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脱下长衫,走入工农


来源:人民网

尤其让工人们铭记的是李大钊来学校授课。阳春三月,李大钊来到这所学校,工人们听说是北大的教授来了,蜂拥而至,以至于把教室里的桌子全搬出去,大家站着听,可还是挤不下。李大钊勉励大家:“你们要好好学习文化,学技术。你们工人可不矮啊!工人够上天那么高呀!”他在黑板上写了个“工”字,又在“工”字下面添个“人”,说:“工、人合起来,不就和天一样大吗?”他告诉大家:“咱们中国,四万万同胞,两万万男子,两万万女子,要并肩前进,将来建设社会主义,建设一个美好的中国!”

原标题:脱下长衫,走入工农

“如今世界不太平,重重压迫我劳工,一生一世做牛马,思想起来好苦情。北方吹来十月的风,惊醒了我们苦弟兄,无产阶级快起来,拿起铁锤去进攻。红旗一举千里明,铁锤一举山河动,只要我们团结紧啊,冲破乌云满天红!”

1921年1月起,北京城西南长辛店的一座祠堂口经常传来这样激情昂扬的歌声。这是长辛店劳动补习学校的工人发出的怒吼。它的成立和发展与李大钊密不可分。

1920年底,在李大钊的直接指导和筹划下,共产党早期组织在北京成立。为了了解工人群众的生活,李大钊曾号召和组织一批先进知识分子到人力工人居住区进行调查,工人悲惨的生活状况使他们大为震惊。“调查回来,大家相顾失色,太息不止,都显出一种极伤心且不平的样子。”此后,北大的一些学生还赶到北京郊区长辛店,在工人中进行调查和宣传工作。当时的长辛店,距北京城40里,是京汉铁路北京段的大站,有3500多名工人,是北京铁路工人最集中之地。北京共产党早期组织成立后,就以长辛店为主要据点开展革命工作。党组织委托邓中夏、张太雷、杨人杞、张国焘等到长辛店筹办劳动补习学校。劳动补习学校很快就在长辛店大街当铺口胡同正式成立,“以增进劳动者和劳动者子弟的完全知识,养成劳动者和劳动者子弟高尚人格为宗旨”。学校分日夜两班,夜班是工人上课,设立了国文、法文、社会常识、科学常识、工场和铁路知识;日班是工人子弟上课,课程与普通国民高等小学堂的课程大致相同。教员大都由北大师生担任。

尤其让工人们铭记的是李大钊来学校授课。阳春三月,李大钊来到这所学校,工人们听说是北大的教授来了,蜂拥而至,以至于把教室里的桌子全搬出去,大家站着听,可还是挤不下。李大钊勉励大家:“你们要好好学习文化,学技术。你们工人可不矮啊!工人够上天那么高呀!”他在黑板上写了个“工”字,又在“工”字下面添个“人”,说:“工、人合起来,不就和天一样大吗?”他告诉大家:“咱们中国,四万万同胞,两万万男子,两万万女子,要并肩前进,将来建设社会主义,建设一个美好的中国!”

在李大钊的亲身示范下,教员们讲课是先教识字,再讲革命道理,注意把提高文化水平和传播革命思想结合起来。他们以通俗的语言、生动的事例,讲工人为什么受苦受穷、为什么要组织起来,讲外国工人怎样与资本家作斗争,讲怎样组织工会和政党……讲课生动易懂,深受工人们欢迎。课后,教员们还经常对工人们进行家访,同工人们谈心交朋友,了解他们的思想和生活状况。就这样,北京共产党组织通过在劳动补习学校一段时间的活动,促进了工人群众阶级觉悟的提高,他们迫切要求组织起来。1921年5月1日,长辛店迅速成立了工人工会。这是我国最早的现代工会之一,也是党领导的最早的工会组织。《共产党》撰文称其“不愧于北方劳动界的一颗明星”。

上海是中国工人阶级的发祥地,生机勃勃的工业无产阶级随着工业化的深入而日趋壮大。1920年,陈独秀到上海后,立即把他学到的马克思主义付诸行动,这个当时的大知识分子,开始面向广大工人进行宣传工作。他把5月1日出版的《新青年》编辑成《劳动节纪念号》,在扉页有名人蔡元培所写的“劳工神圣”,更有身处一线的9位工人的题词,还刊登了33幅反映工人劳动状况的照片。此外,他还和其他人创办直接面对工人的刊物,如《劳动界》和面向店员的《伙友》等。陈独秀在后者的发刊词中说,之所以办这个刊物,一是“诉说伙友们现在的苦恼”,二是“研究伙友们将来的职务”。由于这些工人刊物深入浅出,通俗易懂,说出了工人的心声,非常受工人欢迎。杨树浦电灯厂钳工曾写信给陈独秀说:“从前受资本家的压逼……有话不能讲,有冤无处申!现在有了你们所刊行的《劳动界》,我们苦恼的工人,有话可以讲了,有冤可以申了,做我们工人的喉舌,救我们工人的明星呵!”“《劳动界》万岁!祝先生的身体健康!”

