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詹佳佳
2014-12-25 第51期
北京,一家购物中心门前,顾客同“圣诞老人”合影(图片来源:路透社)
在中国,有这样一个笑话:“圣诞节前夕,圣诞老人来中国给人民送礼物。他从天而降,但由于中国雾霾太严重,他看不清路,就掉到了地上。结果,没有人敢扶他起来。于是他只得在雪地上躺着。这时,一群城管跑了过来,把他装满礼物的包,他的驯鹿以及雪橇车全都给抢走了。于是,这一年就没有圣诞节了。”
要想弄懂这个笑话,你得了解一点儿中国国情:在中国,很多时候,人在马路上摔倒了都没人管,人们称之为“旁观者效应”;另外,城管也由于其颇具争议的行为而广受公众诟病。这个笑话无疑是对他们的挖苦与讽刺。了解了这些中国特色,这个笑话是不是就容易理解多啦?同时,这个笑话也在提醒我们,中国的“圣诞季”又到了。
商家们率先开启了“圣诞季”:以往只有到中国传统新年才会开启的购物季早早就开始了。从11月的“光棍节”一直到来年2月的情人节,一轮又一轮的甩卖接踵而至,圣诞节算是一个顶峰。12月还没到,大街上、商店里、宾馆中的圣诞节气氛就已经很浓了:身着小精灵服装的表演者们敲着传统的铙钹,塑料制的圣诞老人“站”在他的小屋外吹着萨克斯,笑意盈盈。
在中国,很多人并不信耶稣,但在许多大的城市,你都能见到圣诞老人的面孔。
没想到,西方的一个宗教节日竟会在中国如此流行。事实上,对中国的年轻人而言,圣诞节是他们第二“重视”的节日,排在第一位的是春节。中国社会调查研究所的一份调查显示,15至45岁的中国人是最喜欢过圣诞节的人群。瑞雅礼仪培训中心的创始人何佩嵘说,圣诞节在中国的流行,很大程度上是由于越来越多的中国人出国留学。(译注:何佩嵘创办的瑞雅礼仪培训中心主要向中国的富人阶层讲解西方文化,比如如何正确地读出著名品牌“Hermes”爱马仕)。
《胡润财富报告》显示,45%的中国有钱人都会将他们的孩子送到美国、英国或加拿大留学,接受高等教育。每年大约有275000名中国学生在美国的大学注册,这要占国际学生的30%还多。每当圣诞节他们的美国同学回家过节的时候,这些人便凑到一起,一块儿过节。而这些“海龟”一回国,也将过圣诞的习俗一同带了回来。
何佩嵘称与中国的传统节日相比,圣诞节更是一个聚会的好时机,因为中国的传统节日往往更隆重、严肃和神圣。中国社会调查研究所的调查报告显示,中国年轻人不会像西方人那样全家围坐在一起吃火鸡,他们会去娱乐场所——比如电影院、酒吧、KTV或餐馆等。“圣诞节不过是购物的借口,因为许多商场都会打折,”广州的一位销售经理说,“这天的节日主题就是娱乐。”
累了一年,人们需要存点儿货,好好放松一下,养精蓄锐以应付即将到来的收尾工作。中国社会调查研究所称,人们庆祝圣诞的原因有很多。“忙碌一年之后的放松”和“感受新年的氛围”排在前两位;“与同事、朋友进一步搞好关系”和“利用圣诞节的浪漫氛围表白”也紧跟其后。一些人认为在平安夜向心爱的人表白很有道理。一位牧师说,“在中国你没听过这样的说法吗?平安夜就意味着初夜。许多年轻人都选择在这一天把初夜给她们的爱人,她们选择在这一天偷吃禁果。”
甚至连潮湿闷热的南方也受到了圣诞气氛的感染。2009年,广州开设了第一个圣诞老人邮局。每到圣诞节,这个邮局都会向中国边远山区的孩子们寄送印有中国书法的明信片和装满礼物的圣诞老人。四川也正在仿建一个圣诞老人村,面积为13000平方米。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曾到那里参观。有意思地是,这个圣诞老人村所在的乐园叫“国色天乡”。
义乌,一位生产圣诞节装饰品的工人(图片来源:路透社/《中国日报》)
圣诞节的歌声并未在四川戛然而止。在义乌,圣诞歌声仍在欢乐地播放着。义乌供应着全世界60%的圣诞装饰品。在生产车间,你很难感受到圣诞节欢快与浪漫的氛围。工人们每天要工作12个小时,而他们的月工资仅为500美元(约合3000元人民币)。六百家工厂的机器不停的运转,每天能生产成千上万件小玩意儿。这些人大多是农民工,他们生产的产品有何意义,他们对此漠不关心。而事实上,这些圣诞的装饰品或是被填埋,或是被回收到广东有名的电子垃圾村(我就曾亲眼看到有些地方把圣诞的装饰品挂了一年,顾客在夏天甚至也能听到《铃儿响叮当》的歌声)。
并且,除了消费、聚会,圣诞节的宗教意味也颇为浓厚。它事关信仰,并且还是个舶来品。尽管如此,中国人对它的包容态度却很让人吃惊。圣诞节在中国虽然不是什么法定假日,但人们对它的热情和西方人有一拼。
2006年,一群儒学博士后发表了一封名为《走出文化集体无意识 挺立中国文化主体性》的公开信。他们在信中表达了对西方文化霸权的焦虑,指出圣诞节庆祝活动掩盖的是基督教的入侵。他们在信中还说,中国人庆祝圣诞节,实质上是“干了西方传道士梦寐以求的事情”。因而,他们呼吁抵制圣诞节。不过,他们的倡议收效不大。
“许多中国人紧跟世界全球化的步伐,他们根本不在乎这个节日是东方的还是西方的,”一名普渡大学的教授说。他还称,中国的零售商“无耻地”推动了圣诞节在中国的传播:“几年前的平安夜,天下着雪,我在大街上想要打车却怎么也打不着。所有出租车上都坐着前去餐馆就餐的乘客。人们的疯狂程度堪比狂欢节。”
平安夜,上海的一个教堂中,唱诗班手举蜡烛(图片来源:路透社)
不过,同时他也认为,一些家庭将或许会认为,孩子们受到慷慨、善良的圣诞老人的洗礼,将会行为端正。同时,对于那些越来越多的想传教的基督徒来说,圣诞节不失为一个好时机。
基督徒王团结(音译)在“影子银行”部门工作。他也认为,圣诞节是一个契机:“基督徒都知道12月25日不是耶稣基督的生日,但我们需要更多的人知道这一点。我所认识的大部分人都承认,人们已经曲解了圣诞节的意义,单单将其看做是一次狂欢。不过对于许多非基督教徒来说,圣诞节也意味着更多精神层面的东西。他们的心灵在这一天也会受到洗礼。”
“尽管人们不知道耶稣基督是谁,不知道圣诞节的起源,他们仍会来教堂唱颂歌,参加其他礼拜活动,”另一名北京的基督徒说。每到平安夜,得到国家批准的教堂就会挤满了人。他们当中的许多人都是第一次来。在中国,经常去教堂做礼拜的人很少受到此等关注。购物中心也希望他们的“圣诞主题大教堂”也挤满了人,因为这样,他们就能赚更多钱了。”
圣诞老人无处不在,他身上并没有中国传统文化的象征意义。不过,他却带领中国人向物质主义迈进了一步。他似乎已经成了一个偶像。“我所知道的圣诞老人,总在他的包里装满各种各样的礼物,”一位年轻的女士评论道。“我们有什么理由不喜欢他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