凤凰资讯 > 国际 > 正文
美国气候立法:等待中
2009年11月03日 00:5521世纪经济报道 】 【打印共有评论0

“美参议员都忙医改,顾不上气候立法很正常”

本报记者 汪 洋 北京报道

11月2日,12月哥本哈根气候变化会议开幕前最后一场彩排上演——联合国2009年度第五轮国际气候谈判在西班牙巴塞罗那启动。虽然正式演出的脚步渐行渐近,但是彩排依然在一片喜忧参半的吵吵嚷嚷中开锣。

美国气候立法终于在10月29日步入了参议院审议程序。刚刚结束的欧盟峰会也同意为发展中国家提供每年1000亿欧元的援助,用于应对气候变化。但与此同时,美国在第四轮国际气候谈判里发出了放弃《京都议定书》,强制所有国家一起减排的信号。欧盟峰会也没有在出资问题上做出具体规定。在进入哥本哈根最后一个月倒计时之际,大多数人开始对美国气候立法信心不足。

因此,虽然上海国际问题研究院副研究员于宏源十分看重此次彩排,但他在11月2日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还是表示巴塞罗那谈判的结果,以及哥本哈根会议前景不易预料。

全球一共有4000多名代表参加此次巴塞罗那国际气候谈判,但是西方发达国家,尤其是美国的立场无疑对谈判能否达成共识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

厦门大学能源经济研究中心主任林伯强11月2日对本报表示,由于时间不够,美国国内的气候立法在哥本哈根会议前肯定不能完成,所以“美国领导人在哥本哈根会议上哪怕做出再多承诺也没有意义,因为他国不会轻信”。

进入美国参议院的气候法案《清洁能源工作与美国电力法案》由加州女参议员女鲍克瑟和麻省参议员克里领衔起草,需要通过参议院六个委员会的审议,才能提交全院表决。由于克里是美国参议院外交委员会的领袖,因此于宏源对立法进程倒是略显乐观,毕竟法案在外交委员会不会遇到太大障碍,而环境与公共事务委员会的审议目前已经开始。

但于宏源向本报记者强调,即便美国参议院不能在哥本哈根会议前完成国内气候立法,我们也不应该对美国将国际气候谈判引向自己利益诉求的能力掉以轻心。

自《京都议定书》签订以来,国际气候谈判就一直存在两个轨道。《京都议定书》主要是针对发达国家的,议定书对发达国家在2010年以前的减排任务做了量化规定,但并没有具体规定发展中国家的减排任务。然而在《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范围内,缔约国会议将同时讨论发展中国家和发达国家的减排任务。

于宏源告诉记者,“美国一直以来就想把国际气候谈判的两个轨道合并在一起,将减排的压力转向中国、印度等碳排放量大的发展中国家”,在曼谷会议上,美国发出放弃《京都议定书》框架的信号就是出于这种考虑。

更为严肃的问题是,美国国内气候立法是用于界定美国作为发达国家的减排责任的。“(气候法案)是美国回归《京都议定书》框架的必由之路。”于宏源表示,如果美国国内立法不能及时完成,“美国领导人完全可以借口立法问题在哥本哈根大会上表示,美国无法讨论发达国家的减排责任,而要求大会更多讨论《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下的全球性减排”。

在刚刚结束的首届“中美清洁能源务实合作战略论坛”上,不少与会的美国政界代表在和本报记者交流时,也没有过于在意美国国内的气候立法进程。美国前参议员Bennett Johnston就轻描淡写地向本报表示,美国的参议员都在忙着医改,顾不上气候立法很正常。

中国战略与管理研究会经济发展委员会主任王彤在12日接受本报采访时则意味深长地说,我们要相信美国人的效率,“如果有利于美国国家利益,法案一定会通过得很快。”

面对国际气候谈判的诸多变数,于宏源表示,中国在哥本哈根的立场现在仍需取决于巴塞罗那会议的结果。“如果各国能在巴塞罗那达成一致,那么中国在哥本哈根会议的主要任务就是推动落实共识。如果此次谈判仍不能取得共识,那么中国届时的核心关切就应该是敦促发达国家承担自己的减排目标,并为发展中国家提供用于减排的资金和技术支持。”

 您可能对这些感兴趣:
  共有评论0条  点击查看
 
用户名 密码 注册
所有评论仅代表网友意见,凤凰网保持中立。
     
作者: 汪 洋   编辑: 缪汶
更多新闻
凤凰资讯
热点图片1热点图片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