龚仁心:天地有正气 善在心与行
资讯
资讯 > 正文

龚仁心:天地有正气 善在心与行

去年10月,在“华懋慈善爱心行动”启动仪式上,龚仁心希望传承华懋及姐姐龚如心的善行。背景图为龚如心。

何凡摄

去年12月,首届“慈善中国 和谐社会”高峰论坛暨华懋慈善爱心捐助仪式在香港举行。后排为:龚仁心(左二)与夫人(左一)、两个妹妹。 

刘国权摄

去年11月,龚仁心与入住石家庄一老年公寓的老人交谈。

孔荣娣摄

去年10月底,“华懋慈善爱心行动”在北京人民大会堂启动。全国政协副主席李金华、陈宗兴等出席。    

何凡摄

去年11月,龚仁心在河北平山县了解学生的学习生活情况。

孔荣娣摄

在河南周口如心家园,龚仁心一行和艾滋孤儿们合影。

闻慧摄

去年12月,全国政协副主席李金华、中央驻港联络办副主任黎桂康、香港特区政府政务司司长唐英年等各界代表出席在港举办的首届“慈善中国 和谐社会”高峰论坛暨华懋慈善爱心捐助仪式。

刘国权摄

2010年10月28日,北京人民大会堂,“中国宋庆龄基金会华懋慈善基金”宣告成立,来自四面八方的宾客,一起见证这一慈善盛事。

作为此次活动发起者之一的华懋集团执行董事、华懋慈善基金主席龚仁心不但带来了新一轮的慈善项目,还带来了儿子、儿媳,在他看来,慈善不是一个简单的捐助,而是一种态度,一项使命,一份需要代代相传的基业。“希望华懋慈善基金以后能够借助这些平台,把钱用在最需要的地方,在内地做成更多更有价值的慈善事业。”内地,龚仁心难舍的挂念,忘不了下乡10年里乡亲们的贫苦,忘不了姐姐龚如心至死不渝的慈善心念,忘不了同根同祖斩不断的血脉情怀。

随后的将近两个月时间里,龚仁心和夫人一起,走访河北、河南、贵州的贫困落后地区,探访姐姐龚如心捐助的孤儿院,在乡村教室与穷孩子说悄悄话,在养老院与老人话家常,在乡村医院与医护商量未来如何发展,在瑶寨体察农民的寒暖温饱……每一次,都带来新的激发,激发他心中奉献善业的无穷热诚。

一个细节也许足以说明一切。在探访完姐姐龚如心生前捐助的最后一个慈善项目——河南周口“如心家园”孤儿院后,龚仁心参拜太昊陵,就在千年侧柏的“伏羲之耳”旁,他脱口说出了心中的愿望:“愿天下没有孤儿!”

12月23日,香港如心广场,首届“慈善中国,和谐社会”高峰论坛举行,李金华、唐英年等与来自内地和香港的600多位各界人士汇聚一堂,共论慈爱真谛,分享为善喜悦,探讨携手促进两地慈善事业发展。高峰论坛上,龚仁心承诺分别向中国红十字会、中国宋庆龄基金会等10个慈善机构及地区捐赠善款1.7亿港元。

这是龚仁心发自内心的善行,也是龚仁心受到整个中国对慈善事业的重视与热诚的感染;略微遗憾暂时只是“空头支票”,但他坚信“天地有正气,正必能胜邪”,困难很快会过去,华懋的慈善行动很快能全面展开。

华懋之本在慈善

慈善,本来就是华懋的不懈追求。作为香港主要地产开发商之一的华懋集团,早在20多年前就已经开始了大规模的慈善义举。

1988年,华懋集团创办人王德辉和龚如心本着“取之社会,用之社会”的精神,成立了华懋慈善基金。

经过40多年的发展,华懋集团在业界已经成为擎天巨擘,旗下超过300个地产发展项目,业务遍布港九新界各区,除了商用、住宅地产项目之外,还涉足了酒店、零售、工业方面的投资和运营,对香港蜕变成一个现代化国际大都市做出了重要贡献。伴随集团一起成长的还有华懋慈善基金,至今,华懋慈善基金前后低调地捐助了数十亿美元,用于扶助妇女、儿童、教育、医疗卫生、科研事业。

姐姐龚如心的慈善义举一直让龚仁心由衷钦佩。

捐出3000万港元支援华东抗洪救灾,设立农业奖,赞助中华女子学院,捐钱给云南当地政府合办残疾人学校……

在2002年的遗嘱中,第一条就明确地写道,全部财产拨归华懋慈善基金,而那时,“裸捐”这个词还没有出现。

直到2007年去世前一周,龚如心还捐出3000万港元给河南兴建艾滋孤儿村,而她身后却是挥一挥衣袖的淡然,不仅几十年来的善心善行报端难觅,所捐助的项目中也难见用她名字的命名,在香港,除了华懋集团所建的“如心广场”外,再没有其他以此命名的建筑、学校或慈善机构。龚如心用自己的行动,为“谁来收取财富”指明“慈善”这个终极归宿。

