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市委书记约见网友:草根与决策者无缝连接
资讯
资讯 > 大陆 > 正文

重庆市委书记约见网友:草根与决策者无缝连接

“普通网友通过网络让高层听到草根的呼声,决策者也熟练地通过网络听民声、知民意。这是一件十分了不起的事情。”杜术林如是认为。图为重庆市委书记汪洋。重庆晨报供郑州晚报图。

杜术林认为,信息的对称和流动为民主创造了生存的土壤和条件,特别是信息技术的发展让民主终于有了实现路径。重庆晨报供郑州晚报图

核心提示:重庆市民杜术林怎么也没想到,自己写给市政府公共邮箱的一封信,会让市委书记两次亲笔回信。第一次,市委书记向他要联系方式;第二次,要约见他。8月7日,杜术林如愿以偿地见到了自己“重庆最高级别的网友”。两个月前,重庆市委书记、市长向社会各界人士征集关于城乡统筹的建议,并在媒体上公布了邮箱。征集活动结束后,通过邮件、书面来信、网络帖子等方式提交的意见和建议,累计10万多件(条)。“普通网友通过网络让高层听到草根的呼声,决策者也熟练地通过网络听民声、知民意。这是一件十分了不起的事情。”昨日,杜术林向郑州晚报记者讲述了事件的详细经过。

根本没想到市委书记会回信

郑州晚报:你怎么想到要给市委书记写邮件呢?

杜术林:6月15日,重庆市委书记汪洋、市长王鸿举联合致信社会各界人士,征求“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建设意见、建议,并且公布了一个邮箱,当时在报纸、电视、广播、网络上都可以看到。我平时工作比较忙就没立即写。大约过了一段时间,我还是关心着这件事,心想一定要建议一下。6月26日下午5点下班后,我就开始写这篇文章,写到晚上7点。我写好后先复制下来直接传入意见征集信箱。因为怕传错,连传了两份。很快我就收到了第一个回复,是重庆市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领导小组办公室发的。

郑州晚报:写信时有没有想哪个市领导给你回信?

杜术林:根本就没想。当时我看了重庆的报纸,报纸上说这个公共信箱已经收到1万多封网友和市民的信件了。我怎么会想到市委书记给我回信呢?所以这封建议信,下面仅仅署了我的名字,地址和联系方式都没有写。写好之后,我就赶紧传过去,心想自己是一个普通人,只是尽一点社会责任而已。

市委书记两次写信给普通网友

郑州晚报:居然市委书记亲自给你回信了?

杜术林:是啊,我都没有想到!我是7月11日看见重庆市委书记汪洋给我的回信的,信的内容是:“杜术林同志:看了你的信,很想有机会约你当面谈谈,你能够提供你的联系方式吗?如有不便,亦可继续在网上交流,汪洋亲笔。”当时,我激动万分,这封回信说明他真的在看我的建议!你想,一个网友写了一个建议,他真的看到了,这说明决策者一直在关注像我一样的普通网民。

郑州晚报:但重庆当地报道说汪书记是6月29日给你回的信。

杜术林:对,是6月29日。我7月11日看到邮件,上面发送日期就是6月29日。因为我发信时用的是我自己的邮箱,平时不怎么打开看,一般我都用单位的公共邮箱。7月11日中午大概1点钟,我偶然打开自己的信箱,见到了汪书记的回信,就立即给他回复了我的联系方式。3个小时后,汪书记又发来回信:“收到你的邮件,我会在适当时候约你!汪洋。”

郑州晚报:你对当地媒体说,8月7日见了重庆最高级别的网友?

杜术林:对。汪书记和我在网络上通过两次信,我们可谓是网友。你看汪书记给我的回信,那种语言完全是两个网友之间的交流,真是令人感慨万千。8月7日,我接到了重庆发改委的电话,邀请我与书记、市长进行面谈。我感到十分荣耀,就对媒体说了这句话。政府还将我们的建议编成了一个文件,像一本书似的,我也很感动。

十大建议,决策者很感兴趣

郑州晚报:书记或者市长给其他人也写过回信吗?

杜术林:应该不多。

郑州晚报:想必是你的文章吸引了书记的注意。

杜术林:我的文章题目是《重庆新特区建设十大建议》,写了5000字,开头是这样写的:“作为一个长期关注‘三农’问题,在农村生活了20年,在城市生活10多年的进城务工人员和文化工作者,的确想给这个新生的特区提一点建议,但愿能够为生活的这座城市,为我曾经生活过的这片土地作一些道义上的支持。”文章内容涉及城市营销、农村政治改革以及发展农村教育等10个方面。核心思想是建议启动一场意义深远的“重庆新人文运动”,从思想层面、意识层面和制度层面进行改革,破除城乡歧视的鸿沟,重庆农民应该在城乡统筹的重大改革中率先享受到“国民待遇”。

郑州晚报:你是怎么想起来要写这样一篇文章的?

