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是苏联入侵阿富汗30周年,一个原本不甚嘹亮的声音——“我们重蹈了苏联的梦魇”,愈加在美国学界嘹亮起来。这种声音在奥巴马新战略背景的映衬下,凸显了美国国内在阿富汗问题上的愤懑和迷离。
地缘战略陷入尴尬
1995年,美国军方关于苏联入侵阿富汗的一则评价报告指出,苏联侵阿战争“发展成了一场控制公路网的斗争”。然而今天,阿富汗的塔利班武装分子正像20多年前他们父辈所做的那样,在不断地攻击美方的交通线。美国国际安全和发展委员会(ICOS)指出:“武装分子在近三分之一的阿富汗地区拥有绝对控制权,同时,喀布尔之外四分之三的公路受塔利班控制。”这与苏联在1979年所面对的状况何其相似。
尽管美国军方对这种观点表示疑问,认为它夸大了敌方的影响,但是,绝大多数阿富汗人也认为美军对阿富汗主要城市以外地区鲜有控制。
宾夕法尼亚州卡莱尔美军战争学院的教授拉里·古得森说,“当前的策略应是控制城市和村庄,这的确让人联想起了苏联时代”。《遥远国家的战争——阿富汗:入侵和抵抗》一书的作者戴维·伊斯比认为,现在美国所面临的状况实际上比苏联入侵阿富汗时还要棘手,因为苏联面对的主要是如阿赫迈德·马苏德领导的作为少数民族的塔吉克人的反抗,而美国面临的却是几乎全部普什图人的怒火和报复。
美国致力于在阿富汗立足的同时,迫切依赖于巴基斯坦的协助。但巴基斯坦是一个具有地区影响力的国家,美国政府为对其是压是扶很难把握,陷入两难境地。同样,苏联入侵阿富汗时也曾遭遇过这样的地缘政治困局。
上世纪80年代,美国与巴基斯坦曾为阿富汗提供援助,对抗苏联军队。20年后,阿富汗武装分子却试图将巴基斯坦变成抵抗力量的“集散地”。目前,阿富汗塔利班武装分子还渗透到巴基斯坦摧毁了大量卡车,威胁美军后勤。由于美军补给物资主要依赖卡拉奇,巴基斯坦在阿富汗战争中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然而,巴基斯坦当地的卡车司机联盟却表示,他们无法将美方装备送至巴阿边界。去年年底,10000多名支持强硬派的巴基斯坦人抗议美军运输供给货物的船只途经巴基斯坦,现在这种反抗的声音依然强烈。因此,美国政府正在研究一条更长且花费更高的穿越中东地区的陆路路线,以保障驻阿美军供应。可见,美国的地缘外交策略已在巴基斯坦日益陷入了舟中敌国的尴尬处境。
美国“耍单”,借力乏力
与苏联在入侵阿富汗战争中始终孤立的国际处境相比,2001年美国在攻打阿富汗时,得到了国际社会的默许甚至一些国家的支持。可是,随着战争渐行渐远,国际社会对美国在阿富汗、伊拉克以及关塔那摩的所作所为渐渐反感和抵触,铁杆盟友日益零落。在阿富汗,美国已近乎处于“耍单”的局面。这种类似于苏联在发动战争时不得人心的状况,恐怕是布什政府始料未及的。
未见好转的阿富汗局势还显露出一个困境:美国及其盟国无法在阿富汗建立一个新的制度。
美国军方认可增兵对于发动一场有效战争的必要性,但他们也提醒奥巴马,增兵不可能使形势迅速逆转。近几周,美军高层开始淡化期望值,认为阿富汗“可能永远都无法实现民主”。他们认为焦点应该转移到加强防御安全上去,以促使阿富汗人可以逐渐管理和保护自己。
还有部分学者认为,美国在阿富汗应该加强同北约的其他国家的合作。这种声音随即受到了广泛质疑。质疑者认为,北约复杂的指挥结构以及盟国的消极态度都将削弱任何努力的实际成效。不过,奥巴马在兵力和财力都捉襟见肘的尴尬局面下,还是倾向于在北约多边框架内加快解决阿富汗现状的进程。在他的新战略中,美国会尽力敦促北约盟国增派军事训练人员,争取在2011年前将阿富汗军队扩至13.4万人,使警察部队人数达到8.2万人,以便美国早日从战争泥淖中拔出一只脚来。
在美国为如何早日从阿富汗抽身争论不休的时候,从俄罗斯却传来了与众不同的声音:“苏联阿富汗战争最大的错误,在于我们向阿富汗人传播我们的理念。”俄罗斯驻阿富汗大使卡布罗夫表示,奥巴马单纯向阿富汗增兵还远远不够。
这位上世纪80年代中期曾在喀布尔工作的俄罗斯外交官对阿富汗国情有着独特的见解。在1992年他返回苏联见证了联邦的解体和俄罗斯的诞生时,阿富汗的游击武装重新夺取了这个中亚国家的政权。
卡布罗夫表示,当年苏联在阿富汗有40万军队,两倍于美国和北大西洋公约组织在该地区的兵力,可前苏联依然失败了。而美国的现行方针和当时的苏联别无二致,都在试图向阿富汗灌输各自奉行的意识形态、政权结构和价值理念。他认为,最好的解决之道是尽快帮助阿富汗真正自立,除此之外,别无他途。
阿富汗战争老兵、俄罗斯联盟叶卡捷琳堡分会主席帕夫洛夫认为,无论是苏联还是美国,在喀布尔和阿富汗一些省会城市的所作所为并不重要,问题的切入点在于控制基层。另外,消除阿富汗武装分子在巴基斯坦境内的藏身之所,也成为战争胜负的一个关键。还有部分苏联老兵认为,更加有效的方法是以救济援助、发展经济和健全法制为主导。当然,国家安全是这一切的基础。(徐滋)
环球杂志稿件,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该刊联系。
编辑:
马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