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网西宁11月15日电(记者姜辰蓉)最新气象研究表明,中国西部“聚宝盆”柴达木盆地气候正在由暖干化向暖湿化转型。2009年,盆地内的地下水量新增了2亿多立方米,相当于16个杭州西湖的水量。
柴达木盆地地处青藏高原北部,其主体位于青海省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境内,为阿尔金山、祁连山、昆仑山所环绕,总面积25万多平方公里,是中国四大盆地之一,境内蕴藏着各类丰富的矿产资源,被誉为中国的“聚宝盆”。但这个“聚宝盆”长期被水资源短缺所困扰,生态和经济发展均受制约。
现在,这种局面正在得到改变。格尔木市水文局最新监测显示,受降水量持续增加的影响,从2009年1月至今,柴达木盆地南缘地下水水位上升了3.07米,初步测算今年这一带地下水增加2亿多立方米,相当于16个杭州西湖的水量,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当地水资源缺乏的现状。
青海省水文水资源勘测局格尔木分局局长王伟说,柴达木盆地南缘地下水水位明显上升,与这一地区降水量增加、补给河流水量增大等因素直接相关。柴达木盆地属于中国严重缺水区域,年均降水量为50多毫米,而今年盆地南缘降水量达到75毫米。
青海省气候监测评估中心近日发布的《柴达木盆地候变化评估报告》中称,柴达木盆地是青藏高原乃至全国受全球气候变暖影响最为显著的地方,最明显的表现就是升温和降水量的持续增加。
在气温升高的同时,柴达木盆地降水量也在持续增多。据青海省气候中心高级工程师戴升介绍,柴达木盆地大部分地区从1998年以来降水量持续增加,增加趋势明显大于青海省其他地区。
青海省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气象局副局长苟日多杰介绍说,受气温升高导致冰雪融水增多、降水量显著增加的影响,柴达木盆地内陆河流流量呈增加趋势。卫星遥感表明,近年来柴达木盆地湖泊面积不断增大、水位明显上升,其中2008年哈拉湖面积比2005年增大7.38平方公里。
全球气候变暖给柴达木盆地带来的显著影响,它也成为整个青藏高原气候变化最为敏感和显著的地区。在气候转型和持续生态治理的影响下,柴达木盆地生态环境出现逆转。卫星遥感监测显示,柴达木盆地沙区风蚀荒漠化程度趋缓,并由大片连续分布趋向于零散分布。
随着植被情况的好转,柴达木盆地的野生动物数量也大幅增加。青海省林业部门调查显示,柴达木盆地北部国家一级保护动物野牦牛种群数量较以前显著增加,岩羊、灰熊等过去难得一见的野生动物数量也得到明显恢复。
气象专家预测,未来10年至20年,柴达木盆地的气温将继续上升,可能比20世纪90年代平均值偏高0.5摄氏度左右;降水还将继续增加,与20世纪90年代的平均值相比将偏多5%-19%左右;柴达木等河流的径流量比20世纪90年代的平均值将偏多10%左右。中国“聚宝盆”气候暖湿化的趋势还将在未来表现得更为明显。
您可能对这些感兴趣: |
|
共有评论0条 点击查看 | ||
作者:
姜辰蓉
编辑:
周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