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田外交显现出以东亚为重点的新特征
2007年11月15日 10:41南方新闻网-南方周末 】 【打印

如果说小泉纯一郎、安倍晋三的外交以海洋(美国)为主要特点的话,部分修改了小泉安倍政策的福田康夫的外交应该说是一定程度地调整了方向,显现出了一部分以大陆(东亚)为重点的新特征

在11月16日出访美国及东南亚以前,福田接受了美国记者的专访,也接受了东亚国家记者的联合采访,显示出对出访国家的重视。但是,国际舆论都知道,外交并不是福田内阁的最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维持对美国的恭顺

11月1日,日本自卫队对印度洋上的美国等国的舰队免费提供燃料和淡水的后方支援已经结束,负责支援的船只开始退回国内。但这并不是福田内阁的决定,是选民通过参议院选举显示的结果。享受日本提供的免费燃料和淡水固然感觉不错,没了这些免费供应,在阿富汗扫除恐怖组织的军队也还要照常执行任务。对这些,美国并没有在公开的场合说什么。

用日本的表述,日本外交中与美国关系是“机轴”,换句话说就是“重中之重”。11月16日,福田首相访美所要表现的还是这个关系。尽管日本不能为美国海军在印度洋上免费提供燃料和淡水,但这并不影响大局。

小泉时代,其政府在外交上对美国唯命是从,甚至对日本的独立自尊略有伤害;到了安倍当政,其政府也在外交语言上追求独立,“美好国家”“对等的日美关系”等等,安倍喊的声音不小。但并没有什么实际行动,并未对小泉外交路线进行根本性的改换。上任伊始,安倍就访问了中韩两国。但正如有些分析人士指出,对于中国和韩国的访问,更像是个姿态;安倍心中对华对韩的见解,则是另外一回事。

福田上任后,囿于日本国内政争不断,难以像其他首相那样立即访美,但出访的第一站依然是选择了美国。从印度洋撤退问题、削减对美军的“关怀”预算问题等等,日美之间需要讨论的问题不少,但绝非是影响两国关系的原则问题。访美更重要的是个表示对美恭顺的态度问题。

而在美国之后,紧接着有对东南亚国家的访问,同样显示了对亚洲的重视,外交上的平衡得以实现。美国希望日本能成为“亚洲的英国”,虽然日本并没有答应自己的这个定位,但实际发挥的作用对美国来说与英国没有两样。

向大陆倾斜?

在北京的日本外交官正在考虑这样的问题:出访美国和东南亚之后,福田访华时该使用什么样的词汇来表述中国之行的特点。人们称安倍访华为破冰之旅,温家宝访日为融冰之旅,那么12月,或者是明年1月福田访华该定义为什么。特别是在中国海军实现访日之后,日本首相的访华应该用一个更加积极的词汇来表达。

同样,明年胡锦涛主席访日,是日本外交界特别期望的。根据日本媒体的最新报道,明年日本《外交蓝皮书》将删去安倍外交中反复使用的“自由与繁荣之弧”一词,至少在外交方面的正式文件中,安倍内阁时代麻生外相反复强调的该主张已经成为了一段历史。这个直接表达与中国对峙的概念,将要从日本外交的正式文书中消失了。

讨论外交时,不能忘记经济基础。日本与中国大陆的贸易额已经超过了美国。今后日本与亚洲国家的经济贸易只有增加,不会减少。这种贸易方面的变化,是最终引导政治外交变化的先声。

日本一些亲美的评论家认为,亚洲各国之间的社会发展阶段、语言、宗教各不相同,今后类似欧盟那样的统一国际组织难以在亚洲出现。实际上,很难说欧盟国家之间在发展阶段、语言、宗教方面的差别要远比亚洲国家之间更小,亚洲经济的发展将统一出一个连带的市场,日本进一步向大陆倾斜,更加会成为一个方向。

从更长远的历史上看,日本与亚洲大陆的关系要超过与北美的紧密程度,日本外交回归大陆本来就十分正常。

如今,在中日关系破冰、融冰之后,随着经贸增长,可以预见,日本外交回归亚洲大陆的条件已逐渐成熟。

(作者为全国日本经济学会理事)

匿名发表 隐藏IP地址

   编辑: 郑伦班
更多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