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科学家独具匠心设计“嫦娥”奔月轨道
资讯
资讯 > 正文

中国科学家独具匠心设计“嫦娥”奔月轨道

10月24日18时05分,搭载着我国首颗探月卫星嫦娥一号的长征三号甲运载火箭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三号塔架点火发射。新华社记者 李刚 摄

新华网西昌10月25日电(记者李宣良 白瑞雪 孙彦新)“‘嫦娥一号’卫星的轨道设计体现了经济性和可靠性的综合考虑,是我国科学家独具匠心的设计。”卫星副总设计师黄江川日前在接受新华社记者采访时说。

如果直接将卫星从地面发射到地月转移轨道,就需要比长征三号甲运载火箭能力大很多的火箭,发射成本将成倍提高。“我们首先将卫星发射到16小时的近地轨道,这是成本低廉的长征三号甲火箭完全能够胜任的。”黄江川说。

通过卫星自己的机动能力,实现飞向月球的目标,虽然增加了控制难度,但中国已经掌握了卫星的多次变轨技术,具有可行性。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南京紫金山天文台、南京大学的数十名专家联合攻关,完成了独具匠心的奔月轨道设计。

“在轨道设计中,还充分考虑了发射窗口和奔月窗口的选择。”黄江川介绍说,从地球轨道奔向月球的机会每月只出现一次,具有相对的唯一性。为了稳妥,我们将卫星发射提前3天进行,让“嫦娥”在地球轨道上等待奔月时机,将每月一次的火箭发射窗口范围,拓展到3天内每天都有机会。

据专家介绍,如果10月24日发射升空,卫星将在24小时绕地轨道运行3圈;如果25日发射,则运行两圈;如果26日发射,就只能运行1圈。

“24小时轨道就相当于一个缓冲器,起到为应对各种紧急情况预留时间的作用,这是轨道设计中一大独具匠心的创造,将大大提高工程的可靠性。”黄江川说。

亲爱的凤凰网用户:

您当前使用的浏览器版本过低,导致网站不能正常访问,建议升级浏览器

第三方浏览器推荐:

谷歌(Chrome)浏览器 下载

360安全浏览器 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