世事如水过无痕,与其求虚名不如做实事,姐姐的身体力行让龚仁心感慨至深。在兄妹几人中,龚仁心与龚如心最是知心,姐姐去世后,华懋集团便交由龚仁心打理,除了做好公司的经营之外,将姐姐的慈善事业光大,就成了龚仁心最大的心愿。

“华懋集团的根本就是慈善事业。”龚仁心说,根据姐姐的遗嘱,不管华懋集团经营的多好,所赚的每一分钱都只属于华懋慈善基金,“正因为如此,我这个华懋的打工仔,就要把华懋经营得更好。”

不同于主流的募集性慈善基金,华懋慈善基金的造血者是自己——华懋集团。“这就像华懋集团是一只母鸡,最好不单能生蛋,还能孵出小鸡,最好小鸡都能长大,再生蛋。只有华懋集团经营好了,华懋慈善基金才能有足够的资金开展慈善事业。”龚仁心说,怎样打理好这份基业,如何处理华懋集团与华懋慈善基金之间的资金配置问题显得尤为关键。

只是,事情还没来得及多想,一件棘手的事情就降临到了龚仁心身上。

在龚如心去世后不久,两份遗嘱就同时出现,一份是由龚如心家人持有的2002年遗嘱,由华懋慈善基金继承其遗产;另一份则由风水师陈振聪持有的2006年遗嘱,称自己才是遗产的唯一受益人。

在这场被香港媒体称之为“世纪遗产案”的纷争中,按照香港法律,由律师和会计组成的遗产管理委员会对华懋集团的资产进行监管,以防止遗产流失。虽然,去年2月,香港高等法院裁定华懋慈善基金一方胜诉,认定龚如心在2002年立的遗嘱有效,为最终遗嘱,并认为陈振聪所提供的2006年遗嘱属于伪造;但随着陈振聪的上诉,司法程序还在继续,如果上诉至终审法院,案件至少还需要额外一至两年时间,并且只要官司不完全结束,遗产管理委员会都会横亘其间。

这样的状况让资金的调动变得艰难,不仅公司业务的扩张受到限制,慈善项目的开展也变得步履维艰。

但即使面对最大的困顿,龚仁心仍没有停止慈善的脚步。

汶川地震发生后,华懋集团解囊相助3000万港元,还资助了香港无国界社会工作者对震后灾民的心理辅导项目,与中残联合作在都江堰援建了一所无障碍学校。

在河南进行慈善考察中,龚仁心见到了被誉为“中国最美乡村女教师”的李灵。李灵把自己的一切奉献给穷孩子的事迹,让龚仁心激动不已,回到香港仍久久萦绕心头,最终决定先自掏腰包,向李灵希望小学先捐10万港元,助李灵和孩子们一臂之力。

慈善之根在心生

有个故事,龚仁心常常跟大家讲起。

一个失去了一只臂的乞丐,沿街乞讨,路人的施舍在他看来也变得理所当然。这一天,他遇到一个女人,当他请求她的施舍时,她拒绝了。女人指着旁边的砖堆对乞丐说:“如果你能把这些砖块搬走,我可以付钱给你。”乞丐大愕,“我已经没有一只手臂了,怎么做得了这样的事情。”只见女人将一只手背起,用另一只手托起砖块。乞丐叹道:“原来可以这样搬。”自此,乞丐不再乞讨,不再白白接受别人的布施,明白了自己可以依靠的要义。若干年后,乞丐打拼出了一片天地,找到女人进行酬谢,女人却说,不必谢我,所有的一切都是你自己的努力。

龚仁心说,谈到慈善,人们就会想到“捐助”这个词。他觉得,“捐”不完全指捐钱,也包括心的付出;“助”是帮助,不是施舍,是要帮人建立起人生自尊。全职做医生时,悬壶济世,是龚仁心一直的笃信,做华懋慈善基金掌门人时,激发人心中早已埋下的善,则是他不辍的践行。

对于姐姐生前倾注心血的河南艾滋孤儿村项目,龚仁心一直很关注。去年11月13日,龚仁心来到河南周口,考察胞姐龚如心生前捐助的“如心家园”。在一个“母亲”带着6个孤儿生活的“家”里,龚仁心和最小3岁、最大8岁的6个孤儿一一拥抱,孩子们拿出心爱的玩具,在“妈妈”教导下叫龚仁心爷爷。龚仁心和龚太红着眼眶,挨个问孩子们开不开心,孩子们天真地大声说“开心”,这样的回答让龚太几度转身忍泪。

“这将会是一个很好的模式,未来可以尽可能复制。”龚仁心向记者表示,孤儿村将采取“家”的运行模式,从孤儿村附近社区招聘一些家里已经没有养育孩子负担的、对孩子又很有爱心的夫妇们到孤儿村担任“父母”,与几个孤儿组成一个“家庭”。这样,既能让孩子们得到切实的照顾,享受家庭的温暖,又能让附近贫困的人们获得一笔收入。

