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资料:上海APEC会议
2009年11月05日 10:39新京报 】 【打印共有评论0

「贵宾迎接」

81列车队提前三月深夜演练,确保分秒不差

2001年7月,APEC会议日渐临近。

每当夜深人静时,上海城区主干道上突然驶过一支支由高级轿车组成的车队。“总共有上百辆,按着次序,齐刷刷从高架上驶过”,上海出租车司机郭文军至今仍记得当时的壮观情况,开始还以为真的是领导人来了,后来连续两三个月都这样,“才知道那是迎接贵宾的车队在演练”。

上海一位外事工作人员说,领导人的车队安排是会议筹备工作的重点之一。开会的时候,由警车开道的81列车队在市区里行驶,而且都是加强一级警戒。如何保障不影响市民出行,不导致拥堵,是工作的重中之重。

“领导人的车队不能碰头,如果碰面就是外事问题,谁该避让谁呢?都不好处理。”在开会的时候,20列车队要从20个宾馆出来,如何计划时间,按什么路线走,让交通部门总共演练了好几个月。

“当时规定的间隔是1分钟,”这名工作人员介绍,20列车队到达就是20分钟,如果间隔时间久,在科技馆接待的中央领导就要在外面等候时间过长。所以,必须保证在一分钟时间内畅通无阻,没有任何障碍,“当时通过公安局的大屏幕指挥、协调,国宾车队在深夜反复演练,并制定完备的预案,确保分秒不差。”

10月21日,APEC领导人非正式会议举行。20个经济体的领导人住宿的酒店当时主要安排在延安路高架周围,车队行驶时,仅仅是封闭了高架等少数主干道,20个经济体领导人车队、42个部长车队以及数十个代表车队在主干道上通行无阻。

「礼宾安排」

20位领导人中文名,拼出“涌动的太平洋”印章

“APEC会议结束后,会议筹备办公室送往档案馆的卷宗有3000多卷,召开的筹备协调会1000多个,整理出来的文件达300多万字”,2008年10月24日,时任会议筹备工作办公室副主任的孙为民提供了一列数据,“足见筹备工作的庞杂”。

孙为民介绍,在上海APEC筹备办上面还有APEC会议领导小组,北京方面定大的方针,具体的工作由上海来完成。“大部分时间,我们都在研究怎么开会,怎么服务。”

孙为民说,APEC会议各种礼宾安排是他们考虑最多的问题。当时为出席领导人非正式会议的各经济体领导人准备了一份礼物。经过多方面考虑,最后定下来的是,领导人亲笔签名,一个印章,一个西泠印社的印泥。

“为了突出东道主的特色,签名的纸张选择费尽了脑筋,”孙为民回忆,用宣纸则无法适用钢笔签名,用绢则太软。筹备人员多方征询专家意见,最后决定采用具有中国特色的纺织品———绢,并找专业人员反复试验,研制了书写和装裱时都不会散墨和打滑的特种绢。

而且,这张签字纸还必须尽快复制分送给各经济体领导人,为此要联系好工厂和快速传递的车辆。APEC领导人非正式会议举行当天,20个经济体的领导人签名后,他们马上送到上海七宝古镇一个工厂加工,数个小时后,一份签名的复制品就呈给了各位领导。

那枚印章也是经过多方研究,最后定下的创意是:选择有花纹连贯的一块内蒙古巴林石做切割,分成21份,象征APEC的21个成员,然后刻上出席会议的20位领导人中文名字,“拼在一起,还是一整块石头,定名为涌动的太平洋。”

孙为民说,“比如这样的细小的事情不知有多少,一年来不知开了多少次会,有时一天就要开十几个协调会。”

“外事无小事”,上海外事部门另一工作人员也表示,APEC领导人非正式会议时,领导人行走的路线,上几个台阶都要事先考虑好,每个领导人还不能同时乘坐一个电梯,所以事先都要计划,“真可谓细节决定成败”。

□本报记者涂重航实习生周亦楣上海报道

 您可能对这些感兴趣:
  共有评论0条  点击查看
 
用户名 密码 注册
所有评论仅代表网友意见,凤凰网保持中立。
     
作者: 涂重航   编辑: 周磊
更多新闻
凤凰资讯
热点图片1热点图片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