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社北京9月14日电 (记者 杜燕)明年是辛亥革命100周年,孙中山的孙媳妇林伦可、曾孙孙国升,以及来自美国、新加坡和中国上海、南京、港澳台等地的孙中山研究机构人员,今天在天安门旁边的中山堂拜谒孙中山像,并共论“孙中山精神”。
北京市政协副主席、台盟北京市委主委蔡国雄在“孙中山精神论坛”研讨会上表示,辛亥革命在中国近代历史发展中具有重要地位,是孙中山接连十次失败以后的成功,说明了他对革命的决心、耐心、信心。
他称,孙中山在中国历史上,第一个提出建立共和国,第一个喊出“振兴中华”的口号,明确提出“建设是革命的唯一目的”,并在《建国方略》等著作中擘画了建设现代工业、农业和交通的蓝图,显示了对未来中国发展的卓越见解。
同时,孙中山坚决主张维护国家主权和统一,反对一切分裂祖国的行为,反对侵犯别的民族利益和侵略战争。今天提出坚持以人为本、促进社会和谐、推动世界持久和平和共同繁荣,与孙中山的社会思想是一脉相承的。
新加坡晚晴园孙中山纪念馆馆长叶璞表示,1900年至1911年,孙中山八次到新加坡进行革命活动,并组织了同盟会南洋分会。他“爱国革命和愈挫愈奋”的精神,对新加坡社会和华人华侨起到深远影响。一些当年设立的机构至今在新加坡还占有重要地位,像1910年创立的同德书报社、陈楚南筹建的南洋女子学校等,成了激励后人热爱祖国的教育场所。
她称,当年孙中山到南洋,是让海外华侨一起关心祖国的命运,一起参与到祖国的建设中。现在,孙中山先生的这份愿望与他的精神,已经很好的体现在新加坡与中国的各个方面的合作上,海外华侨的爱国心也得以满足。
台湾台北市孙文学会创会会长王大智谈到“国父”,称他是一个革命先行者,一个革命家,一个平民化的伟人。他建议建立“中山学”,将之作为后世中国人的一种思考模式。
他表示,建立“中山学”,要设立永久性高层机构,研究要多元化,绝非仅仅研究孙中山精神,它有实际作用,不但可以配合中国的持续发展与强大,也有助于中国未来政治蓝图的勾勒与规划,还将有助于化解两岸歧见,促进两岸共利共荣。毕竟孙中山是两岸互动中,最没有争议的人物。
孙中山曾孙孙国升说到“孙中山精神”,称曾祖父大公无私、时刻为民着想,是他听到最多的。他认为“孙中山精神”就是“理想”,为下一代构筑理想。同时,如果社会中的每个人都能秉承自己的理想奋发图强,那么,许多遥不可及、困难的事情,都能做到。
中国社科院近代史所研究员尚明轩称,“孙中山精神”就是他的爱国思想、革命意志和不断进步的精神。他生活简朴、不置私产,一生都在践行“天下为公”的精神,我们应科学地、实事求是地、公允地评价孙中山的历史地位和贡献,并在应深入研究孙中山的国家建设、国家统一和对外开放思想及实践。
当天,与会者还参观了中山堂内举办的“孙中山与辛亥革命回顾展”及“孙中山与北京”展览。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