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终特稿:2009,从容应对“甲流考”
2009年12月18日 07:38新华网 】 【打印共有评论0

11月24日,解放军第二十三医院的医护人员在给乌鲁木齐一中的学生注射甲流疫苗。 新华社记者 赵戈 摄

重点人群重点场所,防控甲流的主战场

面对甲流与普通季节性流感交织上升的势头,全国各地在数月前就明确了防控甲流的重点人群和重点场所,将公共服务人员、学校、社区、医院、有基础性疾病人群等作为防控重点。

“我们已经有1000多名学生接种了甲流疫苗,占到了学生总数的70%强。”上海市虹口区第三中心小学校长盛裴告诉记者:“包括有一个班级曾经因为有学生发烧暂缓接种,现也已补种完毕,我本人也和许多老师一起接种了疫苗。”

为了防范甲流,国内很多学校还开展了健康教育等多种工作,盛裴表示:“体育锻炼、增强抵抗力是预防甲流的好方法,我们学校坚持让学生在早上、课间活动,勤开窗通风,并且让老师主动关心因感冒等病假的学生。”据悉,上海市已经在全市试点推广运行因病缺课网络直报系统系统,每天对学校的学生以及教职员工因各种疾病导致的缺课缺勤等进行网络直报。

在甲流重症患者中,比较多见肥胖、有基础疾病和孕妇等群体。由于孕妇患了甲流以后死亡率比一般人要大,卫生部决定将孕产妇列为甲流疫苗的重点接种人群,妊娠各期均可进行接种。在一所师范大学任教的年轻教师周云已经怀孕7个多月,她告诉记者:“我家楼道里都张贴了有关疫苗接种的宣传品,我仔细看过,也希望早日接种,为自己和宝宝添一份安心。”

逐步养成良好习惯,公卫意识入人心

在甲流刚开始流行时,公众不约而同地想到了2003年那场肆虐的“非典”。的确,甲流病毒和SARS病毒有很多相似之处:都属于呼吸道传染病;都通过呼吸道飞沫和接触传播;我们国家都把它们列入乙类传染病,但是都按甲类管理。但幸运的是,经历过抗击非典的中国,在公共卫生突发事件应急体制和传染病防控体系等方面都发生了质的变化,政府应对甲流的防控经验要丰富得多,反映要快速得多,采取的措施要及时得多。同时,公众的卫生知识、防控意识和能力也大大提高,民众心理素质也有了极大地提升。现在我们防控甲流的能力,比6年前抗击“非典”时有了质的提升。

一些知名卫生专家也站到健康宣教的第一线,成为传播防范甲流知识的宣传员,起到了很好的示范效应。中华医学会呼吸病学分会副主任委员白春学教授表示:“甲流并不可怕,有200多种病毒可以引起上呼吸道感染,甲流只是其中一种,目前的监测也显示甲流毒力尚不强、病毒没有发生变异,公众不必恐慌。”

尽量避免去人群聚集场所,外出戴口罩,勤洗手,这些习惯也是在最近一点一滴养成并加强的。记者漫步上海街头,发现包括太平洋百货、迪斯尼英语等众多商业、培训机构等都纷纷在入口处放置了消毒或洗手设备。

“当传染病流行时,疫情防控已不仅是卫生疾控等有关部门的工作,更是每一个人的职责。易感人群自愿接种疫苗,有流感样症状的群体自我隔离及时治疗,普通民众自觉减少公共场所的聚集,这些良好习惯更多地体现出民众公共卫生意识的增强,体现对一种自我和他人的责任感。”中国健康教育首席专家杨秉辉教授说。

<< 上一页12下一页 >>
 您可能对这些感兴趣:
  共有评论0条  点击查看
 
用户名 密码 注册
所有评论仅代表网友意见,凤凰网保持中立。
     
作者: 仇逸 杨进欣   编辑: 郑永
更多新闻
凤凰资讯
热点图片1热点图片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