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将出台新考核指标体系:干部政绩不再"唯GDP是瞻"
资讯
资讯 > 大陆 > 正文

广东将出台新考核指标体系:干部政绩不再"唯GDP是瞻"

考公务员当国家干部是许多人的择业首选 本报记者 侯恕望 摄

在中国,“考核官员政绩、评价政府绩效”,这两个政治生活中的关键环节正在悄然变化。

广东在这两个关键环节的改革上再一次走在前列。目前,两个考核指标体系正在全省范围内公开征求意见。一份是对政府的考核指标体系,主要考察经济社会发展;另一份则是党政领导的考核指标体系,主要考察领导自身。

这两个针对官员的考核指标体系,是广东新一轮思想解放结出的硕果之一。经济总量连续23年居全国第一的广东,要着力打造科学发展的“指挥棒”,政绩考核不再“唯GDP是瞻”。

“让善于科学发展的人上”

政绩考核,人们习惯将其比作“指挥棒”。选什么人,用什么人,关乎方针、政策能否顺利推行。考核政绩方式的导向作用不言而喻。

广东新一轮思想解放,以实践科学发展为主题。如何建立落实科学发展观的评价指

标体系,为争当实践科学发展观的排头兵提供干部,成为当务之急。“让善于科学发展的人上,不会科学发展的人、阻碍科学发展的人下!”在全省组织工作会议上,汪洋掷地有声,要求把落实科学发展观的成效作为选干部、用人才的重要标准。

在改革发展的关键阶段,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推动经济社会转入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轨道,广东的领导干部需要新的“ 指挥棒”,需要改变重招商引资、轻社会建设,重GDP的增速、轻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盲目追求所谓政绩的状况。正是在这种思路指引下,在解放思想学习讨论活动的讨论调研阶段,省委部署了12项专题调研,其中重要一项就是建立落实科学发展观的评价指标体系和完善干部政绩考核办法。

数月调研,十易其稿。按照省委的统一安排,由省委常委、组织部长胡泽君牵头、副省长林木声参与,省委组织部、省发展改革委、省统计局等有关部门和单位组成调研小组,先后去北京、山东、重庆、上海、浙江、江苏、河北等兄弟省市学习考察,到深圳、珠海、汕尾、惠州、清远、中山等市开展调研,在广泛收集、深入分析、认真吸收调研信息资料的基础上,广东起草了落实科学发展观的评价指标体系和干部政绩考核办法初稿,并征求了各方意见,经省委常委会讨论后作了进一步的修改。目前,两份指标体系正在公开征求社会意见。

实绩考核增设人均GDP指标

这两个考核体系最大的亮点,就是鲜明地体现了从“唯经济建设论”的观点中走出来,既体现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同时处理好促进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和社会建设“四位一体”的关系。在两个考核体系中,GDP指标仍然重要,但不再是最重要的内容。

对市党政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的考核评价包括实绩考核、民主测评和群众满意度三个方面。实绩考核采取定量考核的办法,民主测评和群众满意度采取定性考核的办法,定量与定性考核有机结合。实绩考核中,指标设计充分体现了科学发展的要求。在指标设计上,增设了人均GDP指标(人均GDP发展速度与GDP发展速度之比),其中,经济发展指标只占30%左右的权重。

与此同时,社会发展指标的指标增加了,包括社会事业和公共服务支出占财政一般预算支出的比重、社会安全指数、民主法制建设指数等;体现人民生活状况的指标增加了,如失业率、城乡居民人均收入、基本社会保险覆盖率、食品和药品安全指数等;体现生态环境指标的指标增加了,如森林覆盖率、主要污染物总量减排完成率、城市人均公园绿地面积、城镇生活污水处理率等。

为使考核更加客观、公正、科学,全省21个地级以上市划分为都市发展区、优化发展区、重点发展区和生态发展区四个区域类型。通过区域划分,对不同区域提出不同的发展要求、指标设计和指标权重,有效引导不同区域实现科学发展。

民意调查引导干部眼睛向下

政府绩效,是考评体系中的重要内容。在考评体系中,对省直部门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的考核评价主要是机关工作效能考评,通过机关民主测评、下级评价和部门代表互评等方式,对省直部门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发挥职能、完成目标任务、服务基层群众等情况进行定性评价。

其中,机关民主测评主要了解省直部门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现实表现,在述职述廉的基础上进行。下级评价成为考评的重要内容。此外,还引入了部门互评,主要是对省直部门工作满意度进行评价,由省直部门派代表参加,同时邀请部分省党代表、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和群众代表、服务对象参与。

民意调查成为新体系中的重要手段。民主测评是通过发放民主测评表、个别谈话、专项调查等方式,对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的政治业务素质和履行职责情况进行评价。在进行民主测评的同时,开展群众满意度的评价,广泛听取社会各界的意见,真正让“群众满意”成为检验工作成效的重要标准,有利于促进领导干部变“眼睛朝上”为“眼睛朝下”,更加注重民生,更加关心群众疾苦。

分类考核全省

分为四大区域

为使考核更加客观、公正、科学,广东21个地级以上市划分为都市发展区、优化发展区、重点发展区和生态发展区四个区域类型。分别是:

都市发展区(包括广州、深圳2市)是全省经济和社会发展龙头,以国际先进城市为标准,突出自主创

新在经济发展中的主体地位,重点评价对全省经济的辐射带动作用,强化对现代服务业、社会管理、公共服务、科技创新、社会公平、人居环境以及人的全面发展的评价。

优化发展区(包括珠海、佛山、东莞、中山4市)经济比较发达,人口比较密集,开发强度较大,资源环境要求高。重点评价其优化经济结构和转变发展方式的状况,强化对经济结构、资源消耗、环境保护、自主创新以及基本公共服务覆盖面等的评价。

重点发展区(包括汕头、惠州、汕尾、江门、阳江、湛江、茂名、肇庆、清远、潮州、揭阳、云浮12市)有一定的经济基础,资源环境承载能力较强,发展潜力较大,集聚经济和人口条件较好,主要实行工业化和城镇化优先的绩效评价,综合评价其经济增长率、吸纳人口、质量效益、产业结构、资源消耗和环境保护以及外来人口公共服务水平等。

生态发展区(包括韶关、河源、梅州3市)关系全省环境生态安全,不适宜大规模、高强度工业化和城镇化开发。对其实行生态保护优先绩效评价,重点评价水质、水土流失治理、森林覆盖率等生态环境状况。

不同发展区域

不同考核指标

一、共同指标

GDP发展速度;人均GDP发展速度与GDP发展速度之比;人均税收收入发展速度;万元工业增加值能耗降低率;行政运行成本占财政一般预算支出的比重;民营经济增加值发展速度

二、不同指标

1、都市发展区

现代服务业增加值占第三产业增加值的比重;R&D(科学研究与试验发展)经费占GDP比重;进出口总额发展速度

2、优化发展区

第三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R&D经费占GDP比重;外商直接投资中3000万美元以上项目金额所占比重

3、重点发展区

产业转移园工业增加值占全市工业增加值比例;高技术制造业增加值占工业增加值的比重;实际利用外商直接投资发展速度

4、生态发展区

产业转移园工业增加值占全市工业增加值比例;高技术制造业增加值占工业增加值的比重;旅游业收入发展速度 (记者 崔朝阳)

亲爱的凤凰网用户:

您当前使用的浏览器版本过低,导致网站不能正常访问,建议升级浏览器

第三方浏览器推荐:

谷歌(Chrome)浏览器 下载

360安全浏览器 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