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岸文化交流:缘起一份共同的记忆
2009年10月29日 10:11中国台湾网 】 【打印共有评论0

中华文化在两岸交流中核心与纽带作用的重要性早已众所周知,在28日、29日召开的2009“交流与共享”——京津台中华传统文化研讨会中,记者更是时时被这样的感觉包围着。来自两岸的各界人士齐聚一堂,就中华传统文化畅所欲言,来自台湾的王大智先生一番“文化的交流就是历史记忆的交流”的说法,尤其令记者感叹:不论世事如何,两岸同胞血浓于水的感情从未割断过,不正是源于大家有段共同的历史、拥有同一个“根”的缘分吗?

“自2008年3月以来,在两岸人民的共同努力下,两岸交流与合作的渠道和领域愈发深入和广阔,两岸关系迎来一个‘大交流、大合作、大融合、大发展’的崭新局面。”北京市政协副主席、台盟北京市委主委蔡国雄一段欢迎辞中的陈述,拉开了与会人士的“历史记忆闸门”。

身兼中国河洛文化研究会重要职务的全国台湾研究会常务理事乐美真,说起河洛这个中华文明起源地、世界华人众多姓氏的祖地,更是口若悬河。他以自己为例说:我本人姓乐,考察后才知道这个姓最早也是发源于河南商丘;我们考察这种“根文化”,正是见证了中原文化历史的脉络维系着两岸人民共同传承五千年的血脉。

“文明文化的交流是一个历史记忆的交流。”台北市孙文学会理事长、台北亚洲艺术协进会理事长王大智提出自己的观点。他指出,两岸的隔阂是历史事件造成的,而不是民族感情的隔阂;共同的历史记忆是巩固人民团结的重要指标,而“台独”的目的就是要破坏两岸间的共同历史记忆。在台当局的指导下,中华民族的历史正在岛内受到越来越多的重视,这将有助于两岸人民的互相认同,大家的历史一样,当然大家的认同度就高、就会越走越近。这种文化上以及血缘上的联结,是两岸最主要的沟通桥梁。

两天的研讨会时间不长,但与会人士各抒己见、观点激荡的场景令人印象深刻。两岸源于一个祖先、缘起一份共同的记忆。纵观中国五千年历史,岁月流转、时代变迁,但根植与中国传统文化沃壤中的俗缘与有生以来的血缘一样,息息相通、血浓于水。

不忘历史、展望未来。在此,记者想以台湾亲民党副秘书长朱瓯在研讨会开幕式上所说的话作为结语:今天的两岸关系,有人归纳为经济的两岸,有人归纳为政治的两岸;但其实,只有中华文化才能真正作为联结两岸的纽带。如何能够寻求共存共荣之道,这是现在两岸的中国人应该思索的方向。(赵静)

今年的9月28日是孔子诞辰2560周年的日子,从圣贤故乡的山东曲阜到海峡对岸的古城台南,从学者官员到懵懂孩童……两岸各界代表不约而同地聚集于孔庙之中,以传统方式缅怀这位中华民族的至圣先师。图为在台湾新竹登场的2009年第二届中华文化快车两岸师生联合祭孔大典现场,这也是近60年以来,台湾民间祭孔规模最大的一次集会。(图片来源:台湾今日新闻)

 您可能对这些感兴趣:
  共有评论0条  点击查看
 
用户名 密码 注册
所有评论仅代表网友意见,凤凰网保持中立。
     
   编辑: 解文娟
更多新闻
凤凰资讯
热点图片1热点图片2