做慈善要做雪中送炭的事儿,少做锦上添花的事儿,赈灾救难、济困助弱是终身最重要的事业。

在香港,也曾有人找到龚仁心,请他为某建筑赞助一笔资金,回报便是用他的名字为该建筑命名,他拒绝了。

挥一挥衣袖,不带走一片云彩。龚仁心欣赏这句诗,秉承着姐姐的慈善理念,他坚持走着。

香港,华懋集团同所在区的民政部门合作了一个新来港儿童的项目,接洽了10个需要帮助的学校,每个学校初步的项目周期为3年。

在成都大邑县,捐助的一个可容纳200人的养老院已经建成,正等着符合要求的人入住。

在贵州,与当地政府共建的小学也已经开工。

将来,龚仁心打算带孙子到边远山区走一走,看一看,看看那里的人们还需要怎样的帮助,让孩子们看看那里的艰难。龚仁心说,在姐姐留下的慈善基业上,自己只能算多迈进一步,慈善不能画句号,需要薪火相传。

山区、学校、残疾人、妇女……

华懋慈善基金立足香港,但放眼大中华圈,惠及内地的边远农村,却是龚仁心最深切的挂念。

因为,忘不了下乡时,大山里乡亲们生活的贫艰。1967年,龚仁心从上海第二医学院毕业,福建的农村,成了他的第一份工作,而且一干就是10年。大山里的一个村诊所,从村子里走到最近的公路,也需要4个小时。作为医生,有最多机会与普通村民接触,看得愈多,愈深感对贫弱救助的迫切。

他一直记着这样一家人,实在太穷了,父亲靠着挑担维生,全家人只有一张床,也只有一条棉毯可以盖。那天,那位父亲挑着300斤的货走了一天,实在太累了,晚上睡得太沉了,家里的婴儿压在身下也全无了知觉,早上醒来时才发现孩子已经全身冰冷,没得救了,一个生命就这么轻易地去了。

“所以,我一直有资助建立村卫生院的构想。”龚仁心说,自己在农村做过医生,知道村医对那里有多重要;只是,毕竟时代变了,以前计工分,大家愿意在基层跑,现在需要什么样的模式、什么样的机制,让在穷乡僻壤做医生的人安下心来,是需要考虑的问题。

“华懋慈善基金未来肯定会增加在内地的项目。”龚仁心表示,已经初步规划了未来10年在内地的慈善扶贫公益方向,准备再按照龚如心遗愿,将华懋集团资产注入华懋慈善基金后,展开全面捐助的计划。

做公司亦是做慈善

想到未来,龚仁心很开心、很充实,但是压力也很大。姐姐留下的,不单是一大笔慈善财富,也是留下了一个责任,一个任何公司经营中不曾遇到的课题:怎样把慈善当成事业来做?

企业办得好的标准,不仅是赚了多少钱,还要看企业对社会尽了多少责——为社会创造更多职位,对员工更多的关怀,也是为社会和谐做贡献,也是一种慈善。龚仁心明白,企业追逐利润的本质,与仁爱帮扶他人的社会责任属性,需要在华懋实现有机协调。

在2008年的金融风暴中,面对恶劣的国际环境,不少大型公司都采取了裁员或者减薪的办法来渡过难关,华懋集团却没有触动员工们的利益,既没有做大规模的裁员,也没有降低员工的福利标准。

“很多人认为非要把钱捐出来才是慈善,可是不要忘记,作为一个商人,产业做好了,提供了更多的就业机会,让人们免于穷困,让人们能快乐地生活,不也是一种慈善么?”龚仁心说,“如果连公司都做不好,只是往外捐钱,让公司陷于不利的环境中,大批人失业,何异于杀鸡取卵?”

去年4月,波折了10年的浅水湾道129号项目正式落成。这所豪华公寓犹若一朵盛开的马蹄莲,也有着一个同样美丽的名字——The Lily。

这样的走势还在继续延续,去年的几块土地拍卖,华懋集团都表现得很活跃。10月,华懋集团以16.3亿港元投得九龙塘义德道3至5号地皮,每尺楼面地价1.7976万港元,较勾地底价高出54.8%,成为新九龙“地王”。

酒店方面,也有新的进展,去年5月,华懋集团旗下全新L'hotel Island Hotel南湾海景酒店开门纳客,与香港海洋公园仅15分钟的步行距离,弥补了不少游客畅游海洋公园却无法像在迪士尼乐园一样原地入住的缺憾。

这两年,华懋集团的业务也逐渐在内地延伸,广州、扬州、石家庄等地,依然延续的是房地产的主业,有商业地产,也有民用住宅。

“逐利归于仁义。我一辈子都为华懋的慈善事业打工,而且会竭尽全力打好这份工。”龚仁心这样说。

亲爱的凤凰网用户:

您当前使用的浏览器版本过低,导致网站不能正常访问,建议升级浏览器

第三方浏览器推荐:

谷歌(Chrome)浏览器 下载

360安全浏览器 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