同时,陈独秀积极在工人中开展活动。他参加了上海各工会庆祝“五一”节的筹备工作,担任筹备会顾问及中华工业协会的教育主席,并自愿出任义务教授。他在各种工人集会发表演讲,提高工人觉悟,他说:“我以为只有做工的人最有用最贵重”;“社会上各项人,只有做工的人是台柱子”。劳动者要想觉悟起来,要分两步走:第一步“要求待遇”;第二步“要求管理权”。陈独秀讲得非常动情,对于世世代代当牛马被压榨被贱视的工人阶级来说,是破天荒的第一次,他们受到极大地震动。

在参加以上活动过程中,陈独秀发现原有工会组织是由“政客发起的”,办工会的人“总是穿长衣的先生们多,穿短衣的工人很少很少”。这些工会大都为资本家、工头或政客把持,都不是真正的工人团体。因此,在中共发起组成立前后,陈独秀就着手组织真正的工会,先后组织起上海机器工会、印刷工会等,成为共产党领导的第一批工会组织。所有这一切,表明中国工人阶级已由自在的阶级向自为的阶级转变,从而为中国共产党的诞生奠定了阶级基础。

中国共产党人在积极从事工人运动的同时,并没有忽略中国最广大农村的农民的利益。许多共产党人先后投入到火热的斗争实践中去解决农民的疾苦。毛泽东是其中的一个杰出代表,而且做出的贡献最突出,取得的成就也最大。

毛泽东对于农民问题很熟悉。他生于农村,自幼与农民有较多接触,对贫苦农民怀有真挚而深厚的感情,乃至于新中国成立后他仍自豪地称自己是“农民的儿子”。还在学生时代,他就多次深入农村进行调查,深入了解农村和农民的情况。1925年回到家乡韶山从事农民运动,毛泽东发现农民虽然是受苦的阶级,但是非常富有战斗性。1926年,毛泽东在广州主持农民运动讲习所,组织学生到海丰、韶关等农村搞社会调查。同年,他还考察了江浙及长江流域的农村,在9月所写的《国民革命与农民运动》一文中提出:“农民问题乃国民革命的中心问题,农民不起来参加并拥护国民革命,国民革命不会成功。”他倡议从事农民运动的同志,应该“跑到你熟悉的或不熟悉的乡村中间去,夏天晒着酷热的太阳,冬天冒着严寒的风雪,搀着农民的手,问他们痛苦些什么,问他们要些什么。从他们的痛苦与需要中,引导他们组织起来,引导他们向土豪劣绅争斗;引导他们与城市工人学生等革命力量合作,建立起联合战线;引导他们参与反帝国主义军阀的国民运动”。

此时,随着北伐战争的胜利进军,由广东开始的农民运动迅速发展到全国,急风暴雨般迅猛兴起的农民运动,在人们面前提出了一系列以往从来没有遇到过的新问题。带着农民运动是否“过火”“幼稚”的问题,毛泽东脚穿草鞋,手拿雨伞,考察了湘潭、湘乡、衡山、醴陵、长沙五县,历时32天,行程700公里。

这天,毛泽东要去参加一个群众大会,出席会议的既有农民,又有绅士。一些开明绅士非常佩服毛泽东的真才实学,毛泽东也鼓励他们支持农会做好事。当毛泽东离开时,坐的是一顶四人抬的小轿。农民协会的干部和一些绅士都来送行。上轿前,毛泽东与他们一一握手告别。可是,坐上轿子还没有走上多长时间,毛泽东就连声喊:“停轿!停轿!”轿夫们以为是轿子没有抬好。毛泽东走下轿子,却说:“我叫你们停轿,并不是你们没有抬好轿子,而是不叫你们抬了。我所以坐轿子,是给绅士们看的。现在离他们远了,看不到我们了。当然就不用抬了。我们大家是平等的。刚才,我坐在轿子上,心里不好过啊,你我都有一双脚,我们边走边谈吧。”在毛泽东的坚持下,轿夫们只有如此了。一路上,毛泽东和他们谈笑风生。直到快到县城了,毛泽东才说:“来,又要辛苦你们了。”轿夫们深知毛泽东坐轿的用意,抬得很来劲,一直到目的地。该吃午饭了,毛泽东看见四位轿夫坐在一边,连忙招呼说:“来吧,不要分开,我们正好一桌。”

“你是大官,怎么能与我们平起平坐呢?”他们反问道。

“我们本身就是平等的。”说着,毛泽东给他们一一敬酒,“我叫毛润芝,家住湘潭韶山,我也是农民出身。”吃完饭,毛泽东拿出几块银元买了“洋油”,托轿夫们带回家办夜校。

考察结束后,毛泽东致信中共中央,热烈赞扬农民运动“好得很”,完全没有什么“糟”,根本不是什么“痞子运动”“惰农运动”,而是“革命先锋”。信中明确提出土地问题“已经不是宣传的问题而是要立即实行的问题了”。这就是著名的《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的精髓。

从李大钊、陈独秀到毛泽东……尚且年幼的早期共产党成员无疑以文质彬彬的知识分子为主,然而,为了切身体会百姓的疾苦,为了唤醒工农千百万,他们带领着一批批知识青年脱下长衫,练习使用工农的语言,不顾双脚的泥泞,走向了田野,走入了百姓。而这,成为中国共产党鲜活生命力的根源所在。

标签:党组织 共产党人 干部

人参与 评论

凤凰资讯官方微信

0
凤凰新闻 天天有料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