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观察:澳大利亚工党为什么能卷土重来?
2007年11月24日 20:57中国新闻网 】 【打印

中新社堪培拉十一月二十四日电 继在澳大利亚联邦各州和领地的选举中取得胜利之后,工党又一鼓作气,在今天举行的联邦大选中取得胜利,从而取得了联邦的领导权。至此,澳大利亚全国从联邦到各州均由工党执政,全国山河一片“工”。

工党之所以取得此次大选的胜利,最重要的一点是其政纲受到多数选民的支持。工党领袖陆克文、副领袖姬拉德以及工党要员多次强调,一旦当选执政,工党将在第一时间签署《京都议定书》,并与美国方面开始商谈从伊拉克撤军事宜,仅这两条就把大量的游离选票划入工党账下。

在对待争议很大的《工作选择法案》上,工党也是旗帜鲜明。《工作选择法案》是现任总理霍华德在任内推行的一项旨在调整雇员与雇主之间关系的法案,被许多人认为是一个偏袒资方的法案。工党明确表态,当选后将废除《工作选择法案》,这一招使社会中低阶层工党本来的“票仓”更为稳固。

在民生问题上,工党承诺,一旦上台,将铺设遍及全国城乡的高速宽带网络、为九至十二年级的中学生们配备每人一台接入高速网络的电脑、改善医院服务、设置免利息税的年轻人首次置业存款账户等,这些细致而可操作的计划都是针对目前澳大利亚社会存在的具体问题量身订作的,使不少执政党的选民临阵倒戈。

在选举策略上,工党可谓费尽心机。在广告造势、领袖走访、政纲宣传等方面步步为营,在争取选票方面精打细算。为了争取在海外的澳大利亚公民的支持,工党还在香港闹市设置大幅广告。

反观执政党两党联盟方面,在民调中一直处于落后局面,都一直没有采取有效措施,只能坐视江山易手。而其根本原因主要在于其内外政策受到越来越多人的反对。比如,面对国际国内反战及环境保护的声势越来越大,霍华德实行坚决追随美国的政策,不管反对声音多大,顽固坚持派兵参加伊拉克战争,拒不签署《京都议定书》,不顾民众多次大规模游行,强行推行《工作选择法案》,从而失去了大量选票。

此外,在对待移民问题上,霍华德也得罪了不少选民。他把“移民和多元文化事务部”改组为“移民和公民部”,被认为是在澳大利亚实行多元文化的一个倒退。在“四五七签证”持有人被雇主剥削问题上受到舆论的强烈攻击。

霍华德之所以失掉“江山”,还有一个重要原因,就是他执政时间过长。到目前为止,他已经连任四届,时间将近十二年。成为澳大利亚历史上执政时间第二长的总理。许多选民对他的政纲本无太大意见,仅仅是从“江山轮流坐”的角度就没有投他的票。霍华德也注意到了这个问题,他在选举前曾表示,一旦当选,将在任期过半之后,交权给现联邦财政部长考斯特罗。然而,对考斯特罗的威望、水平能否担当总理,选民认同的并不多,此招反而使霍华德失去了一些选票。

平心而论,在霍华德当政的十几年内,澳大利亚经济取得了长足的发展,失业率创下新低。联邦财力大增,国民收入显著增长。这些经济成就朝野有目共睹,两党联盟因而赢得“懂得管理经济”的美誉。工党上台后,将如何把经济发展的良好势头继续下去,并踏踏实实地履行竞选承诺,选民们拭目以待。

匿名发表 隐藏IP地址

   编辑: 张克侠
更多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