提炼出120多种修复方法,成长为一名让德国专家都竖大拇指的“专家型工人”。

“做一名新时代的汽车工人,光靠出大力、流大汗可不行,必须加强知识的学习,多搞生产创新,提高工作效率。”王洪军是这样说的,也是这样做的。

过去的五年,让王洪军深深感到创新的巨大力量,以及创新给他带来的多个荣誉。在王洪军的办公室里,各式各样的奖杯、证书几乎占据了一面墙。说起这些荣誉,王洪军十分健谈,“这五年获得的荣誉很多,其中最难忘的,要数响起在德国奥迪总部的掌声”。接着,他向记者讲述这个他引以为豪的故事。

2010年,王洪军带着自己制作的工具,和工友一起,来到位于德国英戈尔斯塔特的奥迪总部进行技术交流。

有一天,在车身维修的技术交流中,德国专家看到王洪军用一种十分小巧的工具,解决了他们一直以来依靠大设备才能解决的问题时,纷纷感到惊讶和钦佩。最令德国专家感到不可思议的一幕,发生在参观生产线上的激光焊接环节。在焊接过程中,为了完成其中的一道工序,奥迪公司的做法是把生产线分流,整个过程要花几分钟的时间。王洪军在仔细观察整个生产过程后,向德国专家提出了一个想法。他能保证在不影响生产节拍的前提下,采用人工处理的办法,缩短生产时间。

 

刚开始,德国专家带着怀疑的眼光看着王洪军。然而,经过试验,王洪军使用自制的工具,在短短40秒时间内完成了所有工作,而且效果完全相同。这一下,把在场的德国专家“镇”住了。他们纷纷用热烈的掌声,向这位中国同行表示祝贺和感谢。

“每次回想起奥迪总部那些掌声,我都感到很骄傲。因为我觉得,这不仅代表了中国汽车工人得到了德国专家的认可,也不仅是我们的创新技术得到他们的称赞,更重要的,是这些年坚持创新对我们的汽车生产带来的进步。”王洪军说。

在一汽,王洪军的创新可是出了名的。多年来,他的维修办法和工具为企业创造的经济效益超过3000万元。当他以一名一线工人的身份获得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后,身边的很多人都来讨经验,“王师傅,我也想搞创新,你能不能指导我?”每次遇到前来请教的工友,王洪军都毫无保留地把自己的创新技术教给大家。

为了使王洪军能够更好地传授技能,一汽集团公司创建了一系列平台,举办了形式多样的研讨会、培训班。近年来,“洪军团队”、“洪军传承”、“洪军式创新能手”、“洪军式标兵”……如雨后春笋般在公司中成长起来。王洪军还定期到各个车间进行创新指导,带出了一支数百人的创新团队。

 

成为全国人大代表后,王洪军肩上的担子更重了。这几年来,他定期到工友中间听心声,在全国“两会”上提出了《关于加快高技能人才队伍建设》等议案。王洪军说,他手头有两个笔记本,专门记录工友们反映的建议。对于今年即将召开的全国两会,王洪军准备了汽车行业技能人才培养等方面的议案。他深有体会地说,从这些年一线工作的经验来看,我国汽车高技能人才缺乏问题依旧突出。

“过去的五年,我的生活和工作发生了很大变化。但我经常告诉自己,一定不能松懈,更不能因为创新取得的一点成绩变得沾沾自喜。我要把更多的精力投入到创新中,带动更多的一线汽车工人进行创新,为正在变强的民族汽车工业贡献微薄之力。”王洪军说。

亲爱的凤凰网用户:

您当前使用的浏览器版本过低,导致网站不能正常访问,建议升级浏览器

第三方浏览器推荐:

谷歌(Chrome)浏览器 下载

360安全浏览器 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