杜术林:当时网上有关这方面的议论很多,我觉得问题很突出,就想起要写一篇文章。一些网友的言论我不大赞同,我认为对于城乡统筹,关注农民、农民工是最重要的一环。

郑州晚报:这些问题你都感同身受?

杜术林:是啊,我在重庆合川区的农村生活了20年,我家四口人只有两亩地。小时候我就帮父母挑菜、卖菜,农民的艰辛深深烙在我的心里。1993年考上了重庆文理学院,上大学时我本来学的是中文,但非常关心经济问题,有一年还到河南南阳的一个叫王庄的村子里进行考察。1997年大学毕业后到重庆沙坪坝区新闻中心广播电视部工作。我现在在城市里面生活很好,居住条件等也不错,按说已经融入重庆这个城市了,但仍然感到作为一个农村有文化的青年进入社会,还存在着一个又一个的过程,比如娶了一个城市老婆。更不用说农民工融入这个城市了。所以城市人要与他们进行沟通,去了解他们,将他们当成一个公民,给他们人的尊严、人的价值的回归,这是政府的服务问题,也是市民的态度问题,整个社会要形成人人平等这种氛围需要大家共同来努力。

郑州晚报:你的上述观点,得到汪书记的肯定了吗?

杜术林:起码汪书记很感兴趣。8月7日,我与市委书记和市长面谈的会议现场气氛非常融洽,汪书记在我发言时插了3次话,对我的观点很感兴趣。

草根的呼声有了实现的可能

郑州晚报:如果你的观点仅仅发表在博客上,会引起市委书记的关注吗?

杜术林:肯定不会。7月3日,我已经将文章发表在博客上了,累计到现在也没几个人阅读啊。面对巨大的网络,我也仅仅是一个不知名的草根。最关键的是,首先是市委书记、市长通过网络向广大网友来征集更广泛的意见,这是政府体制之外的交流。作为一个普通网友,我通过网络这个途径提出了自己的建议,市委书记不但看了而且主动和我联系,这也体现了决策者可贵的民主思想。

郑州晚报:是网络让一个草根有了发出自己的声音,并被高层决策者听见的可能?

杜术林:对。网络作为一种新兴的媒体,其巨大的影响力已经深入到我们的日常生活中,成为了我们生活方式的一部分。通过网络不但可以让别人认识到自己,更能将自己的所思所想有了实现的可能。过去,来信、来访、电话,中间环节多,效率低,很多是泥牛入海,不了了之;现在,人们通过博客、论坛等途径自由发表自己的看法,能够让高层听到草根的呼声。这是一件很了不起的事情。更加有幸的是,在这个信息时代,决策者越来越重视,并可以熟练地通过网络听民声、知民意。另外我个人认为,这样做成本也是很低的。

郑州晚报:在此之前,湖南省委书记张春贤在红网论坛用实名注册,发帖向所有红网网友拜年;海南省临高县委书记符永在天涯论坛中,公开表明自己的身份,希望能听到大家对临高县政府的建议和意见。这两件事都得到了网友的热议。于是有人评论说,网络时代宽松的利益表达,催生民意型决策时代的来临。对此,你作为重庆征集网友建议事件的亲历者,是怎么看待的?

杜术林:信息的对称和流动为民主创造了生存的土壤和条件,特别是信息技术的发展让民主终于有了实现路径。对每个人的个体尊重终于有了可能,而不仅仅局限在精英阶层的政治自觉。因特网让信息垄断成为历史,透明成为现代政府的重要标志,博客、论坛等信息技术产品让每一个人有了表达的权利和自由的平台。在思想领域,民主终于开始不再是一个政治词汇,而逐渐成为我们的生活方式了。尽管这个理想的状态非常漫长,但毕竟开始来临了,我们将其命名为经济民主时代或者个人民主时代的来临。这是我们这个时代的最应该遵守的基本信条和发展趋势。对人的尊重,个体个性的尊重,差异的尊重,只有这样,人的幸福感才能得到最大限度的满足。(郑州晚报记者 牛亚皓/文 重庆晨报供图)

亲爱的凤凰网用户:

您当前使用的浏览器版本过低,导致网站不能正常访问,建议升级浏览器

第三方浏览器推荐:

谷歌(Chrome)浏览器 下载

360安全浏览器 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